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魏晋山水诗对山水画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魏晋山水诗对山水画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魏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取景构图、安排布局、色彩呈现还是情感释放,某种程度上有着其他因素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魏晋时代 山水诗 山水画

诗与画虽然艺术形式不同,但是二者相互生发相互渗透,审美感受与表现方法等,也有很多相通之处。山水诗、画同源不同步,山水诗的起点和创作高潮都早于山水画,对山水画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取景构图、安排布局、色彩呈现还是情感释放,某种程度上有着其它因素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一、从构图取景上看山水诗对山水画的影响

构图取景是指绘画中对景物的布局和取舍,它直接关系到作品的优劣。殊不知山水诗在构图取景上也是极讲究的,魏晋时期谢灵运的山水诗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完美呼应了中国山水画讲究景物的构图安排和散点透视法。他用心灵体悟万物万象,把握景物的阴阳开阖,表现出引天地山川于胸怀的空间感,全诗给人高低起伏的节奏感,呈现出构图的巧妙特征。对山水景物的描绘巨细无漏,全诗给人饱满密集、充满力量的感觉,体现出雄伟深邃的风格。山水诗、画的构图取景理论异曲同工。山水绘画,也要咫尺千里,尽在把握,即“大必笼天海”;一树一草,精心刻画,即“细不遗草树”。

欣赏谢灵运的山水诗,犹如观赏荆浩、王蒙等人的山水画,高山流水,近在眼前。《登江中孤屿》中“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江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把水天相接,天水一色,彩云丽日交相辉映的绚丽实景呈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而后两句则用虚拟的手法描绘孤屿神奇的景象无以言表,就像昆山中仙人姿容一样可堪想象。如此巧妙地虚实结合,为读者呈现出意境悠远的自然山水美景,令世人由衷赞叹。这种意境和技巧也正是中国山水画对作品取景处理的重要追求之一。

谢灵运的诗“当连贯读之”,高低远近,转换角度,意境在一俯一仰之间有节奏地跳跃变化,远近高低山水时空相映成趣,令人目不暇接。山水画的创作和欣赏亦是如此,创作观赏一幅山水画,把握全景似的结构方式,要在一俯一仰,移步换景之间方能达成,这种散点透视法恰恰与山水诗人睹山水全貌以成句不谋而合。由此可见山水诗对山水画的影响之深远。

二、从色彩上看山水诗对山水画的影响

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具有抒感的作用,是诗歌和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因此画家和诗人都非常重视色彩的捕捉与表现。诗之情画之意,色彩运用起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诗人的笔下,山之青,水之绿,花之红,草之碧,都如图画般令人赏心悦目。

自然山川充满着美丽的色彩和灵动的声音,深深打动了魏晋时期士人们的心,进而激发了他们无尽的创作热情。谢灵韵的山水诗就完美地体现了这种音乐美与绘画美的统一。他的诗“弃淳白之用,而竞丹雘之奇;离质木之音,而任宫商之巧。”用鲜明而生动的声音和色彩描绘表现自然之美和悠远情思,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使之成为有声有色的“诗中画”。诗人对色彩的点睛把握给画家的启发是不言而喻的。山水绘画如何巧妙运用色彩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色彩,而是要用诗人的眼光进行独具匠心的营造。

山水诗与山水画间内在联系在谢灵运身上体现充分。他不仅擅长诗歌,对书法和绘画也特别精通,因此他的山水诗作中自然更多地表现出色彩美和绘画意象。白云、绿柳、山清水秀,绚烂夺目,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心驰神往,俨然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画。

色彩不仅能给人以美感,更是抒发思想情感的主要手段。山水诗与山水画表现形式不同,但对色彩的敏感度要求却相同。山水诗虽然不能像山水画那样把色彩直观地呈现出来,但通过语言的表述和描写,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同样给人一种绘画美的享受。

《岁暮》中“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银白,诗人用精炼的文字描绘出皎洁明月下白雪覆盖大地的画面,使人浮想联翩,感受到诗人当时悲哀的心境。“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鑫湖口》)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酬从弟惠连》)。白、红、绿、紫等等颜色的搭配,就像山水画中绚丽夺目的色彩,楚楚动人,使读者感受到既高大广俊又妩媚多姿的自然山水之美。这么优美生动的景物描写,唯有诗人对山水观察入微才能写出。正如画家只有写生创作才有优美生动的作品,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

三、从情感释放上看山水诗对山水画的影响

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在诗歌与绘画中都有明显表现,中国山水诗和山水画都是情感的宣泄媒介。诗人一旦徜徉于自然山水的美景中,就会产生与自然山水相融相合的亲和感,心情愉悦,自然就会有感而发。

在情感的释放上山水诗对山水画的影响深远。当我们欣赏山水诗歌时,我们的脑海里同时也会呈现出山水画意象。作者的思想情感也自然融于其中。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劳动中南山给了他精神慰藉,体会到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因此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我们可以从山水诗画中窥探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投入的情感,什么样的情感投入决定了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山水诗画不是自然景物的简单再现,它更多的是创作者情感和心灵的寄托,是精神的指向。是自我情怀释放而挥写出的人生境界,从而将天人合一的审美物象化、艺术化和普及化。山水诗画所表现的与其说是一片山水自然风光,不如说是形形的主体自我表现。那些或兀傲飘逸,或禅隐自适,或旷达睿智,或慷慨规复,或云鹤野逸的基调,都是诗人主体自我和人生境界的写照。体现了以生命的真实体验为基础的创作者自觉至高的审美和精神追求。

总之,山水诗画是创作者的感情宣泄和自我呈现,使内在的自由精神追求得到体现。画家是以笔墨作语言的视觉诗人,诗人则是以语言作笔墨的抒情画家。这种诗与画之间的微妙关系是美学家们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

[2]陈缓祥.魏晋南北朝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

[3]陈传席.西山论道集[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9月

[4]胡大雷.谢灵运鲍照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1月

[5]胡军.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发展和传统隐逸思想之关系[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6]张乐林.以画入诗 开风气先——试析谢灵运山水诗的绘画美[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