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阶段素质教育中的美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阶段素质教育中的美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特性是指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等。是以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完美人格以及真、善、美等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教育。

然而,美育正是以美的对象、美的存在形式为内容的教育,是以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的和现实的美为教育手段,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所以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部分。美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它与德、智、体等其他教育有所不同,它有着自身的独特特点和教育规律。

一、美育是诱发的,而非强制的

黑格尔说过:“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140页)。为什么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因为这种教育是自由、愉悦、生动、活泼的,它易于启迪人们的心灵,引起精神上的升华。它不像法制教育带有强制性,即强制人们服从法律条文的规定,也不像道德教育那样带有约束性,即以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动。美育丝毫不能强制,人们可以被迫去思考、去行动,但却不能被迫去爱、去恨。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情比较单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好人与坏人分的非常武断。他们认为美的就是美的,若要强制他按老师的意愿去感受美、认识美,学生嘴上不说什么,可心里面却是另一种情况。因为强迫引起的必然是对强迫者的反感。对美的热爱要靠美自身的魅力去唤起,而美的事物本身又恰恰具有这种诱人的特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情绪变化不像成人的稳定,自我克制能力、约束能力都不如成人。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一味去按老师的意思去做,而忽略了学生的喜、怒、哀、乐、那么美的东西也会变成丑的,从而使学生产生敌对情绪。若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老师掌握学生心理去诱发、去唤醒学生美的潜能。正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美育寓教于具体形象中,而非抽象概念中

美育的形象性道德取决于美存在于形象之中。形象性是美的一个根本特性,离开了形象,也就没有美可言了。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活生生的事物,而不是抽象的思想。”美育之所以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还在于美感本身也离不开形象。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事物的形象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杜波罗留夫说:“我们的感情总是被生动的对象所引起的,而不是被一般的概念所引起的。”(《外国理论家作家论形象思维》)

美育必须诉诸具体、鲜明形象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使心灵受到振动。一幅画、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幕戏剧等,只有通过鲜明的形象,才能引起学生的兴奋和乐趣。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诗题为《江南春》的七言绝旬:“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之所以能留传千古,就是作者用艺术的手法描写了江南春季的一系列具体形象千里莺啼、红绿相映、水村山郭、酒旗轻扬、古刹名寺、烟雨楼台……正是这些具体形象构成了江南春色的景色,给予人们美的感受、感动和感染。艺术美是如此,自然美也是如此,朝霞彩虹、明月清风、鸟语花香、松涛飞瀑,同样也是通过形象唤起人们的美感,松涛飞瀑,同样也是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作为一个小学生,他们的所见所闻绝对不能说是见多识广,而正处在一个学习的阶段。他们现在所学的知识是将来人生道路中的铺路石,所以在小学阶段甚至中学、大学的美育教育都要以具体形象去感染,而不能只靠概念性的说教。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曾做过两种绘画练习。第一种画题为刚出生的小牛,第二个是让学生画一辆公共汽车。当然这两种练习老师不做任何讲解。最终的结果也正是下面四幅图的情况。

这些学生(都是城市里的孩子)所画的都是概念中的牛和汽车,刚出生的小牛没有角,学生却画上了角,刚出生的小牛根本就不会吃草,还处在吃奶阶段,学生却画小牛在吃草。画面上的形象不能说难看,只不过是学生没有见过刚出生的小牛罢了!公共汽车不用说是非常满意的,大家一看便知。上面的实际情况说明美来自具体形象,也正如小牛和大牛的美是不同的,城市中的学生大都没见过刚出生的小牛,所以画不上来。就大牛而言,大多学生也是从媒体上看到的。所以说具体形象是美育中最好的老师。

三、美育寓于娱乐、享受中,而非乏味说教中

“寓教于乐”是美育的另一种重要特征。早在中国古代,孔子就指出了“兴观群怨”的原则,阐述了诗的感染与教育相结合的作用。在西方,贺拉斯在他的《诗艺》中指出,诗人的作品应该“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重望。”(《诗艺》第l55页)这就是说,美育是通过对美的认识、理解而起作用的,也就是人在美的观念的满足中感到愉悦,得到精神的享受,同时也就在这愉悦中受到教育。可见,美育的娱乐作用和教育作用是统一的,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同志在一次坐谈会上说:“有人问我,文艺的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是否是统一的?”我说:“它们是辩证的统一。人们看戏、看电影、文艺节目、欣赏音乐、美术作品是要从中得到娱乐和休息,通过典型化的形象教育寓于其中,寓于娱乐之中。”(《论文艺》第92页)同志这段话清楚的表明,美育是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样的,娱乐是他们不可缺少的。有益的文娱活动,不仅使学生得到紧张学习后的放松,增进健康,同时也是获得知识、受到教育的有效方式。事实上,我们许多可贵的品质,有用的知识,就是从娱乐中学到的。学生聆听音乐、欣赏美术作品,观看电影、参加游戏竞猜等这些事情本身就是融娱乐和学习于一体的。在小学阶段,种种娱乐活动都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在学校正好利用这一特点,使学生在娱乐中不期而然地受到教育。

四、美育是主动的创造性的,而非被动的灌输性

美育不是一种机械刻板的灌输,也不是一味静观的体验,即所谓“阿波罗式的凝神观注”。美育是有很强的创造性。

美育的创造性,首先取决于美的本质的创造性。美与创造密不可分,美来自自由创造,没有创造无所谓美。其次,美育的创造性还取决于美感的创造性。美感过程不是单纯消极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能动的再创造的过程。使人们在过程中感受美。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

实践证明,只有实际的创造美,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美,更强烈的体验美。在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都是按照老师讲一讲,学生说一说的简单模式教学,然而,学生所说的只是“好看不好看”,或者按老师讲的说了两三句,从根本上说,他们是没有理解作品。对于一个美术作品来讲,它倾注着作者的心血,不只是简单的好看与否。分析其原因,我认为老师只是讲,学生只是听,学生并没有亲自动手去做,没有亲自体会,也就没有真切感受,有的只是对美术作品简单的区分。所以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把欣赏课放到后边讲,把与欣赏有关的绘画、手工等课,放到前面来学,让学生先体会、感受、创造,然后再欣赏,这样一来,学生的欣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一件美术作品能说出一串串不同的见解。

所以说美育是主动的、创造的,而非被动的灌输性的。

总之美育渗透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它不能强迫,也不能机械刻板的灌输,应该去诱导、去指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形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