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想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的三点意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想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的三点意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他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论》,在书中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然而,达尔文从未接受过相关的专业性的教育。在16岁时,他在父亲的安排下,开始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两年后,被父亲送到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神学,企图给他这个“不成材”的儿子,带上神的枷锁。可是他从未放弃过对生物的研究。用达尔文的话来说,“我认为我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从自学中得来的。”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我在一所重点高中担任政治课程教学,该校的学生的素质应该是很不错的了,但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困扰着我,即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打个比方吧!上课走神、打瞌睡,自习的时间如果老师不安排,就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可以做。有时候,老师之间开玩笑,要想教会他们可能只有采用“启智”教育模式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两句话,使我感到自己之前对学生的讽刺是多么的无知。“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学家斯多惠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我们很久以来,都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什么是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做为一个高中政治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本人认为学习的主动性包含着:学习的兴趣,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自觉性。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基本的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教师语言应忌深倡浅

什么是教师语言?教师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行业语言,属于专业语言。它是教师传递信息的媒介,是教学的主要工具,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艺术。教师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影响教学效果。

易中天,人们就会联想到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中“讲三国”,人称“新时代的说书人”,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他的讲解本来枯燥的东西,顿时生动起来;深奥的东西,顿时通俗起来。他说:“我是一个学术萝卜。萝卜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草根,第二是健康,第三是怎样吃都行。我追求的正式这样一个目标: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学术品位、大众口味”。如果我们的政治课堂也具备了萝卜的特点,政治教师运用好教学语言艺术,变深奥为浅显,学生的学习热情何愁不来,有了热情,自主性不求自来。相反,如果再用更深的理论解释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本来理论性已经很强的知识,那么整堂政治课就会变的生涩,令人难以听懂,想听都听不进入了。学习的兴趣顿无。

例如,有个老师讲规律的概念,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种概念,联系是属概念,所以规律是联系。殊不知,种与属是大学《逻辑学》中才会接触的概念,用深奥的知识解释相对比较简单的知识,学生能听懂吗,当然也就没有了参与的热情。相反,某老师利用学生划分句子成分的知识,很容易就把概念讲清楚了。首先请学生对“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抓句子主干“规律是联系”。然后提问“那些联系是规律呢?”“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通俗的语言,已会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把这个概念搞清楚了。这样立足学生的实际讲解知识,学生觉的自己能够理解,参与意识必然增强,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教学过程应忌灌倡探

忌灌即忌“满堂灌”、“添鸭式”的教学模式,倡探即倡导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热情。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先生曾多次尖锐地批评满堂灌的做法,“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爱把受教育的人看成瓶子,瓶子里短少些什么,就给装进去什么。……东西装在瓶子里,东西是东西,瓶子是瓶子,不起什么混合作用或化合作用,两种作用都不起,还有什么旁的作用呢?”

学习的主体是自己,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这种帮助应是启发、激励,鼓舞,“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是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利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举例来说吧,在一节习题课中,某老师讲题的时,不是简单的解释答案,而且鼓励学生大胆的改题和编题。

以一选择题为例:唐代画家戴嵩曹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作珍品。一次此画被一牧童瞧见,牧童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巴竖朝天。”《斗牛图》终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牧童知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此题的答案B,但是却有很多同学选了C选项。此老师在讲解了为什么选择B选项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你们为什么选C,思路那里出了问题呢?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C呢?你能举出其他体现C选项的材料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热情。这样的课堂,学生当然欢迎啦。

三、教学环节应忌繁倡简

教学《股票、债券和保险》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如下八个环节:

环节一:老师以某公司的名义发行债券,动员学生购买

环节二:小品展示:《股票的风波》

环节三:展示事例并提出五个问题,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思考并与大家分享

环节四:学生阅读课本,寻找知识点并回答五个问题。

环节五:视频展示:暴风雨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损失

环节六:讨论“假入你是当地一个中型民营企业家的所有者,材料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环节七:随堂练习

环节八:组织学生制定投资理财计划。“假如你现在是一个投资者,你手中有20万,你准备如何投资。”

这堂课,看似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不然,学生象牵线木偶那样忙个不停的背后大脑却处于休眠状态,被冗繁的环节牵着鼻子走,这是对学习主动性的误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更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得到的内心体验。许多老师怕别人说自己的课堂不出彩,总想烹制“满汉全席”,结果环节设置冗繁,枝繁叶茂却不见主干。这样做的结果:“赶场子”,知识点的讲解浮光掠影,导致重点不清,偏离自己的教学目标。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累,却无所获得,好像头脑中堆了一堆毫无联系的“乱码”。所以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要求多么的花枝招展,而是站在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的角度设计,思考这样的教学环节是否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感体验,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不能用华而不实的形式取代我们的教学的目的。教学环节设计简单些,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真正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基于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教学是一个智慧和情感高度交织的创造过程。作为21世纪的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充满“为了学生”的真情,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挑战的勇气和主动学习的热情,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智慧的价值,享有成功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