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次实践,一个梦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满是创新的动力。我们不满。媒体多元化已经把戏曲舞台挤到边边角角里了,大众文化又不及防,横行无忌,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文化空间,戏曲这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包括常有自得的黄梅戏,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我们的内心实难平静。但理性又告诉我们,所有造成种种不满的根子却都在于自身。
冷静下来,我们对得起这数千年来难逢的新时代吗?对得起这个时代生我养我的人吗?这个时代有那么多振奋人心的事,又有那么多让我困惑甚至令人愤怒的问题,我们关心了,回答了吗?各种门类的艺术都在为这个时代的人心虔意诚,洗心革面,万象更新。那些已被当代人接受的、肯定的新形式、新品种,黄梅戏应该如何与它们相处,相提能并论,相安能无事?黄梅特色怎样保护?怎样发展?问题太大太多,难以满意,就还是不满意。且让我们从一个戏开始吧,那就是《李清照》。
关于唱腔
该剧的唱腔,绝大部分都是资深黄梅戏作曲家程学勤先生设计的。唱腔力求回归黄梅本色。在这里,剧本决定了唱腔须以彩腔为主,兼用主调。主调尤其是?眼火工?演、?眼二行?演、?眼三行?演在核心唱段中,对推动戏剧发展和人物的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显示了黄梅戏有别于西方歌剧及国内其他剧种的特有表现力。此外还把“花腔”中的“瞧相调”、“菩萨调”等等用于剧中。
然而基于戏曲音乐创作的一曲多用的原则,容易“大同”有余而“小异”不足,容易分不清此黄梅戏和彼黄梅戏的区别,创新腔就显得尤为必要了。为此作曲者一是吸取民歌。剧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谱写,采用了黄梅戏发祥地安庆民歌《十二条毛巾》,揉进黄梅音调,明朗优美,表现新婚小别幸福的忧愁倒也贴切。随着人物命运的变化,又发展出另一段《行香子》(草际鸣蛩),这是《一剪梅》音乐的变奏,主题第一句节奏相同,旋律走向相同,加强了两曲相通、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明亮的徵调式变成了哀怨的商调式,同时揉进了黄梅戏?眼阴司腔?演的音调。两者大同小异,但与其他黄梅戏唱段相比,则是“大异”而“小同”了。《生当做人杰》一曲,也是取自流传江南的“摇篮歌”,让李清照这首胜过七尺男儿般刚烈的铿锵之音,还她弱水清风女儿之情,外方内圆,外刚而内柔,似更符合曲作者心目中的李清照形象。这些都是有别“一曲多用”,而是“一剧一曲”的尝试。其二便是创新作曲。主要就是主题歌《声声慢》的创作。
关于主题歌
宋词谱曲难,成功少。原因之一是词这一形式的含蓄精炼、可反复把玩的特点,与音乐的抒情性和不可停留的时间性特点之间有矛盾。我们几经选择,最后确定她的流传最广的《声声慢》作为主题歌词。这里的“寻寻觅觅”,应该是她晚年回首人生旅途的寻觅。这里的“怎一个愁字了得”,已不同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幸福的小愁,而是知识分子的人生无奈、无处可逃、无计可施、无形无状却又相承至今的忧国忧民,带有终结关怀意义的大愁。大哉,李清照!
为此作者舍弃了开头外部的、细部的描写。这里著名的叠词,形象动人,对作曲者来说极具诱惑力,我戏称这里是个“陷阱”。跳开它而选取一种宏观的,中性的叙事感。音乐从此开始,进而再作有起伏、有高潮的发展。放在片尾,离开黄梅,让观众走出情节重新咀嚼片中女词人“寻寻觅觅”的深切含义。感谢李清照,是她让这首并不出色的小歌,增加了难以言喻的深度。
描写音乐又从此作为贯穿全剧的主要主题,伴随女主角的曲折遭遇,声画结合,增加信息的容量。也使五集三个多小时的戏剧更加统一连贯。
为了增加这种人生愁苦的家国感、历史感,伴奏采用了古筝加较大型的管弦乐队,并加强了男性化的圆号等铜管乐器的作用。
主题歌演唱者万玲媚,是安徽出色的歌唱家,在吸取戏曲演唱的颤音上,在行腔润字上,在感情处理的层次上,都有她很多的创造,为作品增了色。这回她不会愧对她的恩师金铁林老师了。
关于遗憾
我痛恨这种抢立项、缩预算、赶进度、赶播出的电视剧生产通病。说它是遗憾的艺术,并不能为作品的粗糙松散解脱,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我们只能按照艺术生产规律办。那就是质量,质量就是生命。这次虽然尽了努力,遗憾却仍不可原谅。
首先因剧本而不能以?眼平词?演为主的缺憾不能原谅。一路赶来跌跌碰碰,回头一看没有它或是不强调它,黄梅戏的风格特色就会大大减弱。前辈在二百多年实践中,最终归纳为主调、彩腔与花腔几部分。主调它的“主”,就是黄梅戏特色的主,夸张一点说,黄梅戏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也主要在此。我们追求向前走,但必须站稳,为了获得陌生化的效应,必须先熟悉化。我已经尝到了?眼平词?演等主调的厉害了!
其次难以原谅是,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没有形成高度统一。这个要求很高,要剧作家懂音乐,能提供让音乐充分发挥作用的剧本基础,作曲家也要懂剧本。这里只从音乐角度说,唱腔之间的对比映衬、相互依存不够,场次布局匠心不够,更重要的是人物性格发展、完成中,音乐的逻辑不够清晰,音乐的结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给人以巨大的震撼。这样的检讨好像已经超出戏曲的范畴,隐隐约约、追根溯源,大概就是因为曾经拥有一个梦。
一个梦
我想,我不懂意大利语、英语、德语、却能很有兴味地听他们的歌剧,什么时候外国人听中国戏曲,要能像我们听他们的歌剧一样就好了。我知道这是一个梦,咬咬手,还在疼。
我想,那样的新戏曲,在剧情的引导下,一定是音乐在起主导作用。人物的性格发展、命运变化、剧情展开,主要靠音乐去说话。有的场次,尤其是在矛盾冲突的关口,甚至可以没有一句道白,不同人物,不同群众都用唱――用无国界的音乐语言――来展现。原来独特性很强的戏曲,普适性将得到加强。
我想,那样的新戏曲,以它十几亿人口、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放在世界歌剧的博览园中,一定是光彩照人的奇葩。它的体裁、结构、乐器、音色、唱腔、唱法等等,不仅要保留,还要发展。也就是说,它的普适性加强后,构成它生命线的独特性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须进一步加强。
我想,那样的新戏曲,不仅要沿用“一曲多用”,保持特色的原则,“一剧一曲”的原则也将采用,不仅能保持它的地域特色的独特审美的功能,也将发挥一剧种,一出戏剧,一个人物的独特审美的功能。
我想,那样的新戏曲,一定会吸收当代人类的音乐成果。取其“时尚”的褒义,受群众欢迎、接受的“时尚”因素也一定会融入其中。传承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大型管弦乐队、合唱队的形式,它也一定不会拒绝。等等的一切只要内容需要,形式需要,都可为我所用。
我有一个梦,让黄梅戏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财富,而且冲出国门,成为全人类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