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诵读经典 育人无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诵读经典 育人无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经典能厚德”,我校开展了“和圣贤相约,与经典对话”经典诵读课题,力争让经典的阳光照耀拔节的生命,让孩子的语言世界更加精妙,精神世界更加深厚,道德情感更加丰富。结合我校“诗性校园文化”特色,在选编《儿童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的同时,抓住两个主阵地,运用三个相结合,善用四个好时段,搭建五种活动载体,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以文化经营学校,用发展提升品牌,组织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的校本课程开发,积累了一些做法,取得了一些成绩。

【关 键 词】 经典诵读;校本开发;厚德励行

【作者简介】 周锁欣,湖北省襄阳市人民路小学教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早读时间,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在教室里响起。每天学生和教师踏进学校的第一件事,便是享受经典的熏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教师带领着学生在品味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的声音如长夜中的明灯,点亮心中的智慧……“口诵其文,耳闻其声,心通其意”,师生充满韵味的新一天开始了。

当你踏进湖北省襄阳市人民路小学美丽洁净的校园,会感觉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顺着长廊的方向抬头看,文化走廊上方覆盖着透明穹顶,内绘“仁、义、礼、智、信、孝、德”等几个大字的走廊尽头,一座半人高的古书形的石雕上刻着学校赋:“万汉水泱泱,载流光,贤德俊冕,千世存芳……”,读着上面的文字,一股深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一、一个好读本,培养学生好习惯

“可不求甚解,须熟读成诵。诵中悟理,悟多则多,悟少则少”。学校将传统的国学经典与现代的德育规范结合起来,精心选编出一套《儿童经典诵读》读本,作为学校校本教材,供广大师生使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开设了“经典诵读”特色校本读书课程,每天坚持上午课前10分钟经典诵读,每间教室墙上,都悬挂着《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学生对“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等句子早已耳熟能详,并已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两个主阵地,营造校园好氛围

1.充分利用空间阵地

校园是一个立体的育人环境,除了公共场所的公示栏、橱窗,教室内墙上的黑板报、学习天地等传统阵地外,人民路小学还在校园东侧兴建了巨幅经典诵读文化墙“凌云长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古今先贤睿智的形象和精辟的格言深入人心,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办公室、楼道、走廊的墙面、地面,甚至草坪边、路灯上,方寸之地都可大做文章。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名人画像装扮着校园的每个角落,国学经典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2.创新利用多媒体阵地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伴着袅袅的古典乐曲,古诗词朗诵声飘扬在校园上空。这是下午上课前十分钟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诵读欣赏”、“大师诵读”等栏目,以经典诗词为主要内容,每天两首,让孩子们聆听经典。此外,学校巨型电子屏定期更换经典诵读宣传标语和视频短片,为校园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

三、三个相结合,促师生参与互动

1.经典诵读活动与多学科整合

学校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为固定经典诵读课,由专任语文老师进行授课。学校语文教师结合我区“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改革模式编写的导学案,在教研会上通过集智备课讨论形成定稿,为学生“量身定做”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经典教材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既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努力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既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出发点,又兼顾到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授课教师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并注重课内课外的延伸,力争使经典诵读深入人心。各年级组、教研组深入研究教材,每月寻找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典型文本,进行重锤敲打,在组内研讨、上课,然后推选优秀课在每周三下午的语文教研会上进行全校交流。

在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局限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实践,还注重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经典诵读与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学科整合。音乐课上鼓励孩子们给古诗词配上节奏吟唱;美术课适时引导学生根据某一首诗的意境作画;综合实践活动课穿插开展“古诗吟诵展示会”、“经典美文伴我行”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背、唱、演、说、画等形式品味经典的精粹,感悟人生的真谛。

2.经典诵读与课间活动相结合

仅仅利用每周一节的经典诵读课来引导学生学经典、悟经典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采取分散训练,教师每天布置一定量的经典诵读任务,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背诵,上学放学路上可以背诵,踢毽子玩游戏时可以背诵,课前一分钟对子互背或全班齐背……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常常被学生挂在嘴边,给他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色彩,充分满足孩子爱动爱表现的特点,也减少了课间无序打闹的情况出现,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背诵的任务,正可谓“时时处处踏歌声”。

