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强化四项举措 打造四型社区切实提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强化四项举措 打造四型社区切实提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水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省站排头,全国创一流”这一目标,立足县情实际,贴近民生需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服务,推动了社区工作规范化、现代化、人性化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社区服务示范街道”、“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社区”、“全国敬老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城市社会工作示范单位”、“ 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工程示范单位”、“全省老龄工作模范社区”、“全省先进社区居委会”、“全省十佳和谐社区”、“鸡西市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各项工作在全省各县(市)中位居前列。原省委书记钱运录及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研室、省民政厅领导,先后到鸡东社区检查指导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

一、加强自身建设,打造管理型社区

鸡东县社区管委会成立于2005年8月,辖区常住人口2.86万户,6.26万人。前几年,由于社区职能不健全、办公地点不集中,群众办事有时要往返几次,很多居民对此意见很大。为此,我们加强社区组织、队伍和场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社区管理水平。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根据社区职能,结合群众需求,我们在社区管委会设立了 “八办(部)一中心二所二站”,并将相关工作流程、工作人员职责以及社区阶段性工作任务全部上栏公开。特别是集中了与居民、企业办事关系密切的20余个部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将低保对象初审权、贫困救助建议权、就业优惠初审权、小额贷款办理权、特殊人群监控权、社情民意反映权和环境卫生协管权等40余项重要民生职能下移到社区,极大地方便了基层群众。此外,2012年以来,县政府每年还在财政预算中列支500万元工作经费,保障社区组织机构正常运转。

2.加强人员队伍建设。针对原社区居委会人员年龄老化、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全县范围内选拔和推荐了21名优秀科级干部、后备干部到基层社区任党总支书记和居委会主任;采取从机关调入一批、教育系统分流一批、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一批、企事业单位转入一批、原居委会工作人员过渡一批的办法,为社区配备配齐配强了工作人员。县政府还将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支出,对从企事业单位选调的人员和到社区工作的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工资标准一律按事业单位标准核定。同时,制定干部职工培训规划,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外派学习、函授教育等方式,切实提高社区人员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3.加强场所设施建设。社区管委会成立初期,各社区没有固定办公活动场所,靠租房、借房办公。为彻底解决社区办公用房问题,我们筹资815万元,为县城内7个社区新建了综合办公楼,面积均在600平方米以上。“十二五”末,我们还计划在新区建设1座服务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精品社区综合办公楼。

二、创新物业管理,打造服务型社区

近年来,鸡东县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部分物业公司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形成“物业服务差—居民不缴费—物业不服务”的恶性循环,由此产生了127栋“弃管楼”。据统计,仅2011年,因物业管理引起的上访件次就占全县总量的20%以上。为此,我们于2012年进行物业管理体制改革,为业主提供物业服务。

1.转变物业管理方式。社区管委会班子成员个人筹资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借给原社区管委会副主任、老党员韩子杰,由其担任利民和亨臣物业公司法人代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同时,县政府在社区管委会成立物业办,制定小区硬件配置、接收管理规范、资金使用流程、居民业主参与、财政税费补贴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负责协调、监督物业公司的服务工作,初步形成了“低收费、有补贴、广覆盖”的社区化物业管理长效机制。

2.统一物业管理标准。物业管理顺利过渡后,面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收费标准不一和存在债务纠纷等诸多难题,物业公司公开征求小区居民意见,并召开听证会,最终确定物业管理权限、服务范围以及收费标准,报县物价部门进行审批,向小区居民公开。

3.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我们在城镇7个社区下设5个物业站,由群众推选出威信高、能力强的居民代表担任负责人,主动实行物业收费、服务、支出“三公开”;安置100余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到物业站,分别从事保洁、供水、保安、物业维修等工作,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实行物业公开监督员制度,在城镇7个社区公开推选出34名义务监督员,及时监督并公开物业管理服务情况。开展年度述职测评活动,年末组织召开由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参加的民主测评会,对评议结果较差的物业站负责人进行免职处理,并重新公开推选。居民对物业工作的满意率大幅提升。

