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葵花沁香 第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次品读《青铜葵花》时,竟真真切切地嗅到了那股香,是清幽的。
就好似风动了,然后影子移动那样,灵魂深处的我随着小兄妹的成长或喜或忧,直到渐渐忘却了周围的一切,沉浸在那一片金色的花海之中。
曹文轩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村气息,从他的早期作品的书名中便可知,譬如《没有角的牛》、《哑牛》等。当然,这源于他多年的农村生活阅历。后来,他生活在北京,作品就发生了变化,创作的主要灵感和选材来自于儿时的记忆,但又有了新的内涵,那就是理性的思考替代了以往的浪漫风格。
曹文轩的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他将人性、欲望、美丑都通过奇异的手法转化为审美对象,超越了唯美主义写作的传统方式。这和他一贯追求文学特质是分不开的。
经历了漫长酝酿的《青铜葵花》,曹文轩将苦难、大美、至爱融为一体。《青铜葵花》保持了他张扬真善美的主题追求和纯净的性情,但与《草房子》不同的是,《青铜葵花》充斥着苦难。这是一部书写苦难,向苦难致敬的作品。这本书还延续了曹文轩小说一贯的童年视觉和乡村记忆。他以美好的幻想、幽雅的韵味,编织美丽奢华的梦境。
突然发现书中有着这么一个孤傲的身影,原来是作者的自画像。曹文轩在当下文坛的写作姿态是孤傲的,他眼前的大河奔涌着时尚潮流,但他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坚守着自己的文学家园。曹文轩就像是当下文坛的一枝孤傲的葵花。他的孤傲不仅决定了他的文学意义,也决定了他的文学价值。
他说,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候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可能是一位强者。
读过《青铜葵花》,这种观感确实得到了证实。书中描述的就是两个少年成长路途中所经受的苦难,以及他们各自表现出的不凡的风度。他们遭遇了许多天灾和人祸,比如水灾、火灾和蝗灾,在风雪、严寒、饥饿的折磨中挺立,他们便是青铜和葵花。
在紧急关头,全村人都“把腰杆挺直,挺成一棵槐树”,以度过难关。这一场景明示我们,曹文轩这部书所呼唤的,不仅是个人,而且是整个民族对待苦难应有的强劲风度。另外,他们的大麦地,也是一处和谐家园。尽管那个养鸭富户视钱如命,蛮不讲理,却也不敢去犯众怒。乡亲们都理解因哑巴而古怪的少年青铜,怜爱娇美又聪敏的孤女葵花。这独特的小环境,为人间至爱的焕发与传递提供了契机。
青铜,葵花,这是作者的匠心独到之处。它们既合成了书名,也分别是两个主人公的名字,它们让人想起葵花父亲的作品――那闪耀着清冷而古朴光泽的青铜葵花雕塑;再则,它们既让人感到一种刚毅,又让人觉察到一丝柔和,而两个主人公的性格也正体现了这些特点。
在特定的年代,葵花早早地失去了母亲,随父亲一齐下放到农村劳动,后来父亲溺水而死。于是,7岁的孤女葵花来到了青铜的家。祖孙三代,都极“干净”与朴素。这“干净”不仅在外表,更是在于内心,圣洁高尚,清澈透明,宛如水晶,至美至纯――面对苦难,继承文化的传统,维护家族的尊严,他们正直勤恳,相爱相亲,倾其所有,各尽所能,开拓生路,玉汝于成。
葵花成了这一家子的成员。她与青铜以兄妹相称。粗茶淡饭,一家人尽心尽力地养育着葵花,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能让葵花照相,他冒着风雪站在街头卖芦花鞋;为了让葵花能够读书,他点亮萤火虫南瓜灯;为了让葵花看马戏,他把妹妹驮在自己的肩膀上;为了葵花在舞台上更夺目,他亲自制作了那条美丽的冰项链……对于青铜而言,似乎这一切所代表的贫穷只是小小的不顺意,因为他可以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一切,俨然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子汉。
“青铜家只有天,只有地,只有清清的河水,只有一番从心到肉的干净。”在曹文轩的笔下,贫穷成为诗句,苦难可以让人变得更坚强。这是何种纯美的意境!苦难是生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是成长中必须经历的磨练。
文中的苦难,令我在阅读时有近乎窒息的压迫感。然而我相信那些都是真实的,因为就目前而言,世界上的苦难远远多过于此。那些难民营里的孩子,非洲埃塞俄比亚饥饿的儿童,中国西北部那些连喝水都成问题的人们……所以那些痛苦都是真实存在的,裸地呈现在现实世界中。
然而,苦难却能令人坚强,苦难是生命中的必修课。青铜因为葵花而变得真挚,葵花因为青铜而变得动人。他们的生活虽然由苦难填充,由痛苦着色,但是这一切已然不重要了,因为这是在苦难与痛苦中挣扎过后的温暖,以及他们在人生之旅中的意外收获。
岁月维艰,爱亦显得弥足珍贵,正是这至爱给了人民战胜苦难的勇气和力量。
曹文轩坦言,这部作品的写作缘起,是因为他发现现在很多人对苦难的态度和认识已经走入误区,对当前社会的苦难渲染过多,而对曾经经历的苦难过早地忘记。曹文轩面对自己的孩子考大学时对学业艰辛的抱怨时说:“苦难不是从你这一代开始的,关键是如何看待苦难本身。”
他说,现在有些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就要轻生,所有舆论都在追究教育体制,却忽视了孩子内心承受苦难的能力。升学压力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不是中国特色。他想用《青铜葵花》告诉孩子苦难,也告诉他们选择坚强。曹文轩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甚至“有好几次陷在故事里不能自拔,几度流泪”。 “《青铜葵花》是爱的故事。这部书,又把我带进那个虽苦涩却甘甜,虽清冷却温馨的一个沁人心脾的纯美境界。”作家崔道怡先生这样评价。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世界沉沦于一派轻飘的、浮泛的“至佳境界”中――欢乐、欢乐、欢乐,再欢乐,欢乐至死!所以意象唯美、文字优美的《青铜葵花》,也是一个孤傲的身影。在享受主义泛滥的今天,无疑是一种别样的声音,是天籁。它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
《青铜葵花》充分体现了曹文轩的悲悯情怀,他营造出的一种特别的纯净淡然之美。美和善是他一贯的文学理念,这本书也不例外。文中的语言和主题都充斥着张扬着人间的“真善美”,它因为自己的美丽而打动着别人!
曹文轩简介
曹文轩,江苏盐城人。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少年作家班编委。著有长篇小说《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白栅栏》、《甜橙树》、《追随永恒》、《红瓦》、《细米》,短篇小说集《红葫芦》、《三角地》、《蓝花》、《埋在雪下的小屋》,作品集《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蔷薇谷》、《少年》、《大水》、《追随永恒》,专著《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面对微妙》等。部分作品译有英、法、日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