3. 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学校在把经典渗透到年级、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做出了尝试,如本校三年级的年级文化主题为“诗情画意”,由此产生了“孟浩然班”、“李白班”、“杜甫班”等以著名诗人名字命名的班级。各班都在围绕诗人的诗词风格、人物特点、经典代表作进行小组文化建设。这样一来,学校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一脉相承,处处与经典相衔接,时时与经典相照应。

四、四个好时段,创一天独特风景

1.晨间――诵读引导,书声朗朗

晨间安排10分钟经典。教师根据学期初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诵读指导,培养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培养文明品德。

2.午间――特色铃声,巩固诵读

每天中午放学,为了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学校大胆尝试,把《论语》《弟子规》及许多古诗词中的经典改成了轻松、欢快的放学铃声,陪伴着孩子们的吟诵结束上午的学习,既巩固了诵读内容,又创造了和谐的诵读氛围。

3.傍晚――诵读检查,有序展示

放学前,学校依次安排各班进行十分钟夕诵。有诗词领诵,有《三字经》《弟子规》轮读,有高年级的《论语》解读,每天如此,坚持不懈,既是对学生掌握经典情况的一种检视,同时更为同学们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

4.课外――延伸拓展,激励诵读

在学生家庭作业中适当布置课外诵读,让经典走进家庭。家长与孩子一起读背国学经典,形成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局面。有条件、有能力的家长可为孩子配乐朗诵,亦可边舞边诵,使孩子徜徉在诗文诵读的海洋里,形成家庭教育一道独特的风景,促使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

五、五种活动载体,提升学生素养

在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精心策划,细心组织,积极搭建展示平台,每学期进行一次“风雅颂”国学诵读节目汇报,每年一次国学经典剧表演,加上各班的经典书法比赛,国学小报展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仁、义、礼、智、信、善、德、孝”植根于校园,植根于孩子心灵。具体活动形式有:

1. 演绎经典。每学期将各科教师联合起来选择经典篇目排演课本剧。如快板表演《笠翁对韵》、舞蹈情景剧《诫子书》……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又提高了文学审美能力。

2. 以经典诗句铭志。“给孩子人文的底蕴,还孩子多彩的童年”是学校教育的追求目标。组织学生把平时学到的经典诗句进行分类,从中选出奋发进取、立志爱国的语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生不仅积累了优秀的诗作,而且丰富了内涵,提高了品味,受益一生。

3. 寻访诗人足迹。在假期,可以根据襄阳本地的地域文化,引导学生去寻访诗人足迹。如学校组织学生饱览襄阳山川,让他们感受孟浩然、皮日休、李白等一些伟大诗人在襄阳留下的不朽诗篇;游鹿门山,感受浩然文化;游古隆中,追忆诸葛智慧,参悟介子遗训……

4. 经典擂台赛。每学期,每班利用班队会开展“经典诵读擂台赛”。选手们兴致勃勃、摩拳擦掌、厚积薄发,俨然成为一个个小诗人,豪情万丈,意气风发。期末评选表彰“经典诵读小明星”,促进了学生的持久兴趣和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5.书写经典。每年校园艺术节上总会有一批小小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书写经典,无论是端庄秀美的楷书作品还是笔走龙蛇的行书作品都将经典美文演绎到极美境地。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目前,结合本校的实情,教师们正着手研发一套属于自己的经典读本,其内容除涵盖国学经典、中外名家名篇之外,还结合了古今襄阳文化意蕴,选编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经典诗文,使学生对家乡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两年多的经典诵读给我们带来收获的同时也引导我们向更深、更高远的层次的思考。“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经典诵读,在学生心灵中播下的不仅仅是经典的种子,更是优秀文化、文明素养、传统美德、健康情趣、良好习惯的种子。时间愈久,他们生根、发芽、结果就愈多。而且,经典诵读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教师们通过学习、传播、研究经典,开始有了“厚重”的感觉,底气更足了,教研也逐渐能跟着“感觉”走了。学校则通过经典诵读和研究找到了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德育工作的抓手。

书声琅琅读千载诗文,琴声悠悠诵万代歌赋,让孩子自然、诗意、温润、蓬勃地生长,人民路小学将继续秉承“传经典文化,遵圣贤教诲,秉中华美德,塑醇厚校风”的宗旨,沐浴着经典与孩子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