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也谈《鸿门宴》中“竖子”所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也谈《鸿门宴》中“竖子”所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鸿门宴”的故事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出自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的《项羽本纪》篇。入选高中语文教科书的故事版本,因了司马迁的如椽大笔,情节波谲云诡、险象环生,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其中出自范增之口的“竖子不足与谋”中的“竖子”,历来游离在是指项羽抑或指在宴会上拔剑起舞的项庄之间而莫衷一是。

先“断章取义”解读“竖子不足与谋”。“竖子”在古汉语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代“童仆”,如《庄子·山林》:“命竖子杀雁而烹之。”二是对人的蔑称,相当于“小子”,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斥责秦舞阳:“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中:“白起,小竖子耳。”毋庸置疑,彼时范增说出的“竖子”也是在骂人,教科书上这样解释“竖子”:这里是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种解释当然不会错。

“不足”一词容易理解,在本句中是“不值得、不配”的意思。“与”在“竖子不足与谋”中如理解成动词,诸如“给予、授予”,或“结交、对付、赞许”,还有“参加、参与”等含义显然不妥,而应是作介词,译为“和、跟、同”等意思。“谋”的含义稍显复杂一点。谋,形声字,从言某声,有两种含义:一是“谋划、商量”的意思,如《左传·庄公十年》中的“肉食者谋之”。又如《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乃谋曰”。成语有“不谋而合”,以此引申为“谋求、图谋”,如《论语·卫灵公》中的“君子谋道不谋食”;二是计谋、计策的意思,如“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见“谋”从词性角度来看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纵观这两种含义,在“竖子不足与谋”中,当然是应该做动词理解了。

“竖子不足与谋”从语法角度上分析是古汉语中的省略现象,省略介词“与”后面的代词宾语“之”。在古汉语中介词“与、为、以”等后面的代词宾语(一般是“之”)往往省略,在《鸿门宴》中多处有这种省略现象,如“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之)击破沛公军!”’这样看来,范增这句骂人的话意思就很明了了:这小子不值得同他谋划(商量)!

对“竖子”的理解。一种说法认为“竖子”指的就是项羽。这种看法明显不妥,且看范增说(骂)的整句话是“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倘若范增骂的就是项羽,这一“倨”与后面仍称呼项羽为项王的“恭”明显不吻合,况且范增虽尊至“亚父”,但仍是谋臣,在首领面前拔剑剌破玉斗,已是大为不恭,料想他还不至于彻底气昏了头而当面斥责主子;而从“谋”的层面来看,在鸿门宴上,范增起机要刺杀刘邦而项羽不买他的账,使眼色、举佩玉等暗示动作项羽都“默然不应”,范增只得出招“项庄舞剑”。这是范增与项庄的“谋”,范增指使项庄击杀刘邦,并指出了这件事的利害关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在古汉语中,“属”字如同“辈、侪、等、曹”一样表示人称代词的复数,它们不仅表示复数,而且带有“班类”的意思。这句带有威胁性的语句中的“若属”正好与后面的“吾属今为之虏矣”相呼应,只不过前面是警告:否则,你们都将完蛋!而后来是无可奈何:我们都快完蛋了!凡此种种,范增彼时的满腹怨恨与矛头指向是未能成事的项庄无疑。

当然,“竖子”表面骂的是项庄,其实是指桑骂槐,暗指项羽、项伯辈。因为一开始就劝说项羽“急击勿失”的范增,不是不知道项庄有满肚子的委屈:主子不发话,长辈项伯又在席间也拔剑起舞掩护刘邦。正所谓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所以表面上他骂的是项庄,又何尝不是怨恨项王!

据《史记》记载:“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这位秦末农民战争中项羽的主要谋士,辅佐项羽建立了西楚政权,项羽尊称他为亚父。他的政治观察力、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可是他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在鸿门宴上,项羽是“软骨头”,自矜攻伐而又“为人不忍”不杀刘邦,即便范增多次暗示,他都无动于衷。范增出招项庄,已是想取而代之,他在位可又越位,这与同为谋士的张良截然相反:身为谋士,在主子刘邦面前,张良是真正做到了“陈列就力”,相对而言范增却有倚老卖老的嫌疑。可这颐指气使又怎能为虽尊其为亚父却年少气盛的项羽所容忍!换言之,身为项王,项羽又怎会任你范增驱使!难怪鸿门宴上刘邦会最终安然无恙了,留下的是范增的“怨声载道”。一句“竖子不足与谋”,饱含这位垂垂老者多少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