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片向左受众向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年来,中国武侠大片在跨文化抗衡好莱坞、展现东方文化、向国际主流市场挺进等方面功不可没。中国武侠大片由于缺少对受众情感、理解、领悟能力的关注,导致观众接受与导演最初的拍摄初衷出现很大的分歧。究其原因,是过多运用宏大叙事,缺少人情世故,减弱影片亲和力;长于表现手法和叙事技巧,弱化故事情节;过多以古时为电影背景,模糊了受众的时空认知;冲击高票房迎合西方口味,影片的东方魅力不足。
[关键词]武侠大片;受众;情感缺失
所谓中国武侠大片,是指本世纪初兴起的“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大导演、大市场”以武侠为题材的华语影片,如《十面埋伏》、《英雄》、《夜宴》等。可以说,在全球化语境下,这些武侠大片扛起了商业巨片之旗,在跨文化抗衡好莱坞、展现东方文化、向国际主流市场挺进等方面功不可没。
综观中国武侠大片,它们近乎一个模式:豪华的演出阵容和制作班底、精美的服装和造型设计、宏大的电脑特技制作及动作场面……大片以无可指责的硬性条件给观众捧出一场视觉盛宴,但视觉狂欢后的观众表现与导演拍摄初衷出现了分歧:
张伟平说《十面埋伏》是一部令人流泪的电影,媒体报道却说上映中出现笑场。
陈凯歌宣称《无极》是部有幸福感的电影,观众却觉得和幸福不沾边。
有观众指出,《夜宴》缺少以往冯小刚作品最可贵的“人崃儿”。冯小刚对于“恶意批评”出语“彼此没有殷切的期待,所以就不存在辜负”。
“整体看来,电影首先是一桩事实(an fair),它牵涉到的问题包括了美学、社会学、符号学以及理解和领悟的心理学。”中国武侠大片注重电影的美学,但是缺少对受众情感、理解、领悟能力的关注,由于受众缺乏对影片的情感体验,最终导致其表现与导演的意图南辕北辙。为什么中国武侠大片会出现如此处境?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冲击高票房迎合西方口味,影片的东方魅力不足
中国人的武侠情结自古而然,而“功夫”中所蕴涵的东方文化也深深吸引着西方人。华语武侠大片找到了打开东西方市场的连接点,李安的《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多项殊荣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D・麦奎尔认为,如果要从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受众可以定义为特定的媒体或讯息所指向的、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侧面像的,潜在的消费者的集合体。因此华语武侠大片的受众是海内外对东方武侠文化感兴趣的人的集合体。该受众群决定了中国武侠大片要兼顾东西方受众的情感体验。
“大众传媒是一种经营组织,必须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以商品交换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出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换句话说,即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获得高票房和国外大奖,中国武侠大片出手就是太手笔。《十面埋伏》制作投资达2.9亿元,《无极》耗资3.41亿元,《夜宴》耗资1.5亿元……大投入意味着高票房才能收回制作成本。“《英雄》约合2.7亿人民币投资……《英雄》从票房拿回的收益也不过9千万人民币,再加上1700万人民币的音像版权出售,所得也不到制片方公布的影片总投入的一半。”剩下的钱要从何而来?从海外市场来。
中国武侠大片,把捞回成本的希望寄托在西方市场上。因此,中国武侠大片在拍摄之初就考虑要迎合西方人的审美趣味。《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中,导演在某种程度上摒除含蓄肉敛的东方审美风格,采用西方裸的、热烈而直白的表达方式,《十面埋伏》里二姐直白浅露地给小妹挑明爱情与帮派之义的冲突,《无极》仿照《指环王》运用魔幻手法,《夜宴》直接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但是这种对西方艺术的模仿和对西方受众接受心理的迎合,其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搞糊涂了中国观众,而且西方观众也不领情。一位法国记者在看过《夜宴》后表示:“前30分钟过分渲染武打特技,这段戏过于冗长,差点让人看不下去,后半部分就好多了。这个故事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很容易看出取材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但总而言之并不特别精彩。”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长期以来,中国“功夫”吸引受众的主要是东方化的视觉奇观,而中国武侠大片为了取得高票房,却过多迎合西方人审美风格,造成影片的东方元素张力不够饱和,东方武侠的“原点”魅力不足,缺乏中国传统艺术给人启发、耐人寻味的独特魅力。
