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甘洛县森林资源现状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甘洛县森林资源现状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甘洛县地处长江上游,受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的影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生态破坏易,恢复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的增加,对生态环境的依赖越来越大,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通过对森林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甘洛;资源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6-0004-03

1 自然概况

甘洛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了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特征,地势呈现南高北低,东南高,中间低的特点,海拔570~4288m。坡度大于25°的山地占63% ,平坝、台地只占4.56%。受基岩、地形及气候的综合作用,形成多种土壤类型,主要的土壤种类有:紫色土、石灰土、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

该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具有雨热同季,干湿分明的气候特点。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为干季,降雨量占全年的14%,5月上旬至10中旬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6%。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又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分布着从中亚热带至寒温带的气候类型。

甘洛属长江流域,大渡河、青衣江水系,全县大于100km2的河流有7条,全县年平均径流量16.93亿m3,年平均输沙量239万t,年水土流失量116.3万m3。

2 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甘洛县是四川省重要的林业县之一,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据2008年森林分类区划调查,全县现有林业用地15.7万hm2,占幅员面积的72.83%;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7.8万hm2,占49.55%,疏林地803.1hm2,灌木林地4.8万hm2,占30.75%,未成林造林地0.5万hm2,占2.9%, 苗圃地5.0万hm2,林地0.7万hm2,占4.26%;宜林地1.9万hm2,占12.03%。有林地覆盖率36.1%,全县活立木蓄积741.7万hm2。

2.1 森林资源特点

(1)森林资源在水平地域上分布不均。甘洛县东部及东南部9个乡镇林业用地面积8.5万hm2,占全县林业用地的54.1%。其中有林地4.9万hm2;占全县有林地的63.2%,森林覆盖率44.6%,活立木蓄积581.8万m3,占总蓄积的78.5%。中部16个乡镇林业用地面积4.4万hm2,占全县林业用地的28.2%,,有林地面积2.1万hm2,占全县有林地的27.3%,森林覆盖率30.3%,活立木总蓄积98.2万m3,占总蓄积的13.1%。西部有3个乡镇,林业用地面积2.8万hm2,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17.7%,有林地面积0.7万hm2,占全县有林地9.5%,有森林覆盖率21%,活立木蓄积61.8万m3,占总蓄积的8.4%。

(2)森林资源在垂直高度上分布不均。在海拔1300m以下林分分布零星、分散、数量少,海拔1300~2000m分布以云南松、柳杉、华山松为主人工林分,有林地面积不足全县的10%。海拔2000~3700m分布着该县主要天然林分,有林地面积占了全县的90%左右。

(3)林种比例不合理。在全县有林地中防护林为4.6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59.8%,特用林1.6万hm2,占有林地的20%,薪碳林0.3万hm2, 占3.5%,用材林1.1万hm2,占14.8%,经济林0.1万hm2,占1.9%。

(4)龄组结构不合理。现有林分中成、过熟林达5.4万hm2,占65.4%,中、幼林为2.9万hm2,占34.6%。

(5)森林起源以天然起源为主,人工起源比例偏低。全县天然起源林分面积6.3万hm2,蓄积710.0万m3,分别占全县林分面积、蓄积的87.4%及94.4%。人工起源林分1.5万hm2,蓄积39.7万m3,分别只占12.6%及5.6%。

2.2 森林资源变化情况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增大,森林资源曾一度消耗及破坏比较严重。近十年随着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森林资源逐渐呈恢复性增长。与199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比较,林地面积得到较大增长,有林地覆盖率从23.9%上升到36.1%。其变化情况见下表:

表1 甘洛县森林资源地类面积变化

调查期林业用地合计/hm2有林地/hm2疏林地/hm2灌木林地/hm2未成林造林地/hm2苗圃地/hm2无林地/hm2非林地/hm2

1990年119633513886421.041934.0278.0319609.095830

2008年15663977607803.148167.64545.5525510.358441

比较130.9%151.0%12.5%114.9%1635.1%166.7%130.1%61.0%

通过比较,林业用地、有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及无林地,增加较大,疏林地减少。其原因是,①在天保工程实施时调整部份牧地为林业用地及退耕还林地转入了林业用地从而使林业用地及无林地增加;②通过天保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及疏林地标准调整使有林地及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增加;③调查的标准调整使疏林地面积减少。

2.3 森林分类区划情况

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在2004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按照森林主导功能不同,并结合甘洛县生态区位及林业产业发展需求,对全县15.7万hm2林业用地进行分类区划。共区划生态公益林面积11.5万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73.7%;商品林4.1万hm2,占全县林地的26.3%。在生态公益林中国家重点公益林1.27万hm2,占公益林面积的92.3%;地方公益林0.9万hm2,占公益林面积的7.7%。全县划分的公益林主要分布在县东、东南、西部的中高山地区,商品林主要分布在中部低山沟谷地区。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甘洛县有林地覆盖率虽然达36.1%,但与甘洛县山高坡陡的自然地理现状及所处长江上游的生态区位要求不符。由于森林资源在水平及垂直区域的分布不均,其生态防护功能不能很好发挥,个别乡镇的有林地覆盖率只有12.6 %。

3.2 森林质量不高

甘洛县森林主要由天然林组成,由于长年采伐及破坏,林分密度降低,蓄积下降,全县单位平均蓄积只有75m3/hm2,天然林区保留下来的林木多为空心腐朽的过熟木及自然更新的次生树种。人工林区盗伐严重,由于樵采、放牧等人为活动频繁,林下灌草减少,形成了防护功能较弱的单层林分。20世纪60年代飞播林林分平均蓄积也只有67m3/hm2。

