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交替传译中的记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交替传译中的记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交替传译作为口译的一种重要分类,是指在发言人用源语言进行一段发言后,再由译员用目标语言将其内容表达给听众,如此交替进行。其过程包括对源语言的听辨、理解和分析;对源语内容的识记与保持;对源语内容的再认、提取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记忆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了记忆,表达阶段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一、交替传译中记忆的特点

1.记忆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交替传译过程中有着很强的意识参与性,译员需要积极主动地去分析和记忆源语内容以便作出准确的翻译。因此,交替传译中的记忆应该是属于外显记忆,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另外根据心理学原理,记忆的最终效果和动机呈正比关系,即动机越强,则记忆的效果就越好,反之亦然。交传中译员的目标就是将源语表达的内容用目标语言准确表达出来。因此,译员的记忆也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2.信息存储的二元性。在交替传译中,发言者的表情和言语链的语音特征经过译员的感觉器官进入感觉记忆,经过筛选,那些有意义的语言信息则会进入短时记忆,在经过利用长时记忆中的已知信息对这些语言信息分析处理后,这些源语信息便以一定的意义单位存储在短时记忆中,也就是说,短时记忆是存储源语内容的一个存储器。另外,由于交传中发言者往往持续发言几分钟甚至更长,然后再由译员进行翻译。因此,译员的笔记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存储器。

3.记忆的策略性。交替传译是一项工作强度很大的翻译活动。译员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技巧来减轻记忆力的负担和最大限度的发挥记忆能力。例如,鉴于人们短时记忆容量的有限性。心理语言学中提出用切分组块的方法来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即将个体的信息单位按照一定的关系组合成大的组块,从而形成较大的信息单位,以此来增加记忆存储的信息量。

4.记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交传中,为了保证双方交际的顺利进行,译员需要忠实、完整、准确地把源语内容传达给目标语听众。这就要求译员不能只记住源语篇的大意或者部分的内容,而需要将源语篇的内容和意义完整准确地存储下来,任何内容的丢失都可能导致交际过程出现中断或交际双方出现误解。因此,完整性和准确性是衡量交传中记忆质量的重要标准。

二、交替传译中记忆力的训练

1.记忆“内容”或“意义”的训练。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意思,译者所译的东西应为篇章所传达的信息内容,是言语,而不是语言本身。因而在记忆力训练的过程中,需要记忆的是语言符号所承载的话语内容和意义。此训练可以通过复述来进行,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听完练习材料后复述其大意,同时尽量鼓励他们摆脱语言结构的束缚,不论使用何种语言形式,只要表达出练习材料的内容即可。在训练起初阶段可采用A语到A语的复述,随着训练的进行,可练习B语到B语,A语到B语或者B语到A语的复述。在练习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

2.分析语篇逻辑关系的训练。交传中的记忆是一种语篇记忆。任何语篇都是由句子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在一起的。句际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语篇具有了逻辑性和条理性,因而对这些逻辑关系的分析将有助于掌握语篇的脉络和结构,从而有助于对该语篇的记忆。在实际训练中,可要求学生对练习语篇中的句际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并进行归类,并以这些逻辑关系为纽带对该语篇进行记忆。练习材料的选择也应该遵循由简到难和由浅入深的原则。

3.笔记的训练。交替传译中,译员需要记忆的是发言者大量的话语,极大的信息量可能会超过译员短时记忆的容量。因此,译员需要借助笔记作为脑力记忆的必要补充。交传的笔记不同于听写和速记,它是译员用自己熟知的一套符号体系来记录信息的一种方式。实践证明,清楚明了的笔记有助于译员对于源语信息的准确记忆。此外,由于不同的译员往往采用不同的笔记,因而交传笔记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但是,优秀的交传笔记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简洁性和可辨认性。

三、结语

本文借助了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中有关记忆的理论,对交替传译记忆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其规律和特点,同时也提出了记忆力训练的策略和原则。但限于笔者的能力,本文对于交传记忆的研究还仅限于经验式的总结,要想进一步揭示交传记忆的本质和规律,还需要进行相关理论的探讨和实证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杜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杨佑涛: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