二、过多以古时为电影背景,模糊了受众的时空认知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论人的延伸》中说:“作家和制片人的职责,就是将读者或者是观众从一个世界即他自己的世界,迁移到另一个世界中去,即印刷和胶片造成的世界中去。这一迁移极为明显,极为圆满,所以身历其境的人下意识地、毫无批判知觉地接受了这种迁移。”
电影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可以进入的世界。借此世界,受众可以找到与己相关的时空认知。如何让受众的情感迁移到电影世界中,这就要取决于影片能否得到受众的时空和情感认知。中国武侠大片的故事场景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离观众很远的历史背景,让观众在短暂时间中体验导演眼中久远的历史江湖,这样就拉远了观众与影片的时空距离。
《英雄》的发生背景是战国末期六国征战时期。《无极》干脆模糊时代背景,讲述的是一个不存在的东方无极世界中的爱恨情仇。《十面埋伏》讲的是唐大中十三年,飞刀门与官府之间的争斗。《夜宴》讲述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皇宫贵族的尔虞我诈。
故事的背景很重要,它有利于观众能迅速地进入电影虚构的世界中去。“或者正如S,――玛赫(Severin-Mars)所说:‘哪一种艺术会具有……融虚构和现实于一体的梦幻呢!从这一立场出发,电影就体现了一种完全无法比拟的表现方式。只有那些具有高尚思维方式的人,在他们生活经历的那些最完美的、充满神秘色彩的瞬间才能进到电影的氛围中。’”根据传播学的接近性原则,受众只对与已相关或者相近的事情感兴趣。中国武侠大片模糊的古时背景,使得观众不知影片之所云,很难取得时空的认同感和情感体验。
三、长于表现手法和叙事技巧,弱化故事情节
中国武侠大片注重渲染:美不胜收的山林对决,气势磅礴的杀戮场面、金碧辉煌的华厅丽屋……所有的故事就在如此大的铺展下展开。中国武侠大片也非常注重叙述技巧,《英雄》借鉴《罗生门》的叙事手法,《无极》运用多重角度进行讲述,《十面埋伏》通过爱情纠葛来讲述一个沉重的关于反叛的话题。
在如此精心制作下,受众看到的却仅仅是叙事技巧和组组精美的画面,却找不到导演要讲的故事。正如西方电影界评论《英雄》时说: “浓烈的色彩和形式压得人几乎透不过气来,而故事主线却只是‘蜻蜓点水’,被湮没在宛如时空倒错般的叙事结构申”。的确, 《英雄》仅仅是“荆轲刺秦”的故事,《无极》简而化之就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夜宴》是《王子复仇计》的翻版,但在导演过多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技巧下,受众却搞不清导演究竟在表述着什么。
“在电影的诸社会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建立人与机器间的平衡。……电影通过根据其脚本的特写拍摄,通过对我们所熟悉道具中隐匿细节的强调,通过摄像机的出色引导对乏味环境的探索,一方面对主宰我们生活之必然性发展的洞察,另一方面给我们保证了一个巨大的、料想不到的活动余地。”真正精彩的影片,就是当观众走出影院的时候,仍然沉浸在电影男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中,或者是能引发关于人性善良与邪恶争辩的影片,而不是对电影质量的争议中。中国武侠大片过多注重影片的形式,却忽略了受众的观看目的。
四、过多运用宏大叙事,缺少人情世故减弱影片亲和力
《英雄》里面是天下和平统一的主题,《十面埋伏》讲述的是反叛者与官府之间的抗争,《夜宴》讲述的是关于王位的争夺,几乎每个影片都在讲述着国恨家仇,每个影片都是刀光剑影、流血杀戮。
由于宏大叙事。中国武侠大片中的“情”引不起受众的共鸣。《夜宴》中:太子无鸾很可悲,心爱的女人被父亲娶了,叔叔又篡夺了父亲的皇位;婉后爱着一个捧不起的阿斗式人物……这一个个悲剧人物都是没有生命与意义的符号,他们在他们的宫廷中讲述着自身的故事。他们死与活,一点激不起受众的内心震荡。
随着草根阶层的崛起,人们将视角更多地转向日常生活的琐事。摈除宏太叙事的激情,平凡与真实反而是人们喜欢和希望见到的。获得奥斯卡奖的《美丽人生》、《无主之地》等影片的导演把眼光聚焦在平凡人、平凡事,从小处着眼、从身边拍起,反而赢得了受众的喜爱。
中国武侠大片要放下身段,去倾听受众的情感需要,才能拉近与受众之间的情感,拍出叫座又叫好的影片。面对全球化的浪潮,未来中国武侠大片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