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谈阅读后的有效“输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谈阅读后的有效“输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最大的成功就是阅读后让学生有一种表达自己获得的强烈愿望,这就是触发了学生的兴奋点。其实,“读”是理解语言,是从外到内的吸收,是“信息的输入”;而“说”是运用语言,是由内到外的表达,是“信息的输出”。一句话让学生“想说”、“善言”是阅读后的有效输出”。

【关键词】语文阅读;想说;善言;有效输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说:“阅读,阅读,再阅读!”笔者颇有同感。

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语文,真正读懂文本,是一直困扰阅读教学的难题。教学实践表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最大的成功就是阅读后让学生有一种表达自己获得的强烈愿望,这就是触发了学生的兴奋点。其实,“读”是理解语言,是从外到内的吸收,是“信息的输入”;而“说”是运用语言,是由内到外的表达,是“信息的输出”。一句话让学生“想说”、“善言”是阅读后的有效“输出”。

前不久,听了一堂《麋鹿》的公开课,让人耳目一新,感受颇深。开课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给学生“拐杖”,激发学生“想说”,引导学生“善言”,在看似不经意间让学生把自己获得的知识积极自主地表达了出来。

一、激发学生“想说”,在依文辨析中有效“输出”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麋鹿的外形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后,大致了解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假如这个时候出现一头鹿(多媒体出示一头鹿),你能判断它是不是麋鹿吗?

生:画面上这头不是麋鹿,虽然它也叫“四不像”,但它真正的名字叫“驯鹿”。

师:那它为什么是驯鹿而不是麋鹿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课文中找答案。找到一条,请你用笔记录一条。如果找到了一条,不要急着举手,可以找第二条,第三条,甚至更多。

学生自己进行阅读,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组织学生交流。

不一会儿,学生争先恐后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随机板书:角、尾、蹄、毛色。以往很多教师在教学麋鹿的外形部分时,一般是让学生说说麋鹿外形的每个部分的特点,学生只是把书上的句子读一读,至于是否真正理解并没有有效落实。但是这位教师没有这样简单处理,而是借助形象化的驯鹿图来做比较,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有关词句进行判断,这样就使学生能够细心阅读文章,潜心领会文章。

这样的探究学习很形象,操作性强,深入浅出,容易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愿望。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抱怨课堂上发言者寥寥,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学生不会说,而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没有触及他们心灵的东西,引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教师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个阅读发现、探究的过程,使读到的文本内容输入到学生的大脑,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辨析。从课堂的情况看,学生的回答有不同理由,这是对驯鹿图细心观察的结果,也是对文本信息选择性提取的结果,更是比较中智慧发现的结果。

二、引导学生“善言”,在层层深入中有效“输出”

教师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能说”,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善言”。在认识驯鹿后,教师又以游客的身份提问,课堂互动,探讨麋鹿生活习性。

师: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判定图片上的动物是否是麋鹿。当真正看到麋鹿,你也要像讲解员一样,把它的主要特点介绍给大家听。(多媒体出示一头麋鹿,学生准备,教师下台指导。)

师:哪位同学愿意当讲解员?向大家讲解一下这头麋鹿的外形特点。

生1:麋鹿的角尖指向后方,蹄子宽大,尾巴长,体重可达200公斤!

师:好的,讲解员能抓住重点来讲,这位同学能当一级讲解员,现在的讲解员挺难当的,参观者会自由提问,只要你能自如应对参观者的提问,那你就是高级讲解员了。来,谁想来试试?

师:导游,今天我来到麋鹿自然保护区很高兴,听说这麋鹿喜欢生活在湿地环境当中,麋鹿身上哪些特点让它适合在湿地环境中呢?

生2:麋鹿的尾巴像驴一样长,可以驱赶蚊蝇,所以它适合生活在潮湿的生活环境中。

生3:因为麋鹿的角似牛,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湿地的土比较软,容易陷进去,所以麋鹿容易跑过或者跳过去。

……

师:想不想当特级讲解员?我一路参观过来,发现保护区里插了很多牌子,上面有很多字,可都是古文,(多媒体出示:海陵县多麋,千百为群,掘食草根,其处为泥,牡者有角,麋喜泽,冬至解角,麋似鹿而色青黑,大如小牛。)我不理解它的意思,你们能帮我翻译一下吗?小组之间可以自由讨论讨论,待会儿来讲解。这个讲解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了。

生自由讨论讨论,师巡视指导。稍后,学生踊跃发言,把自己理解的意思表达出来。

教师在学生获得文本知识后,让学生活学活用,以“游客提问”的互动方式,探讨麋鹿生活习性,学生味盎然趣,并且能有层次表达:先是能大致说出自己的所学(一般的“导游”),再是能针对别人的问题进行解答(优秀的“导游”),最后不仅把古文读懂,还能用自己的语言告诉别人(特级“导游”)。这种层层深入,自然流露的“讲解”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增强训练的趣味性,顺利实现了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训练目的,让学生都能“善言”。

综上,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阅读视为一种体验与对话,不仅要关注学生阅读的“输入”,更要创设一切条件,确保学生阅读后的有效“输出”,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