3.3 森林的保护管理难度大

甘洛县社会经济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林区群众缺乏收入渠道,长期以来养成了“靠山吃山”思想,没有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生产生活用材主要取自附近的森林,森林的保护管理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县中部的人口相对集中,森林与农地、村庄相互交叉,人为活动频繁,盗伐林木、毁林开垦时有发生,森林火灾隐患很大。由于四周老百姓不断残蚀,原保留下来1.1万hm2云南松飞播林现保留的不足0.5万hm2。

3.4 宜林地的造林难度大

现有宜林地多分布在高海拔及河流两岸的陡坡上,高海拔地区是甘洛县牧区,草场质量差、草场载畜量大,林牧矛盾十分突出。牛羊啃食造林地的幼苗、幼树情况严重,新造林地的保护难度大。采取对新造林地封山禁牧、轮封轮牧,落实专人管护或聘用当地群众管护等办法,但效果均不理想,部份造林地当年成活率达到了80~90%,但到第二、三年保存率就不到40%,甚至全部践踏、啃食殆尽。同时受低温影响,造林树种的选择难度较大,特别是海拔2800m以上的高山树种选择更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5 经济林发展落后

虽然甘洛鼓励扶持及开展经济林专项工程建设、但由于政策导向不明、扶持力度不足,缺乏拳头产品等诸多因素,经济林发展步伐缓慢。曾经计划发展花椒、板栗、杜仲,但都由于政策、扶持、规划等多种原因而不能形成规模。全县现有经济林1484.1hm2,农民人均不足0.013hm2,且多为零星栽培。

3.6 科技支撑力不强

现有林业科技人员20多人,但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只有10人左右,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乡镇无林业工作站及林业科技推广站,科技人员没有也不能坚持在第一线为基层及农民服务。

3.7 资金投入不足

甘洛县县域经济不发达,县级财力对生态保护、建设的支持力度有限。现阶段主要依靠国家的生态工程建设项目来维持基本运作。甘洛县虽然在1998、2000及2005年纳入“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及“野生动物保护工程”建设范畴。但由于物价上涨,社会平均工资增加,工程建设所涉及的种子、苗木、农药、工具等基本生产资料不断上涨,已经影响到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及工程建设的质量。

4 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

甘洛县所处的生态区位极为重要。实现甘洛林业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本县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根据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总要求,应按照“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工作思路,不断做大森林资源总量,调整森林资源结构,优化森林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结合马鞍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加强对东、东南部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开展“社区共建”工作,扶持林区群众,增加林区群众收入,实现“人与森林、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发展,使广大林区群众成为森林资源的“守护者”,生态建设的主力军,把该区域建设成重要的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林带。

县域中部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基地建设。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减少烧柴需求。认真研究商品林的经营管理,林产品的加工销售,把该区建成我县经济林果基地、林木加工经营基地。

4.2 巩固集体林权改革成果,加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根据分类经营区划成果,实行分类经营。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方针,积极探索公益林的经营方式,在不影响公益林的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森林抚育、林下资源的开发、林地综合利用,走生态经济型的路子。做好商品林的经营管理工作,明晰产权,建立合理的林地、林木流转机制,鼓励零散的林地向经营大户集中,向公司、企业集中。编制好森林采伐限额,开展商品林的采伐更新,使广大农户充分享受集体林权改革带来的实惠,增加保护森林资源、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建立林地、林木交易平台,规范交易形为。建设林产品交易市场,畅通销售渠道,加强对市场的对接。

4.3 大力发展经济林基地,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甘洛县有良好的经济林发展基础,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把发展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打造成林区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化品种、规范栽培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全省有一定影响的核桃产业大县。

4.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林业科技贡献率

现有林业科技人员不足,已经影响林业科技工作的开展。应通过引进及招聘林业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科技人员队伍,加强对现有科技人员的再教育工作,更新理论知识,增强业务技术水平。尽快建立乡镇林业工作站及林业科技推广站,加强对基层及广大林区群众的技术服务工作。加强科普宣传,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林区群众科技意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4.5 加强宜林地造林步伐,建设森林资源后备基地

甘洛县还有大量宜林地需要造林绿化。在高山地区应从调整大农业产业结构入手,转变落后的以放牧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为圈养、半圈养方式,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的产出效益,杜绝或减少牛羊对造林地的破坏。利用在西部宜林地集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的有利条件,大规模造林,建成我县森林资源后备基地。低山河谷两岸的宜林地应结合产业发展,营造速生林及经济林,建成甘洛县的经济林果基地。

4.6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

首先,国家应提高工程建设投资额度,建立动态工程建设投资标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效益及职工的合理收入水平。第二,全面实行“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增加林区群众造林、护林积极性,确保林区群众在保护和发展森林中的收益权利。第三,开展“碳汇”工程建设,甘洛尚有大量的宜林地需要开发,通过“碳汇”工程建设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同时也可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是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途径。第四,县级财力在适度的范围,每年拨付一定的资金,结合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及扶贫开发,加大对生态产业建设投入。第五,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生态建设及林业产业建设中来,保障投资者合法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把生态建设变为生态产业,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参考了甘洛县农业区划办公室1987年编《甘洛县综合农业区划》;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1990年编《甘洛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 》;凉山州林业规划设计院2008年编《四川省甘洛县森林公类区划界定报告》,在此一并致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