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新,让我们走在世界前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让我们走在世界前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把电子科技工业比作一幢高大宏伟的建筑,我从事的电子材料和器件研究就是提供类似砖瓦的合格原材料,从而确保这座大厦基础牢固扎实,抗得住大风大雨!”――我们的主人公张怀武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着自己的工作。

“不爱实验室的人最好别搞科研”

连续出了几天差,没机会进实验室的张怀武浑身不自在,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尽管昨天深夜才飞回成都,今天又是周末,可他一大早就一头扎进熟悉的实验室忙碌开来,一种踏实的感觉瞬间弥漫了全身……

“如果几天不进实验室,我就浑身不舒服,这大概跟电脑迷沉迷于电脑的那种感觉差不多吧!”张怀武一句近于戏谑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实验室情结”。

“张老师简直把实验室当成自己的家了,对设备爱护得更是像照看自己的孩子。”硕士生刘勇这样评价自己的恩师。刘勇记得,有一次做完实验都半夜了,精疲力尽的他径直赶回寝室睡觉,没顾上收拾仪器。第二天上午,当他匆匆忙忙走进实验室时,看见张老师正小心翼翼地将零乱的仪器摆放整齐……

其实,张教授何止把实验室当成自己的家,甚至比对家还爱护。在家里,他从来不做家务,而他的实验室却纤尘不染。10多年来,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上百万、上千万的设备添置了一台又一台。如今,课题组购置了50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建成了国内先进的材料科学实验室,还拥有了两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

对于张怀武来说,只要走进实验室,就能把各种喧嚣挡在外面,心灵变得充实而平静,思维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科学的浩瀚空间里自由驰骋,和同事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在这里,他们在新一代信息存储材料与器件国产化方面作出了关键性的技术突破。

在这里,他们在国内首次发明“集成薄膜变压器和电感器”以及“宽频双性材料”,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在这里,他们研制出的新型复合材料“新型抗EMI宽频材料与器件”以其很宽的频率适应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张老师常常告诫我们:搞电子材料与器件就要习惯以实验室为家,在实验室里体会别人无法感受的乐趣,不爱实验室的人最好别搞科研,否则进了实验室沉不下心也甭想出成果。”弟子钟智勇副教授对老师的教诲铭记于心。

“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

张怀武有着北方汉子的耿直,也有一股不服输的倔脾气。如何开创自己的研究领域,如何寻找一个正确的方向一直走下去,在磁性材料的茫茫海面上寻找到一条通向光明的航线?为什么中国的创新成果那么多,但一拿到国际上衡量就不是创新了?难道我们的创新能力真的不行吗?张怀武苦苦追问。

苦苦思索后,张怀武终于找到了答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国内科研单位对同类学科的国际前沿了解不够,因而老是在低水平研究上重复投入人力物力。然而,学术是没有国界的,衡量一个东西是不是创新,必须拿到国际的学术舞台上进行比较。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94年,张怀武经过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选拔,得到以加强中日韩学术交流为目的的“青年科学家计划”的资助,奔赴韩国学习先进的微电子和电子元器件技术。那些日子里,张怀武一边认真从事项目研发工作,一边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的电子工艺理念,从浩如烟海的电子世界里捕获有用信息。

当时,国内生产的磁性元件材料大都污染严重、效益偏低,日本对这类材料已开始逐步淘汰,转而开发新型的纳米材料。一位日本学者洋洋得意地炫耀:“我们开发的新型元件一个可以卖30元人民币,你们的老产品才卖几角钱,生产得再多也比不过我们的效益,何况还要污染环境!”

日本同行的话深深剌痛了张怀武。“现在的研究方向就是在那时确立的。”张怀武回忆道:“确立方向相当重要,每个人都面临着方向的选择,一旦确立了正确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当时,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里荟萃了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等国的科学家,研究的许多项目国内那时根本没有涉及到。”

也就在那一时期,当时国内还没有概念的纳米晶材料开始进入张怀武的研究视野。后来,在他和一班学者的力促下,纳米技术引起高层领导关注,并被列为国家“934”项目。而现在,它作为冰箱等家电不可或缺的变频材料已经深入到百姓人家,成了广为人知的东西。

政策的正确与否会导致事业结果的不同,而研究方向的正确与否也会决定科研的成败。十几年转瞬而过,张怀武用令人惊喜的成果验证着当年的胆识……

――“RJ45-EMI网络系统器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抗EMI宽频双性材料”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纳米结自旋晶体管”、“MRAM材料芯片”取得原创性进展。

……

“什么叫创新?创新就是要出绝活,并且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明。在学术上要有追求,要向国际一流看齐。做高质量、高水平学术,大胆创新,独立思考,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情,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张怀武教授常常这样激励学生。

“现在,每年都有美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的顶尖级学者与我们进行实质性合作,我们的实验室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实验室。可以这样说,在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研发的某些方面,我们已经走在世界前沿,一点不比欧美发达国家差!”张怀武教授掷地有声。

“科研,离不开团队协作”

张怀武教授的个人业务能力很强,这些年由其担纲的项目所获大奖不计其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学者,格外重视团队合作的重要,常常语重心长地告诫同事和学生:“搞科研合作需要良好的团队精神,尤其是承揽重大尖端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团队合力,纯粹单打独斗,再优秀的人也未必能成就大业!”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承揽重大课题的日益增多,张怀武益发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件纷繁复杂的项目,个人绞尽脑汁也难以找出合理方向甚至还陷入误区,但几个人一合计,往往就能理出头绪并很快走上正轨。为此,打造一个优秀稳定的团队,成了张怀武苦苦追求并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

让年轻人脱颖而出,尽可能让他们挑大梁,是张怀武一贯的作法。他千方百计为大家争取项目,努力获得科研基金。在其团队中,30多岁的年轻人往往就能担当科研资金达几百万元的项目带头人,没到不惑之年即成为教授。

为了培养弟子们的团队精神,张怀武就连带学生上青城山休假都不忘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而且约定不管什么时候,小组成员都必须共进退,其理由是: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强调团队协作,没有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就不可能获得成功,而这种意识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

这些年,张怀武领导的课题组屡获大奖,他总是公平合理地把所得奖金分配给大家,从未出现过一起纠纷。不少同志建议他多得点,他总是推辞说:“党和政府给了我很多荣誉,又有长江学者补贴,不用为日常开支犯愁,年轻人养家糊口担子重,又要还房贷,尽量多照顾他们吧!”

……

求真求异,身正为范;梅兰竹韵,高山仰止。张怀武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深深感染着一帮志存高远的青年学子。20多名硕士生、12名博士生,团聚在他的周围,从事着预研、新品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在他们的手中突破着……

(题图摄影王锡林)

・小档案・

张怀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全国优秀教师。

张怀武教授致力于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磁性薄膜及应用、LTCC材料及技术以及自旋电子学等领域的研究。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担任两项特大工程项目和一项“973”项目的首席专家,其研究成果先后荣获20余项奖励。以他为学术带头人的“信息薄膜与LTCC集成器件”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资助,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支持的三大创新群体之一,同时还入选“天府英才工程”培养项目,成为四川省首批获资助的10个创新团队之一。在国内外刊物300余篇,SCI、EI收录近234篇,同行引用180次,专著两本,获专利21项,基金7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