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西医结合领域的拓荒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医结合领域的拓荒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事业的追求为了理想,生活的乐趣乃是创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沈自尹

沈自尹出生于1928年,当时的社会处于动荡和战争之中。抗战开始他随家迁至宁波镇海乡下,但是不久宁波也沦陷,当时刚念完初中,由于不甘心接受亡国奴的教育,和几个爱国同学背井离乡,跑到艰苦的宁海游击区,在跃龙山的鄞县联中求学。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往宁波,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医学院。

明师高徒

1955年,沈自尹从上海医学院毕业,分配在上海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工作了三年。根据当时国家“西学中”的精神,沈自尹被派去学中医。

沈自尹学习中医是采用传统的跟师学习方式,组织上安排姜春华教授作老师。姜春华教授是中医名家,这位恩师让他真正认识了中医,为以后他研究中医、发扬中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沈自尹曾拿艺术和中医作比喻,以引伸学习中医的独特体会。绘画是艺术,无论是中国的水墨画、西洋的油画,画家首先要有一个构思,再加上个人的技巧和审美情趣,才使画能传神,观者赏心悦目得到会心的愉快。中医不属于艺术范畴,但却具有艺术的特征,所谓“医者意也”,这“意”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指构思,这构思水平的高低就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好坏。

老师高明,学生刻苦,1959年2月姜老和沈自尹师生两人同获卫生部颁发的“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金质奖章。

拓荒成果

1959年对沈自尹来说是学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在研究中注意到,在西医是全然不同的疾病,在某个阶段却可能都有相同的肾虚症状,都可以用补肾调整阴阳的方法而提高疗效,这分明是“异病同治”。“异病”既然可以“同治”,这些不同疾病之间一定有其共同的物质基础。而研究人体各脏器的调节中心―― “肾”的本质,有可能由此突破缺口,开辟出一条研究中医理论的途径。

为此,他成立了上海医学院的脏象专题研究,开启了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的大门。从此,沈自尹在中西医结合这条道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成为这个领域拓荒者

经过大量指标筛选,沈自尹发现只有尿17羟皮质类固醇(简称尿17羟)测定在肾阳虚病人中普遍很低,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随后,又得出了肾阳虚病人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上不同环节(层次)、不同程度功能紊乱的初步结论,这一结论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验证。

找到肾阳虚的物质基础,是中西医结合对于中医脏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他的发现和理论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领域的面貌。以前,当中医说你是肾阳虚时,你又怎么会意识到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这些神经内分泌轴的功能出现了问题呢?而现在大家都接受了这个事实。

20世纪70年代,沈自尹从大量的实例和数据中,概括出姜春华老师早就提倡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基础上的五种中西医结合方式的思维途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核心是汲取了中西医在诊治病征中各自的长处,被国内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界广泛采用于论文与教科书中。

科学前沿

在中西医结合研究过程中,沈自尹发现在完全正常的健康人和西医所说的病人之间,存在着一片很大的空白。这一人群虽有这样那样的症状,但按西医看是“无病可认”,因为还够不上任何疾病或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在中医看来,却是“有证可辨”,也“有药可治”。通过辨证微观化研究,可以揭示许多已知结构的未知功能,以及隐潜性变化;结合微观辨证所得的认识而进行诊治,常可收到西药所不及的效果,因为还有隐性的证存在。“微观辨证与辨证微观化”的思想,对中医辨证向科学化、客观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1997年沈自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学术上的最高荣誉。但沈自尹认为荣誉称号只代表过去,从此就应该继续发展,为当初学习中医时确立的理想发扬中医精华,发掘其科学内涵,才不辜负这一称号。沈自尹从70岁开始涉足并学习进入分子生物学这个陌生的学科领域,对肾虚与衰老从微观的分子水平进行研究。

从2002年开始,沈自尹又率先在国内倡导用系统生物学的观点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发现,补肾能降低年老时T细胞的过度凋亡,延缓免疫衰老,在国际医学界对衰老的调控手段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且绘制了肾虚证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及神经―内分泌―骨代谢两大基因网络调控路线图谱。中医的“证”不仅具有整体观特征,并且具有动态性、涌现性等系统生物学特征,因而再次将“证”的研究推向科学前沿。

学者风范

2007年,适值沈自尹80寿辰,学生将他的论著编辑为《肾虚与科学》一书出版,此书对他的绝大部分工作进行了分类总结,因此格外珍贵。出版后,他送每个学生一本,并在扉页上题字留念,题字即是出自《易经》的那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沈自尹一生的奋斗与精神,用这句话概括再合适不过了,面对社会形势的动荡变化,他执着追求,从没放弃。他勤奋不辍,天天都要看书、写作,孜孜不倦,至今还经常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对于学生学习的指导,也是密切关注,对研究目标、实验设计都要反复检查,学生写的论文都要认真审阅、修改,大到文章的思路,小到标点符号,都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对群众的科普教育,他也非常重视,经常身体力行亲自执笔,用最平朴的语言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传递给普通大众。

修身养性

沈自尹认为,养生并不是要长生不老,、而是要求得对生命的正确认识,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养生最难的是贵在坚持,若非德行坚定的人,即使知道了养生之道,也必定无功而返。他如今已臻耄耋之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仍然活跃在科研工作第一线,指导博士生、博士后,应是养生有道的结果。他的养生之道,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4点:合理饮食、坚持锻炼、戒烟少酒、性情平和。

他的膳食安排可以说是有中医特点的科学饮食。随着年龄增大,他饮食以素食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肉和荤油。他认为,老年人其实比年轻人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因此他在选择饮食上,蛋、豆类食品、禽肉、鱼类蛋白质均搭配使用,保证蛋白质的供应。不抽烟,但每天晚饭时会喝一小杯红葡萄酒。

Tips

对进补,沈自尹也有自己的独到看法。以前说得最多的是“冬令进补”,现在已大有“一年四季都要补”的趋势。其实,进补有个针对性的问题。中药的药性都有所偏,如寒热温凉、升降浮沉、辛甘酸苦咸等,平性的中药很少,中药治病是用药物的“偏”来纠正人体的“偏”,服错了有偏性的药不是反而制造新的偏吗?如有的人吃温热性的红参引起咽痛、鼻血,原因是这些人体质偏于阴虚内热,进补不当适得其反。所以进补也要有针对性,应该是“让药凑(迎合)人”,而不是“人去凑药”。

沈自尹养生的第二点就是坚持合理锻炼。他在科普文章里告诉群众:通过锻炼来达到保健的目的在于“适度”,无论是运动锻炼来强身,亦或以静养调节身心都需要“动静结合”。 运动锻炼保健关键在于能否长期坚持。沈自尹认为选择锻炼方式时,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因为有爱好才能坚持。他最感兴趣的锻炼是打保龄球,几乎每天都坚持去打,每次打40分钟左右,到如今已经坚持了十多年。

沈自尹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造就了他既卓厉奋发,又胸怀宽广、淡泊名利的特殊性格,这也是他养生长寿的原因之一。生活中,他是个和蔼可亲的性情中人,在他身上几乎感觉不到世俗的圆滑和虚伪。他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从不做假,有时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一种童真般的直率和可爱。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像水一样活跃而快乐;仁爱的人象山一样宁静而长寿。沈自尹对学术兢兢业业、不断探求,可谓“智者”;而对其他事情都很随和包容,心情平静,可谓“仁者”。这种“智者”与“仁者”的修养和境界就是他修身养性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