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御宅族”的“宅”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御宅族”的“宅”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御宅族”主要是指那些整日待在屋子里,依赖网络,对动漫游戏或其他流行文化着迷的年轻人。文章探讨“御宅族”形成原因以及他们对社会文化与当代青年生活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御宅族;“宅”文化

一、“御宅族”的起源与发展

“宅”起源于日本,“宅文化”随着动漫和计算机游戏的出现而诞生。随后“宅”文化传入中国,当然,传入中国的“宅文化”已与以前的不同,主要指是指一种现代流行的热衷于待在家里(“宅”)的文化浪潮。宅文化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八十和九十年代出生的一代,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宅”文化很容易就进入他们视野并为之接受。

二、“宅”的影响力

电脑和网络普及后,更多的人乐于接受“宅文化”,这是现代化注重个人生活和个人价值的积极表现。但凡事都不能过度,“宅文化”也如此。当一些“宅一族”陷入极端,可能会使社会的集体观念受到挑战,人类作为群居动物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可能被颠覆,“宅文化”可能会造成一些社会病。

当然,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都是两面性的,我们也要看到宅紧急为经济增长带来的巨大贡献,一些宅人群体的生活工作方式确实做的有声有色,很多“御宅一族”在宅的工作中做的很成功。

首先,“宅”具有经济力,创造了虚拟世界中的大量的真是财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商机,创业谋生。现在一些商界大佬也加入了这种消费行列。在著名的虚拟世界游戏Second Life中,据说不少商界巨鳄花费巨资买下这个虚拟世界的整条街或者户外广告经营权,连CNN都宣布在这里开设E世界分站。他们在网络中抢夺商机,而那些想通过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寻找良好感觉的人却成为了别人赚钱的工具。

其次,“御宅族”具有强大的购买力,他们所具有的狂热爱好促成了新兴产业。“御宅经济”依凭无限的互联网资源,创造出新的产业链,极大地拓展了商业市场的空间,以更开放的、更灵活的姿态赢得了蔚为壮观的网络消费者族群。它裹携着与其密切相关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在线娱乐、网络游戏、社交网站以及物流配送等相关行业的兴起与发展壮大。

再次,“御宅族”具有强大的舆论力,他们对网站的评论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宅人是挑剔的也与专家,作为第三方的平台,具有“无利益纠葛、有信誉、公正”的特点。企业发展,宅人的评价有助于品牌推广与产品销售,口碑的力量不容忽视。在中国台南崛起的Mobile01,是由一群科技宅男发觉建立的社区评论网站,平均每天的浏览人次超过20万,这个网站的威力已经让华硕等大厂家在其PDA手机上市前,选择在该网站进行第一次曝光和测试,由业余科技宅男们测试,写评论报告,并张贴在网上分享,此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宅”的原因

为何会产生“宅”这一现象呢?下文将进行探讨。

(一)社会文化原因

首先,随着网络的大大普及,近年来,电脑和网络真的是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资源丰富了人们娱乐生活网络,为人们建立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网络游戏更是成为许多人流行休闲的放松方式,互联网的发展对宅男宅女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网上娱乐、购物交易订餐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轻车熟路,无须迈出家门,就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加之外来的各种关于动漫网络的信息,和宣扬“宅”文化影视作品,也使得年轻人逐渐被这种气氛所影响。

其次,多元文化的冲击与交流。随着不同文化之间,互相接触与影响,导致彼此互相刺激、学习、融合或冲突,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的接受力更加包容,使得“宅”这种外来文化在中国社会中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二)个人原因

探讨个人原因时,主要从心理层面对“宅”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首先,弥补自身交往的缺陷。由于“御宅一族”多是独身子女,他们从小就习惯了独处的生活,习惯了自娱自乐。他们不擅长与他人交流,有着极其自我的性格。因此很有可能导致性格内向和交往障碍一方面他们极其渴望与他人交流,寻找知心朋友,一方面交往能力的欠缺使他们始终不得要领,如果再遭遇挫折会更加自卑,宅在窝里不再出来这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寻求网络,在虚拟的时空中塑造自己想要的性格,寄托于虚幻的感情。

其次,缓解压力逃避现实。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面临更多的压力,如学业、工作、情感人际等,也会在激烈的竞争下遭受挫折和打击,面对逆境有的人选择直面而上,而有的人却选择了逃避,宅就成了人们的一个避难所,其实很多人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残酷现实,可就是不愿努力克服,于是放任自流,宅在自己的世外桃源中。

再次,网络可以帮助宅人实现各种需要。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中的人的五个需求层次随着网络的普及,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通过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可以“宅”在家里通过网络来完成。社会和论坛满足了“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而第五个需要的满足,随着网络虚拟世界的来临而得以实现,虚拟世界将沟通、培训、创造、交易、商务、娱乐结合在一起,而又不需使用者舟车劳顿,只要“宅”在家里动动鼠标,就可以让“宅男宅女”们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宅生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的状态,对任何人而言,这都绝对不是最终的生活目标。树立并认同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批判地对待“宅”现象,因“宅”而改变的生活观念、状态回归主流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群邑智库.聚焦“宅世代”――中国宅男宅女研究报告[J].中国广告,2008(6).114-117

[2]赵思.浅谈“御宅”现象及其心理分析.科教文汇[J],2009.4

[3]王申.御宅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

作者简介:

叶露露(1989―),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2011级人类学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