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某医学院校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某医学院校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医学毕业生;择业心理;现状分析

大学毕业生是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过渡,国内高校包括医学院校连续扩招,使得医疗卫生队伍不断壮大,医学生的就业难度开始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医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呈现上升趋势,医学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了解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以及他们如何选择就业方向,我们对某医学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择业心态调查,分析并探讨了他们择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对医学生的择业心理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其顺利择业,早日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问题,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本次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对象为某医学院校2005级预防专业和2006级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的基本信息、毕业意向、对就业现状的认识和基层就业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有效率为99%,其中女生67人,男生53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就业意向调查

1.调查结果显示,62%的学生选择了读研,36%的同学选择了直接找工作,只有1%的同学选择了毕业后自己创业。

2.在回答“择业时您会选择哪类地区去发展”这一问题上,44%的同学选择了去省会城市,23%的同学选择了中小城市,20%的同学选择了家乡,而只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了基层农村或偏远地区。

(二)就业形势的认知情况调查

此外,医学生就业信心调查结果显示,有近65%的毕业生表示就业信心一般,近12% 的人表示没有信心,其中男生较女生就业信心强,预防医学专业比管理专业的就业信心强。

(三)收入期望值调查

(四)基层就业态度调查

119名毕业生中有51.2%的同学认为决不会到基层就业,33.6%的同学暂时没有考虑基层就业,17.6%的同学有可能到基层,而决心到基层就业的同学则没有。

(五)获取就业信息渠道调查结果

有56%的同学在回答“您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一问题上,选择了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24%的同学选择了自己,其余的同学则分别选择了同学或家人。因此,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成为医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能否培养就业力的一个重要因子。

三、学生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医学生对择业信心不足

大部分医学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较难,有近80% 的医学毕业生表示就业信心一般,近7%的人表示没有信心,可见医学毕业生的就业信心不足。

(二)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薄弱

仅有1%的同学会在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可见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极为薄弱。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极为有关。绝大多数的医学生都表示在毕业后希望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而不愿意跨领域创业。

(三)对就业后收入期望值偏高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对毕业后薪酬的期望值低于1 000元的仅为3%。集中在1 500元以上,占到总人数的60%,其中20%多的同学期望薪酬为2 000元以上。从总体上来看,医学毕业生的薪酬期望值偏高,这可能会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

(四)就业意向过高,对基层工作热度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毕业生在就业和择业时,仍然存在浓厚的区域观念,执著地追求大医院、大研究所、大机关、大城市,而这些“大”单位经过几年的连续补充,人员已相对饱和。同时受“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传统观念和社会上陈旧思想的影响,多数医学生不敢轻易选择企业单位或私立医院就业。过高的期望,无疑把自己挡在了就业的大门之外。

(五)择业信息来源渠道窄、信息不通畅

大部分的医学生把就业信息的获取严重依赖于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这无疑会影响到医学生的顺利就业,就业指导中心在医学生的就业过程中只会起到引导的作用,它只是一种就业渠道,它对医学生所提供的就业信息只是一小部分,对指导中心的过分依赖会造成医学生就业范围的狭窄,就业路程的艰难。

四、针对大学生择业心理倾向的对策与建议

(一)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医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或跨行业就业

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医学生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就业观念。不要拘泥于大中型的医疗卫生机构,要敢于到新兴社区、民营医疗机构和医学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还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不要急于求成,在择业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再者,基层也为医学毕业生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大医院年资高的医生很多,刚毕业的学生很难进入,即使勉强进入其中,常常遇到论资排辈的境况,发展受到限制,久而久之, 自信心与锐气容易消失殆尽,工作难有创新。“衡量大学生就业的好坏不在于是否有‘体面’的单位,而在于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村正是许多大学生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在大中城市人才集中、求职困难的情况下,农村不仅创业机会较多,成功概率也相对较大”。因此“勇于到基层锻炼成才,是每一个有理想的大学生的长远选择,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

为了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制度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医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可能给创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并不是没有创业的可能性。我们应对那些具有较强创业意识、主动精神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以充分挖掘其潜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应鼓励医学毕业生跨行业发展。比如转行做科研人员、教师、党政干部、企业管理人员等,这也反映了一种多元化就业的思路。

(二)政府提高基层对医学毕业生的吸引力

目前,很多学生毕业后都不愿去基层工作,认为基层信息闭塞、待遇及环境差、适应不了基层的人文社会环境。目前基层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地方,因此为解决基层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增强基层的吸引力,着力建设基层人才大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基层的吸引力:(1)对长期坚持在基层工作的卫生人员,在工资、奖金、职称晋升及其他福利方面给予特殊待遇,这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对自愿到农村就业的医学毕业生,可以提前定级,并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可放宽职称晋升条件,注重其实际能力。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吸引、留住人才打下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卫生人才缺乏的局面。(2)深化农村卫生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卫生机构的活力,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服务体制,提高农村三级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为卫生技术人员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使医学毕业生愿意下到基层来。(3)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加强农村卫生机构的基础建设,做好区域卫生规划,改善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条件,为医学毕业生到那里就业提供完善的硬件条件,提供施展空间的舞台。

(三)高校要把医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完善培养方案,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提高培养质量。据了解,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人才供给量远远大于其市场需求量且医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供过于求的矛盾现状或人才能力缺陷影响了就业率,因此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要多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遵循有需求才有供给的原则和按需定量市场规则,不要盲目设置不必要的专业或提供市场上无需求的人才。

(四)高校应加强医学生的就业教育,增强就业信息服务

要尽早开展医学生的就业教育,比如就业指导课程、毕业生就业交流会等,使他们充分认清当前就业形势、认清自我、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降低就业层次提前做好自己就业的定位。很多学校只有在学生面临就业时才会开展一些简单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的不到位和不全面使医学生真正面临择业时变得手足无措,犹犹豫豫,错过很多不错的机会。调查显示,将近有10%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意向不清楚,说明这部分毕业生直到临近毕业还没有做好就业的准备,如能及早对其进行就业教育,他们很可能就会及时规划自己的未来。

信息时代的就业信息不对等,影响到学生的顺利就业。尽管网络能给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提供各种信息但有的同学面对网上浩大的资源不知如何查找,一方面造成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是同学们择业机会的丧失。充分发挥大学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中心的情报教育职能,做好毕业生网上择业信息的服务工作,有针对性地提供毕业生网上择业信息的服务有助于同学们及时、准确地了解和获取就业信息。

(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医学自身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医学生在校期间课程比较多、任务较重,受应试教育影响较严重,因此医学生同其他行业的学生比较起来缺乏一种灵活性或主动性。习惯被动接受而不善于主动争取,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在就业时很多同学都处于一种坐着等机会的状态,不善于积极主动争取机会。医学生在找工作时自身应多主动积极一些,多抓住机会,这样才会有可能性顺利就业。学校也应认识到医学课程的局限性,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在丰富大家课余生活同时,帮助同学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面对来自社会的挑战。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115E-056) (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