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字师”趣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字师”趣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们用“一字师”指代那些为人改正一个字而使全篇文章生辉者,据说典故出于唐朝: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更是超群出众,因此被人们称为“郑鹧鸪”。他的朋友齐己是个和尚,也很喜欢写诗著文。有一次,齐己带着自己的一首《早梅》诗前去请教郑谷,当郑谷看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不妥,经过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最后认为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能体现出梅花的早开来。齐己听后非常佩服郑谷的匠心独运。当时写诗作文的人,都佩服郑谷只需改换一个字,就能使整首诗显得确切生动,于是“人以郑谷为一字师”。后来,一字师也泛指诗文的改正者。

在我国古今文学史上,这类“一字师”的故事也是很多的。

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为东汉贤士严光的祠堂写过一篇《严子陵祠堂记》,此文结尾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成后,征求朋友李泰伯意见,李就把“德”字改为“风”字。“德”字显得直露而俗,“风”字显得含蓄而雅,“风”字所包含的内容也比“德”字更丰富,不但指风范人格本身,还意味着它们深远广泛的影响。“风”音节也比“德”更响亮,且上句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来承接,可免于局促,而使意境更为谐调。范仲淹当即表示赞服,“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宋代的胡舜陟也是一位很有水平的“一字师”。大文豪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中秋咏月的名作,他却提出该词有一不妥之处,认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低绮户”当作‘窥绮户’”。因为“低绮户”不过是说月光低低地照进“绮户”(雕花的门窗)而已;“窥”却是悄悄地看着的意思,这一来,月亮就有生命、有性格,别具情味了。如果坡有知,定会拜胡舜陟为一字师。

1942 年,郭沫若的话剧《屈原》在重庆公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郭沫若并不满足,他精益求精,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剧本。一次,他在后台和扮演婵娟的张瑞芳谈到第五幕第一场婵娟斥责宋玉的一段台词――“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总觉得这句话不够味,打算在“没有骨气的”下边再加上“的”三个字。当时扮演钓者的张逸先正在旁边化妆,他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那就够味了。”“你是什么”只是单独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有时或许是“不是”。而“你这什么”却是坚决的判断。郭沫若大受启发,在后来写作《水牛赞》时,也有意识地应用这种句式,收到了增强语势的效果。后来他还写了一篇文章详叙这件事,标题就是“一字之师”。

20 世纪 50 年代,诗人公刘写了一首题为《五月一日的夜晚》的诗,诗的最后写道:“整个世界站在阳台上观看,中国在笑!中国在跳舞!中国在狂欢!”公刘寄给《人民文学》杂志的原稿中用了“跳舞”两字,而发表时,负责编辑工作的诗人吕剑删去了其中的“跳”字。这样,既使文字明快,又圆合、丰富了诗意。公刘就把吕剑称为“一字师”。

作家周立波写成《山乡巨变》后,就请当时深入生活所在地的乡党委书记陈清亮帮助修改。陈清亮这下真的动了笔,他将文中“今年的丰收,硬是坛子里做乌龟――十拿九稳”一句中的“做”字,改为“捉”字。周立波看后,十分佩服地对陈清亮说:“你就是我的‘一字之师’嘛。”

(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