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态理念下的语文“低碳”教学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态理念下的语文“低碳”教学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态理念下的语文课堂的“低碳模式”是由低碳生活的概念衍生而来的,是低投入、高产出的课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寻求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将语文课堂调试成“低碳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低碳提问设计

一堂低碳有效的语文课以“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为出发点,由一个个既简约又高效的提问串联而成。

低碳提问设计需要具备以下几种意识:

1.主要问题的意识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的设计应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悟、Z言的训练都为达到中心目标而服务,使得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却重点突出,有效提炼出课文学习的最优价值。

精心筛选,设计得当的主问题最能体现文本的精华,它一问动全文,激发学生的思维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成为学生理解文本的最佳途径。窦桂梅老师对《林冲棒打洪教头》的问题设计是个中典范,全文紧紧扣住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一教学目标,抓住“分别读到怎样的洪教头、林冲”两个主要问题。问题要求简要明白,学生结合感悟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轻松学习,实现了“高效低耗”教学。

2.以少胜多的意识

语文教材蕴含的教学因素十分丰富,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满堂问必定会带来“蜻蜓点水”的浮躁与单薄。低碳提问必须因文而异,有所取舍,有所侧重,精心组合,不断丰富、不断凝练。

有教师为《理想的风筝》设计如下问题:如果给刘老师拍照,你会定格在哪个画面?并给照片起个名字。这篇篇幅较长的文本被浓缩成“笑”、“转”、“追”这三个字,透过这三个画面将学生逐步引向人物的内心。这是精问,是巧问,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力和“一针见血”的效果。

低碳问题的设计还应“一问多内涵”,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却承载着多个功能,低投入、高效益,能产生一举多得的效果。

3.满足需求的意识

有意义学习理论启示我们,提问要引起学生对知识本体的兴趣,激发认知需求,把让孩子获取真知作为提问最本质的出发点,让学知成为学习最好的奖品,使学生处于渴望解决问题、获求新知的情境中。

提问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思考,然而有的教师发问时一波三折,用意模糊不清,学生往往不知问题主体,问题指向;有的教师语言功底深厚,对一个问题做了过多陈述与铺垫,但却贻误了学生的最佳思考点。学生需要清晰、简洁、准确的提问,是思考的“触发器”和“加速器”,而不是“干扰器”、“延时器”,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去想、去讨论、去发现、去提高。

二、低碳教学手段

零排放课堂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手段运用要恰到好处,可用可不用的就不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融合的简便运用,也是低碳教学的体现。

1.用足插图

插图作为教具和学具的一种,具有直观性、简便性,往往体现了教材的编排意图、教育功能,是深化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载体。

反复品味欣赏插图这一特写画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字、词、旬的意义,课文的中心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中出现的“无忧无虑”一词,就可以借助丹顶鹤嬉戏图来帮助学生具体认识、理解到位。

借助插图还能展示学生的独特感受,更是陶冶学生情感的良好素材。如《的扁担》一课中借助插图,通过与战士的穿着打扮、挑的重量、走路的艰难进行观察对比,同志的感人形象立刻鲜明丰满起来。再联系到同志的年龄、工作的辛苦,学生的情感之门被开启,深深地被人物形象所感动,与文本、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品悟人物情感。

插图是最朴素的优质资源,让我们既备教材又备插图,用足插图中有价值的思考点,让插图为文所用,为教随用,为学所用。

2.精用课件

课件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工具,应因需而用,物尽其用,没有必要就不用,为教师和学生节省时间和空间;有需要就要充分利用,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

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时代背景有一定的距离时,使用课件能在时空之间快速切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认知距离,最大限度地无缝对接。有些画面原本只能通过想象,有些细节稍纵即逝、容易忽略的,课件此时就能将它们直接凸显出来,多场景多角度地呈现文本,从而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课件的视听功能还能通过音像、文字等将各种学习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二泉映月》如泣如诉,文本与音乐的紧密结合,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情境中,走进课文的情境中,更走进阿炳的内心,深切地读懂人物的内心情感,与教学目标形成有效对接。

好“钢”用在“刀刃”上,课件应“当用则用”,成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点睛之笔”。

三、低碳发展目标

1.目标定位小而实

低碳模式的课堂简而言之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分解到每一课上就是一个小而实的分目标。

支玉恒老师在《第一场雪》中通过“三读”,读出雪的大、美、静,在读中深入理解、反复玩睐语言文字,置身于文本情境之中,同作者一起品出语言文字的“味”,文章意境的“美”。支老师以读引思,以读悟法,从读学写,使语文教学的其他训练也得到了落实。

2.实践训练巧而精

如果说阅读是输入,那么实践运用就是输出。语文课要抓住读写不放松,要提倡多输出多实践。实践训练要“放长线,钓大鱼”,要化整为零,精心地分散在每一课进行,巧妙地落实在不同的训练点上。

《海上世界》在感受海底各种有趣的声音时往往会设计仿写练习。如果任由学生想象,旬式表达可能对了,但却可能与生活实际脱节。我们可以拓展相关资料,分析句式结构,在此基础上的仿写实践将语文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加知识积累,既培养学生运用象声词、学写句子的能力,又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神秘有趣,达到训练的多重目的。

综上所述,生态理念下的“低碳”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作为最大价值点,尽最大可能地通过低耗设计减少学习能耗,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用合理的时间保证更高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获得最多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