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数学规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数学规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当然对数学的学习也是有章可依的,因此本文就让同学们去探索发现数学规律。探索发现方法是我们研究学习数学极其重要的方法。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终身持续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目的。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学习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规律

随着科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中的作用日益提高,人们对数学教育的社会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开发智力,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也就是说,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与学生发展,也指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活波主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在行为上充分依靠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打破过去陈旧的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树立新得人生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适应学课程。

数学教育有了必须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终身持续发展的要求,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鉴于此,我认为作为教师就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索发现法(这种方法充满着神秘、神奇,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人知水平,设计好要研究的题目,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猜想、验证等多种途径,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去研究问题、探索知识、证明结论、总结规律。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目的是使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问题的活动中,要提取、分析、整理相关信息,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知识的概括来自于个人的深层理解。

要使学生学会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依据要探索的题目,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然后再提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规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吗?这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建立猜想、交流讨论、用数学符号表示,并给出计算推理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从而发现身边熟知事物中隐含着简单的数学规律。

如:我们在学习科学记数法时,把较大的数归结为零的个数,再结合乘方的意义,让学生探索观察思考:

10=101

100=10×10=102

1000=10×10×10=103

10000=10×10×10×10=104

……

1000…0=10×10×10×…×10=10n

n个0 n 个 10

学生很自然也很容易归纳出:1后面有几个0就可以写成10的几次方.这样就为科学记数法的掌握奠定了基础.

再如:有一串真分数按下面的方式排列:121323142434152535451626364656请你写出第1001个真分数。

[过程]此题一看就感觉颇有些难度,但如果仔细观察,用分组法来解答却比较方便,我们可重新分解组合。将这一串分数摆成三角形,从中探求规律:

12

1322

142434

15253545

1626364656

……

从上表可发现:第一行有1个数分母是2

第二行有2个数分母是3

第三行有3个数分母是4

……

猜想:第n行有n个数分母是n+1,要写出第n个数就是从1+2+3+…+n

另一方面验证:1+2+3+…+44=990

1+2+3+…+45=1035>1001

[结果]:这说明前44行共有990个真分数,从而第1001个真分数应该在第45行的第1001-990=11个数,分母是45+1=46,分子是11即第1001个真分数是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就是说数学规律的探索有赖于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去发现规律。

如:在学次根式的乘除法时,应这样去引导和组织学生去探索发现:

第一步:让学生计算:√9×√4=?

√9×4=?

√16√81=?

√1681=?

经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得出:√9×√4=√9×4

√16√81

√1681再进一步思考是否其他的数也可以这样计算呢?(注意二次根式的意义)

第二步:让学生用计算器再验证一遍(结果保留2位小数)

√5×√6=?√5×6=?

√5√7=?

√57

当然也很容易得出:√5×√6=√5×6√5√7=√57

第三步:引导学生把你所发现的规律能否用字母表示出来?同时注意一下二次根式的意义,学生自然得出:√a ×√b=√ab (a≥0 b≥0);√a√b=√ab (a≥0 b>0)(转下页)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

刘俊陈宇剑

(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湖北武汉430075)

数学建模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它对促进大学课程的更新、密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1992年开始,我国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课也从无到有,在短短十几年里,成为我国高校发展速度最快的课程之一。

一、 数学建模的特点

㈠ 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

实际问题来源于不同领域的具体问题,所以必须将问题结构化和数量化,并掌握必要的数据资料,抓住主要矛盾,对问题作出必要的简化和抽象,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并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

㈡ 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

研究实际问题,要学会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并加以处理,只有将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起来,才能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㈢ 应用的广泛性

模型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来自于任何领域,具有广泛性。数学建模在理论和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被用于解决各种问题中。

二、 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

㈠ 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建模实践中要用的很多知识是以前没有学过的,也没有条件由老师详细讲解,只能了解主要的思想方法,然后通过自学来进一步掌握。若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与自学能力,他们就可以自主学习,而这种能力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所需要的。

㈡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要面对的问题是一个没有现成答案、没有现成模式的问题,这就要求他们从习惯思维模式中跳出来,尝试一种与常规不同的思路,建立更为开放、综合、灵活的学习方法。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实质是学生运用数学的思想、观点、方法等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建模的整个过程是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也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有益的途径。

㈢ 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积极作用

数学建模不仅是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熟练了技能技巧,而且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

㈣ 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作用

数学建模中的艰辛与探索,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如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及乐观自信的态度。

三、 数学建模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首先,数学建模突出了可教与学的双主体关系。数学建模竞赛以师生互动为基本特点,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存在并互相协同,建立了一种最优的互动关系。这种双主体的关系是对以往教师为中心、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根本突破,这种突破的条件首先是竞赛机制和教育观念的创新和变革,这对教育改革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其次,数学建模是一种有效的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这种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组合的学生群体,将极大地提高努力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

总之,创新是数学建模的精髓,它包括理论上的创新和应用上的创新,而创新精神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数学建模为培养知识创新能力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接上页)这时让学生明确这就是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学生经过这样的探索和发现得到的知识是不会轻易忘记的,而是经久耐用的。

三、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基础上,进一步再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归纳验证能力。

数学的创造始于猜想,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借直觉所作出的认真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科学发现的先导又是问题解决的一种手段。在着手解题之前能够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和用语探索的精神。新颖的教材提供了大量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培养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待探究的 问题提出了大胆的猜想。在经历真正"做数学"与"用数学"的过程中提高从"做"中"学"数学的兴趣。

例如:将一张长方行的纸对折,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时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6次后,可以得到几条折痕?如果对折10次呢?对折n次呢?

[过程]: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张进行对折一边对折,一边记录比较,猜想,归纳:

对折1次,折痕为1

对折2次,折痕为3即3=22-1

对折3次,折痕为7即7=22-1

对折4次,折痕为15即15=24-1

对折5次,折痕为31即31=25-1

......

对折n次,折痕为2n-1

然后进行验证,得出规律正确.

把这一规律与第二章的细胞分裂进行比较如表:

[结果]:连续对折6次可以得到(26-1)条折痕;连续对折10

就可以得到(210-1)次折痕;连续对折n次就可以得到

(2n-1)条折痕.

完成一个从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括的认知的过程.在做数学过程中既学会了新知识,学会了探索的方法,为学生理解记忆建立了清晰的表象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要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必须要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猜想、然后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的能反映数量关系的规律,这是我们研究数学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