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生能读几多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生能读几多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读书说来总是一件有些严肃认真的事情。那么,要让一本书的阅读质量有所保证,显然过快的速度是有失妥当的。对于一本20多万字的著作来说,我以为怎么也得需要3天的时间方能兑现这样的保证。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计较一本哲学专著和一本小说作品之间的阅读速度差异。就像我们不去追究你一天之中到底能够将多少小时留给自己的阅读。

有了这样一个大致的参照,我们便可尝试测算一下自己一生的读书数量了。3天1本书,1个月就是10本,1年则是120本。假如你能活到百年,把你正式获得阅读能力之前的时间以及你丧失阅读能力抑或阅读能力衰退的时间合计为20年(这实在不算苛刻吧),那么你真正拥有的读书时间也就是80年。答案已经一目了然,你一生可能穷尽的数量最多不会超过9600本。与1万本的目标还有那么一段距离。而实际上,要完成这9600本书,你必须得先确定自己能够长寿,且能有80年充沛的读书精力。此外,你必须还得是个“读书癖”才行。

据此算法,再结合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还能够对读书持有那么乐观的心态吗?

更不容乐观的其实是我们此刻的阅读现实。除去繁忙的工作,电视和网络几乎占据了我们所有的业余时间。尽管有人挣扎着要在入睡前读上那么可怜的两页,但手中的书本早已不是书本而是变成了催眠物。与此同时,人们似乎仍然没有意识到,影像正在大肆蚕食着我们阅读文字的能力。影像观赏同文字阅读间固有的思维差异,可以消弱人们在面对文字时所需的专注和联想能力。相关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自电视普及以来,全世界青少年群体当中的阅读障碍症患者始终处于递增趋势,有人把这样的孩子称作“识字的文盲”。他们认识每一个字词,却无法做到顺利阅读。

身处在这样一种阅读境遇中间,你又怎么敢有读9600本书的梦想呢?

况且,美好的读书梦想还不能完全建立在对量的绝对追求上。读多少本是一种收获,读多少遍书又是一种收获?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称他搞不明白那些喜欢博览群书的家伙何以如此疯狂?在他看来,重读才是真正重要的。也就是说,读书人应当关心的不是他读了多少本书,而是一本书他读了多少遍?读遍莎士比亚的书算不了什么,读多少遍莎士比亚的书才是与意义沾边的正道。

无疑,弗罗斯特的阅读方式是谦逊的。对于那些经典而言,如果我们以为一遍即可看透其全部的奥妙,显然是低估了它的价值。这样的傲慢仅凭我们自己的阅读经验便可被证实。以《红楼梦》为例,我们在18岁、38岁、58岁时的3次阅读所获是根本不可能一样的。即使是在同一年度里的3次阅读,也不可能是全然相同的感受。有时候,同初读时的印象相比,重读甚至会使我们感觉像是在捧读迥然相异的另一本书。这样的阅读情形并不罕见。

重读证明了我们在阅读时已然进行过的选择,对于那些没有多大价值的书,是堆放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又一大尴尬。在有名即能出书、有钱即能出书的今天,丰富的图书资源实质上只是一个假象。不加选择地接受一本又一本你所遭遇的新书,很可能让你患上的不是消化不良而是营养不良。这样的读书已与戕害生命无异。

不过,虽然读书会耗尽我们大量的时间,但却并不意味着它在浪费我们的生命。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所以它并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会使我们脱离生活。所谓的书呆子不懂得生活,那是由于他们首先就未能读懂自己手中的书籍。而事实上,一本好书就是一场精彩的生活,读了一本好书便等同于经历了一场精彩的生活。如此看来,读书同时也是我们丰富自我生命的一种有效方式。只是,在写书、出书皆已不再格外庄重的当前,又有多少书籍还能够贡献得出精彩的生活呢?而这恰是败坏人们读书兴趣的又一个罪魁祸首啊。所以,我们还不能把自己日渐远离书籍的生活完全归咎于电视、网络的大面积入侵。我们最好能够由此明白,这内外交加的多重不幸。

(摘自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是谁伤害了我们的爱》 作者:路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