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政务协同从体系架构入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政务协同从体系架构入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政务协同框架注重流程整合,淡化部门概念,通过四层体系体现大政府的概念。

一体化的协同电子政务是未来几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样,协同政务也是电子政务建设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的一种电子政务应用与服务的实现形式。

政务协同首先是管理的协同。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的过程中,相对集中的管理要向松散型协同管理转变。政府需要对固定(规范)流程、可变(非规范)流程进行统一管理。打破固定模式,在“动态”中完成分工与协作,作为解决“组织内与跨组织、紧密与松散、固定与变化”三大矛盾的新形式,“动态协同”从管理上提出需求,按照整体架构,应用协同信息技术,使这种动态的“协同”最终得以实现。

从政务工作模式的角度来看,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有三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模式G2G,是政府对政府的应用。第二种模式是政府对企业的G2E。第三种模式是政府对民众的G2C。这三种工作模式使政务协同出现了不同的结构形式特点。G2G应用协同主要是内部业务梳理实现协同OA,通过内部数据梳理实现数据共享;G2E应用协同一般采用虚拟工作大厅的模式,协同各部门业务办理,并提供企业Web service接口;G2C应用协同结构形式复杂,具有多层监督立案转办答复过程,实现包括门户网站、信箱、便民电话、呼叫中心、视频采集中心等和群众利益相关的服务。

综合以上体系结构特点,以区县政府为例,政务协同体系架构注重流程整合,淡化部门概念,强调业务协调和统一,通过四层体系来体现大政府的概念。政务协同框架应该包括:1. 服务门户层,实现政府各部门的业务和服务,以服务为导向,以完成公文会签、并联审批等政府服务为目标;2. 政务网关层,实现数据整合和应用整合,提供系统应用中间件和数据挖掘工具,转化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差异,提供业务系统调用接口;3. 基础协同架构层,提供目录服务、消息与协作服务、数据库服务、数据安全服务等基础协同服务;4. 核心业务交换层,提供政府各部门的核心业务访问。

实际上,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在信息化环境下,传统部门割裂的做法难以取得更好的绩效,必须对业务进行整合实现协同工作。电子政务首先是一种技术,技术管理上政务协同体系通过四个层次实现服务器运行管理、客户机运行管理和集群及负载均衡管理,控制政务协同的正常运转。工作流、应用集成、知识管理、信息门户等软件功能,是协同软件消除信息孤岛的几个重要功能。

工作流通过指定事务由不同人员处理的规则,从而消除人员之间在处理同一事务时存在的信息孤岛; 应用集成是通过信息以及数据的采集,将不同系统之间的应用与数据整合起来; 知识管理将不同组织、不同人员间的知识进行挖掘与共享;信息门户是以人员为中心将不同事务和信息集中在统一的门户中处理与显示。这些功能与应用都能有效地消除人员和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从而提升组织与事务的协同性。关系管理是协同软件应用的基本内容之一,调查数据表明,在用户目前使用的软件中,有88.3%都支持对内部通讯簿的管理,但是对客户通讯薄管理、客户文档资料管理的支持比例,则大大低于对内部通讯簿的管理,只在50%左右。

电子政务跨部门协同系统是政府机构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内部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协同电子政务必然会对政府自身组织结构、运转方式、工作机制和行为模式以及政府其他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曹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