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靠创新型人才,区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创新创业技能人才不仅是高职院校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且也是一种责任,同时,高职院校在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从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导师团队建设和行业区域内校企合作方面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人才 人才培养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是指在学生掌握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和创新方法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扶持一批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而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创新教育有利于职业院校转变职业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创新型人才在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教育的理论和策略研究。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起步已经比较晚,尤其在高职教育创新教育的研究方面,几乎是空白。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民族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创新教育已越来越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主席最近在中关村调研指出: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所以创新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旋律将是大势所趋。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如下:

1.缺乏系统性。没有把创新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只在某些环节或某些内容上“添加”一些创新教育的“补丁”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高职生创新素质的。

2.缺乏培养机制。没有把创新教育“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没有教会教师“如何创新性教”的问题,也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创新性学”的问题。

3.缺乏持续性。很多高职院校在创新教育中偶尔开展活动,“一阵风”过了就偃旗息鼓。没有连续性和长期性的创新教育是不可能有实际效果的,只会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本论文即以此为突破口,希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学、校企合作生产实习等环节开展高职生创新精神培养策略研究,预期能探索到一系列适合我国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创新教育全面发展高职生的智慧品质,人的创新力是人的多种智慧品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分析归纳力、再现书本知识力等,而对创造品质密切相关的思维能力重视却十分不够。

通过创新教育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传统教育的方法呆板,学生学习被动,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因为创新教育以一定的成就动机,以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前提,其一个基本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学生也只有有了创新动机才能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二、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及策略

1.组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高职学生是实践创新活动的主体,高职学校应该创建大学创业园,学生创新团队建设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创新团队建设应将学生兴趣放在首要位置,然后根据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开拓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组织纪律等方面进行集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训练。同时,学生创新团队的建设要兼顾各专业结合搭配,各专业可以通过培训,通过考试拔尖人才,参与来源于企业等课题研究训练,成立创新科技小组或者学生科技创新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在具体的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中实行全程导师制度,专题进行研究,采用曾经结题的相关科研案例,纵向或者横向课题训练,有一定基础以后导师逐步引领学生参与正在研究或者企业正在开发的产品中去。

2.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力保障

高职院校创新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就是实行导师团队制,开发新产品需要不同的专业发挥不同的作用,所以导师团队也需要不同专业的导师组建成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里,导师的核心理念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导师团队在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处于主导作用,导师的个人能力必须兼顾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强、管理能力强。因此,创新导师团队成员必须具有较高的责任心、专业方面能力强,思维敏捷度高,同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导师团队要注意年龄结构结合和学科专业结合,这样才能发挥出导师团队的综合开发和创新能力。导师的任务是对学生英才施教,着力探测,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力,关心和引导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纵横向课题能力强的教师引导学生以科技竞赛和真实的纵横向科研项目为牵引,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学生团队创新活动。

3.行业区域内校企合作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又一保障

开展行业区域内校企合作是建立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最重要的是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企业参加校企合作是为了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二者的结合点是学生,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运作模式中,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校企合作的“无缝连接”,完善双方合作的利益驱动机制,在校企合作运作模式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企业的相关科研项目和实践生产项目,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主席在中关村强调: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主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科学需要创新,技术需要创新,产品需要创新,创新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品质和生活方式,创新教育虽然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的教育,但它首先依赖于教育管理者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通过开设创新技能专题讲座、发明专利法规讲座和《创造学》选修课等途径,丰富学生创新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心理,包括创新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人才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形成稳定的创新心理,才能为创新教育向更深、更广层面推进提供可能,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班的“专利班“就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

专业教学中创新教育是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干”。专业教学是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主要渠道,在专业教学中,施教者首先要有创造精神,并把这种创造精神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始终,要注意采用教学手段的创新、方法的创新、思路的创新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欲望。

技能竞赛、校企合作中产品研发的创新性作品是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鲜花”和“水果”。高职教育要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要尽量多地开展各式各样的竞赛和校企合作中的产品研发、设计活动。技能竞赛和校企合作产品创新不应只强调 “动手能力”的竞赛和实习,还应重视“创新能力”的竞赛和实习,要让高职学生“创新精神”转化为有形的“产品”,并在实践中使其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其创新技能和树立其创新精神,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高职学生由“程序代码控制的机器人”向“高薪技术人”、“高薪创造人”转变。有利于改善提高我国一线技术工人创新素质。自主知识产权匮乏是制约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乃至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的“瓶颈”,改变这种现状,依赖于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依赖于企业的科技攻关人才,也依赖于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人对创新成果的实践和实践中的再创造,因为一线技术人才既是创新性理论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践者”,也是在实践中产生新的“创新之火”。在我国构建的创新体系中,一线技术人才居于基础和中枢地位,其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乃至国家整体竞争力。

现阶段我国的高职教育往往把学生的“思维敏捷的动手能力”培养作为“最高宗旨”,认为高职院校生源“差”,不是创新的“料”。诚然,技能习得对于高职生是至关重要的,但把“知识水平”简单等同于“创新水平”的观念,而忽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是极其荒谬的!事实证明,很多学识平平的人却有惊人的创新才干:“发明家”爱迪生只有小学文化……当然,高职教育的创新教育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日后生产、生活中多一点“革新”。因此,对我国高职教育长期忽视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一些有益的探索,其研究成果对传统职教理念的嬗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培养策略研究对同类型学校创新教育的开展将具有一定推广借鉴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探索策略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已积累了有关创新教育的理论书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历年的科技节、文化节、技能运动会中也积累了大量学生“小发明”、“小设计”的作品,我校尤其是在周边地区和兄弟院校都有较大影响的“专利班”,该“专利”全部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体现了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一定的创新素质和创新教育尝试中的一些收获。

四、结束语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这是主席说的一段话,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也不例外,将来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的全球竞争力,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全靠创新人才的科技进来推动一个国家的全球战略。针对我国当前教育现状,加强创业创新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校基金项目: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B05) 】

[参考文献]

[1]张学军.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相关文件,2011,10

[3]商联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职业技能[J].新课程(教研),2011,12

[4]孙奕文.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