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能否罚出一个清明的世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能否罚出一个清明的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为规范保险市场的发展,保监会加大了对违规保险机构的处罚力度。继2009年开出34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之后,至10月15日保监会了对华夏人寿的处罚,2010年又开出了34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几年来保监会的处罚对象已从中介公司扩展到小型、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再进一步扩展到大型保险公司。尤其令人关注的是,中国人寿这样的保险巨头也接到了10万元的罚单。

保监会的重拳令整个保险行业为之一震,也令保险消费者为之一振,人们看到了监管部门治理市场的决心,也对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重建诚信有了更多的憧憬。

“乱世”宜用重典

虽逢盛世,但伴随保险市场迅速扩容和迅猛发展而出现的乱象却也触目惊心。保监会官员曾多次提到,目前一些保险公司和业务员以假业务、假费用、假人头、假发票、假税票及假公章等非法手段套取资金时有发生。基本模式是以弄虚作假来混淆业务性质、混用会计科目、虚增财务费用,再利用提现、支票背书等支付环节难以监控的特点,将大额资金转移到账外使用,账外循环,账外账、小金库及截留保费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一些保险公司为降低保险赔付率而无故拖延或寻找借口拒绝赔付,当赔者不赔,不当赔者滥赔。一些业务员或人在展业时虚假承诺、言而无信,误导甚至诱骗投保人购买,或诱导退掉高预定利率保单。一些保险公司之间恶性竞争,不惜通过降费率,提高手续费,任意加大返还比率,肆意提高赔款标准,违规支付无赔款优待或提供其他形式的回扣等进行掠夺性竞争。一些保险公司理赔人员与保险相互勾结,骗取赔款,“撕单”、“埋单”、“鸳鸯单”屡见不鲜。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专门进行保险诈骗的黑势力团伙,内外勾结,对正常的保险业务构成极大威胁。

保险业是靠声誉生存的行业,银行作为保险公司产品的一个主要销售渠道,却因防止人误导欺骗而将保险人清出银行的所有营业网点。当消费者对保险的偏见成为社会共识,当众多律师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当保险业者羞于说出自已从事的行业,当保险业成为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当保险业成为众矢之的,保险,这样一个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化解风险、共担损失、融通资金、人与人之间互助的文明之花,将不再馥郁芬芳。

乱世宜用重典,非重罚无以震慑违规违纪者,非严惩无以打出新的气象,重罚才能重建保险业的信任机制,树立保险业的良好形象并带来希望。

仅靠处罚远远不够

对保险业的违规者处以重罚是必要的,但仅处罚是不够的。经济学理论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于4个方面。

个性特征

保险交易的是保单,投保人支付保费是为在其生命波折期或陷入困境时获得保险公司提供的经济保障,保障是无形的,供需双方的信任很不容易。

制度保证

美国的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和保险人会彼此信任是因为存在有效的法律制度。法律使一个人100次骗赔获得的收益顶不上1次骗赔被发现的损失。骗保这种行为慢慢淡出了绝大多数老百姓的选择集,更不用说想着“榨干保险公司最后一滴血”了。

科技发展

科技的发展会使人变得诚信,比如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一篇论文会在网上挂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且很难再修改或删除,剽窃论文被发现的概率大大增加,论文剽窃现象的行为就会比纸质论文时代大幅减少。

利益攸关

如果人们能分享因诚信而带来的更多长期收益,就一定会有积极性牺牲不诚信而得到的少量短期收益。比如,保险公司骗了投保人,其他消费者拒绝购买其产品,保险公司将不敢再骗人,除非保险公司骗人的管理者或者人也只想拿到短期利益。

解决问题靠四个方面

既然信任是基于4个方面,解决保险业的问题也要从4个方面着手。

专业支撑

保险业是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不能搞人海战术。当保险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不能托起保险产品复杂的技术时,误导是不可能避免的。有40z知识丰富、技术娴熟、诚实守信的理财规划师就足够应对保险业的需要。

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保险业的治理首先应该从制度建设开始。这个制度既包括法律,也包括保监会的各种规章、办法、意见、通知及命令等。及时出台相应的制度以规范市场行为极其必要。我国保险监管部门出台的制度有一个通病:没有明确的罚则。如同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们说“不许迟到,谁迟到揍谁。”但怎么揍,揍几下没说。这时候,也许只有不受老师待见的孩子才害怕,老师会真的往死里揍,跟老师关系好的孩子不怕,他们挨的揍都是象征性的。缺乏了明确规则之下的公平,这种制度的作用会大打折扣。

技术发展

有鲜明对比例子,中国平安在上海张江建立一个后援中心,将平安集团各个子公司和各地分支的信息集中到一个平台处理,大大降低了公司内部违规的概率,诚信就这样在技术的约束下成为可能。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中国的保险市场应该催生出一个全国性的保险信息平台,全民监督,信息透明。无论是保险公司、投保人还是中介,谁不守规矩都应该登上这个信息平台的黑名单,这也许比监管部门无休无止疲于奔命的大检查有效得多。

利益合理

美国的德法集团承保了美国20%的汽车和房屋,每天有4万件索赔,支付的保险金有6000万美元,而如此大的业务量是由其8万名雇员和1.7万名专属人完成的。德法集团有着良好的口碑,从来不欺骗客户,更不需要监管部门来处罚。原因何在?很简单,保险公司通过工资薪酬、员工福利给了职员和专属人足够的预期利益,保证他们生活得体面、富足,没有人愿意砸自己的金饭碗。德法集团人才的流失率是14‰,《财富》杂志曾经评论“德法集团在招聘新业务员时表现出的小心谨慎,绝不亚于一个人在选择结婚对象时的挑挑拣拣”。考虑到德法集团的雇员留存率,而社会上的离婚率那么高,《财富》用婚姻做比实在是过于保守。

做一个聪明的保险消费者

保险诚信制度的建立,另一个经常被忽略的是需方(投保人)对供方(保险公司)的制约。为了不再受骗,不被人和保险公司忽悠,在供方的诚信制度还没建立起来前,消费者应学习更多的保险知识,起码要知道保险是干什么的,什么样的人身险、财产险、责任险和信用险适合自己,什么情况是花了保费等于打水漂,多大的年龄、什么样的家庭应该买什么样的保险产品,如何甄别保险公司的好坏,从什么渠道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

只有消费者懂了,保险公司才不敢欺骗误导,才会更加守规矩。当不懂时,买个皮包、电话卡都会被忽悠,何况是技术含量极高的保险。也只有消费者成为保险的行家,保险业违规重罚、重罚违规,再违规重罚这样的恶性循环才不至于永不谢幕。

从这一点来说,保险业应该搞一个全民保险知识普及的运动。通过宣传大家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保险科普知识,把保险消费者武装起来。如一些正在热销的保险丛书《你为人生保险了吗?》、《你为汽车保险了吗?》和《你为员工保险了吗?》,这套书以悬疑探案故事形式讲解保险知识,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成为一个聪明的保险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