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学生CD10模式多元智能考核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学生CD10模式多元智能考核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CDIO模式下学生评价标准应重构内容比较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让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学生评价的差异性,注重评价的全程性,让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责任感,团队精神及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中,实现自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从评价主体.评价重心,评价标准,评价形式等方面探索学生多元智能考核评价,井在教学应用中进行了反馈总结。

【关键词】CDIO模式 多元智能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25-01

学生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依据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英文简称MI),他提出评价必须坚持发展的眼光,注重评估的情境性、真实性以及发展功能。传统智力测试的片面性是因为它“没有关于过程的观点,没有关于一个人如何解决难题的观点,它有的只是一个人是否得到了正确答案的结果”;其次,它主张评价的重点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它主张评价的标准应定期更新或灵活运用。而不能一成不变,从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CDIO模式多元智能考核评价的特点:

1 评价主体要多样

CDIO模式多元智能考核评价的主体要变化和多样,且应和评价的情境有关。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重视自评和互评的作用。CDIO模式强调教法、学法、做法合一,所以教的主体、学的主体及其做的主体都应该考虑进评价主体的范围。所以评价的主体应为任课教师、同学、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宿舍管理人员及实习(或用人)单位等。

2 评价重心偏过程

CDIO模式多元智能考核评价更要真注重过程评价。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评价应该是自然的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不应该是教学之外的附加内容。评价应该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地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要在教师和学生中自然地进行,教师和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互相评价,这是一种非正式评价。这种评价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所不在,无时不在。这样,评价和教学就会融为一体,评价就能更好地预测并促进个体今后的发展。

3 评价标准多元化

CDIO模式多元智能考核评价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注意评价标准的多元性。高职教育不但要“产品”,更要“人品”;不但要高技能,而且要高素质。要想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必须从多种维度对学生实施评价,体现学生的多种能力,以全面地评价学生。而传统评价使用的百分制和等级制都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CDIO模式下学生的评价要从只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既重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又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多元评价标准转变,从过分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转向对学生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4 评价形式多样化

CDIO模式多元智能考核评价要综合采用包括技能测试、社会调查、论文、设计报告及综合实践报告等形式多样的考核评价。基于高职教育的特色,CDIO教学模式学生的评价可引入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强的职业资格证书等,将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亦可以用实践现场、工作现场的考核代替传统的考场考试,用学生有创意的作品和成果代替传统的试卷试题,用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代替抽样检验。

5 赏识和发展评价

CDIO模式多元智能考核评价要重视赏识和发展评价的特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之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高职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在教师要多赏识学生,积极评价学生,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育和评价的终极目标都是培养人。学生评价不仅仅是给学生下一个简单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其他同学比较,要注重学生以后的发展。故而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的过去和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评价不但要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识别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并把自己的优势领域向弱势领域迁移,带动弱势领域的发展,建立自信,促进全面发展,进而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6 结束语

CDIO模式的学生多元智能理考核评价观打破了传统的智力评价的标准,为从更为广阔的视角下评价学生智力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我国当前高职:CDIO教学模式学生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是否符合高职教育的实际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证明。但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和尽善尽美的,其本身也在不断完善之中,但至少其对于转变教育观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合相应专业的、科学的、合理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评价体系无疑是有积极借鉴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