三、坚持维安固稳,打造和谐型社区

社区处于社会管理网络最底端,既是上访事件的高发区,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关口。社区管委会成立初期,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经常发生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为此,2012年,我们从维护群众权益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三项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处理在当地,把困难解决在源头,全力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1.建立维权调解机制。完善社区调访领导组织,向广大居民公开调访组织成员工作职责、联系方式和调访程序。设立阳光议事厅,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推行民情恳谈、民事协商、民意听证、民主评议“四会”制度,疏导居民不良情绪,引导他们合理表达诉求。加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便民窗口和站点建设,及时公开涉及社区居民的征地拆迁、环境保护、食药安全、交通出行等相关信息。对群众关注的问题,组织社区工作人员逐片逐户走访调查,广泛听取群众反馈意见后进行办理,并将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结果按照时间节点进行公布,构建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的目标。2012年,社区居民上访件次占全县件次的比例,由原来的28%下降到1%,未发生一例因诉求渠道不畅导致的越级上访案件。

2.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一方面,通过主动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开通鸡东社区政务公开网站——“鸡东社区网”(国际域名为),开设社区概况、办事指南、社区管理、政务公开、社区服务、共驻共建、居民信箱等12个版块,整合与社区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务信息和社区工作信息,主动接受公众监督,确保政务履约和服务守诺。自网站开通以来,访问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已累计达到14.4万人次。另一方面,通过依申请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3.建立解困帮扶机制。一方面,针对社区贫困家庭,开展“爱心在行动”活动。成立志愿者服务队58个、居家养老服务站9个,定期到孤寡老人、病残人、双扶对象家中,帮助打扫卫生、拆洗被褥、购买生活用品。同时,社区每名党员干部与1-2个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定期走访,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一转三帮”(转变就业观念、帮助提高技能、帮助解决资金、帮助办理再就业手续)活动。

四、突出文化引领,打造文明型社区

社区成立初期,由于缺少文化活动场所,群众文化生活单调,一些居民精神空虚,热衷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不仅影响了家庭幸福和邻里和谐,也影响了社会稳定。针对这种现象,近年来,我们创新文化活动载体,丰富文化活动内涵,以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引领文明风尚。

1.创建社区文化阵地。近年来,我们投资300余万元,为县城内7个社区配齐了文体活动室,购置了电视、音响设备和文体活动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新建3处、总面积2.2万平方米的大中型文化休闲娱乐广场,栽植绿化树500余棵,建设绿化带300余延米。

2.打造社区文化品牌。针对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在社区组建了“三团、三队、三会”(“夕阳红”艺术团、金秋合唱团、戏曲艺术团;腰鼓队、健身操队、秧歌队;社区乒乓球协会、象棋协会、老年协会)和“一室一苑”(社区心理咨询室、社区书画苑),并建立了各种活动管理制度。各文艺团队以社区为载体,除坚持日常活动外,重大节日还举办各种演出慰问活动,参加国家、省市县比赛。社区“夕阳红”艺术团自组建以来,先后参加3届全国华夏中老年艺术展演,荣获3个金奖和1个牡丹金奖,社区老年协会的“老少同乐”节目获得了全省“共建和谐才艺表演”活动3等奖,在省内外叫响了鸡东社区文化这一品牌。

3.丰富社区文化内涵。我们把精神文明创建作为社区邻里文化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延伸,在社区开展了“先进文化”、“平安”、“优良人居环境”、“矿嫂保安全”、“党员联系群众”等5项“特色社区”创建工作,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市民”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了《居民文明公约》、《居民文明楼道公约》和《和谐邻里公约》,举办以社区家庭文艺演出、家庭学习、敬老爱老、邻里互助等为内容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60余场次,营造了文明和谐的邻里氛围。先后评选出市级文明社区2个,县级文明社区3个,文明小区10个,文明楼院4个,“五好家庭”85个,“文明市民”92个,“五好邻里”212个,充分激发了广大群众支持、参与文明社区创建的积极性。(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