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语文师生互动教学观念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师生互动教学观念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为互动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185-01

一、小学语文传统教学的特点

课堂教学与学生独自进行学习活动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个体活动”而是“群体活动”。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必然要发生各种相互交往与相互作用:第一种是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这种互动则通常存在于提问与应答、要求与反应,评价与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直接接触等过程中。这种互动非常清楚地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倾向。第二种是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教师此时的行为并非特别的指向某一学生个体,而是一般地指向学生群体,学生此时也感到自己对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等过程之中。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是课堂主宰者。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质丧失了,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

二、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为互动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迸,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学中的互动有以下特点:从互动的目的看,教学互动是有目的、“自觉”地活动。从互动主体看,学生与教师都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人格、权力和自主性方面是“平等”的,但在信息的拥有和交往中的作用方面却又是不“对等”的。从互动的内容看,其主体是被“规定”了的,具有“规定”意义的。从互动的结构看,这种交往常常是有计划的、相对“有序”的。

总之,把教学视为一种交往和互动,抓住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矛盾,是寻求教学改革“突破”性进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三、小学语文“师生互动教学”的策略

1、变“传话”为沟通与“对话”

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事实上,课程实施视野中的教学,是“两代人”以信息为背景,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沟通,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能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用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课堂己不再单纯是教师“自弹自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思维活动的广阔天地。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实现交往互动中的沟通与对话,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有角色的转换一一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2、在互动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作为一个社会学的范畴,交往总是以双方互为主客体为前提的,交往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又是相互认识的对象,在交往中双方都应接受对方,受到对方的影响,并有某种收获,这就是交往的三个属性:主体性、互动性和互惠性。正是从互为主体的交往对话中,教师与学生才能对所学的东西达成共识,真正拥有知识,并且共同享用对方的经验和体验,也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在当代的建构主义看来,学生学习知识时的意义建构,是凭借自身的经验与体验,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在合作与对话中去实现的。所以我们有根据说,学生是在交往互动中实现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而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中,教师会受到很多启发,对学生会有更多的了解,这些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3、在教师、学生、教材的互动中推敲

开展课程资源,配合教学,只要教师给予学生简单而且明了的指导,学生就会有所感悟,只有引导学生自主地将语文课延伸到课外,才能够收到全面效果,教师应教给学生寻找和开发运用课外材料的方法来辅助课堂学习,让学生明白这样有利于扩大自己其它领域的知识。在传统色彩较浓的接受式语文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这样的:教材一教师讲解一学生接受。这种传播模式犹如单向的传输线,教师是教材与学生的中介,学习者通过教师的讲解与教材建立联系。作为文化的语文,为了营造一种学术研究氛围,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我们设想可以在教材、教师与学生间建立起一种更理想全面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陈时见.课堂学习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 赵中建.教育的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