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一个人只有学会学习,不断发展,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学生语言、情感、思维这三个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能力 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50-01

一、语言的发展

小学生语言的发展是小学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语言文字是一切知识、一切能力的基础。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是在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能力又是从哪里发展起来的?学习能力是以读写算等技能为基础形成的,而读写算又是以识字能力为基础的。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选编而成的。知识能力、语言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蕴涵其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就是要克服以课文结构设计教学思路的做法,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思路,以语文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每篇课文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积累哪些东西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学生要掌握的知识不一定全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科学的调节下自主学习得来。教师的调节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师生换位,让学生自主运用语言

课堂上教师主宰讲台一统课堂的做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学生自觉运用语言呢?教师让小学生当一回小老师,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例如在讲《草船借箭》一课时,老师问学生你们认为怎样学习这一课好?有的学生说,我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理解;有的学生说,我们从几件事情:受命造箭、准备工作、借箭成功几个方面来学习;还有的学生说,从周瑜最后说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这句话中受到启发,找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内容,再把课文融会贯通地理解。这样,学生们的见解,实际上是一种自主的表现。

(二)分析综合,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逻辑能力

例如,《草船借箭》中有这样几句话: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用上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看谁能说出来;用叙述者的口气,把这段话变换称谓表述出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逻辑训练,有利于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快地把握住主次及事物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强化语言训练,在运用中形成技能

由于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必须注重实践,在训练中形成技能。这个训练就是要进行听说读写、思维的训练。要注意研究训练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去实践。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去探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 情感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的发展,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审美的愉悦,思想受到熏陶,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小学语文既是交际的工具,又是表达愿望、抒感、认识事物的工具。语文教育中凭借的语言材料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学习过程中被学生理解和吸收,进而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发展学生的情感,要注意因文而发,不要脱离课文内容搞节外生枝,即使是搞得天花乱坠,学生也得不到一点收获。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针对性强,恰到好处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在解决问题时不因循守旧,能够敏锐地发现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新关系,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具有超强超群超前的特点,这也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例如,《司马光》一课,到水中救人,不如让水流出来救人;《詹天佑》一课,采取中部凿井法能不能缩短工期?《曹冲称象》中没有大秤,更没有人提得起这么重的大象,采用求异思维的方法,这都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

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求新求异,提倡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

在阅读理解中,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维,思路灵活。《田忌赛马》以弱胜强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落花生》一课似乎无创新思维可言,如果教师抓住“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使用的东西”这个句子,可以让学生举出外表既好看又能使用的东西;外表好看而不能使用的东西;外表不好看但能使用的东西,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作文中,让学生把生动有趣的生活与大胆的想象融合,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挥洒的习作平台。写作中,事情发展的过程和人物的出现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来确定。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想象作文。这样做,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十分有利的。

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如果老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将会一事无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解放”了老师,又“救活”了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 【美】丹尼尔・平克(DanielH.Pink)著,林娜译.全新思维[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 【英】东尼・博赞(TonyBuzan)著,周作宇,张学文译.唤醒创造天才的10种方法[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