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融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融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今,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逐渐成熟,并且开始向金融领域快速渗透。但是众所周知,金融行业监管严格,面临着业务运行模式和客户服务模式的转变。金融数字化开始由提升效率的支撑系统,向创造价值的生产系统进行转化,未来将向着以数据为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在近日召开的2016华为中国金融峰会上,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为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名为《重塑IT,创新金融》的主题演讲。“华为公司一直以来持续聚焦金融行业的ICT基础设施的构建,并且持续在金融领域加大投入,我们有意愿也有能力,和我们的客户一起重塑IT架构,加速数字化转型。” 蔡英华表示,“我们在金融数字化转型方面,有三种能力为金融机构带来价值。”

三种能力

为金融机构带来价值

完善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在金融信息化所涉及的ICT基础设施方面,华为具有领先的技术能力、开放的架构和完整的产品线。截止到2015年,华为在全球拥有专利5万余件,其中90%以上是发明级专利。华为加入了300多个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和开源社区,担任超过近300个重要职位。我们坚定不移,继续走开源架构道路。华为在2013年获得了OpenStack基金会的董事席位,也是第一家获此席位的中国企业。目前,华为在大数据开源社区的数据贡献度排名全球第三,亚洲第一。” 蔡英华表示,“我们要源于开源,还要高于开源,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移动金融领域,涉及安全性、可维护性、可用性等许多方面,来确保我们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是可信的产品。比如增强的云数据中心,可实现数据中心的多级互联,满足金融行业用户在云化基础上,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可用性的需求。”

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合作伙伴资源。蔡英华认为,华为在全渠道、智慧网点、两地三中心、开放平台、移动营销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可以深刻理解金融用户对ICT基础设施的需求。“例如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开发的信用卡解决方案,可以大幅降低金融用户运营成本,可以有效支撑3000万到6000万张的信用卡量,极大地提升了信用卡的反应速度。例如,以3000万张卡量作为日常标准,华为方案的关键路径时间是84分钟,业界基本标准是120分钟。在成本上,我们是以5000万张信用卡运营五年为一个标准,大批量运营成本是2400万美元,开放平台只需要500万美元,仅为封闭平台的20%。因此开放平台在银行业务的响应速度上、成本上,都会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 蔡英华表示。

安全可靠的核心部件。华为所提供的ICT设施的架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完全自行开发的,可以确保核心部件在政策上符合国家的要求。“凭借长期以来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华为建立起了基于自研的芯片,我们有全球子公司海思,以及在源代码上的知识产权。”蔡英华表示,“经过这几年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华为实现了在中国金融市场的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90%,分别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大型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结成了ICT战略转型合作伙伴关系,一起来构建下一代的金融ICT基础设施。到目前为止,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广泛服务于国内260多家金融机构。”

创新促使金融业务转型

德勤管理咨询金融服务业合伙人邱勇攀认为,金融创新存在着外部和内部的多重因素驱动。“外部因素有三点。第一,国家经济状况对银行未来投资和收入,都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第二,根据其他国家经验,利率市场化会使整个银行的息差短期受到很大影响,对于没有特色服务的小银行,可能陷入死亡之谷;第三,互联网金融在资产端、负债端和中间业务方面,都对传统的银行业发起挑战。”邱勇攀认为,“除了这些外部因素,创新还有以下内部驱动力:首先,银行业务上过于注重经营管理,没有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第二,过去银行是趋势经营,是相对粗犷的,而不是精细化的,所以金融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的;第三,银行经营风险管理,主要是按照监管要求进行管理,缺乏内生的、基于银行本身业务的风险进行量化和管理;第四,银行传统的组织架构使银行在面向客户的时候,缺乏对客户不同业务需要的统一的端到端的方案,不能提供最优惠的一揽子报价。

邱勇攀认为,面对上述挑战,未来银行转型将是,针对个人客户把银行的服务嵌入到个人生活场景里面,为其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想要的服务。借鉴新技术,银行将利用交易银行和产业链金融产品,给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针对同业业务,银行将采用O2O的方式,建立金融同业平台,传统同业业务平台化,并拓展交易资产业务。创新业务对银行的传统业务架构和业务模式都产生了很多挑战,银行业务模式和系统交媾的双平台化,则可以有效应对挑战。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林磊明对于创新对银行业的重要性也有自己独到的观点。

“建行从2011年开始,进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实际上是整个银行IT架构的重构,包括业务架构、数据产品,整体的安全策略都做了重构,为下一步在‘互联网+’领域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创新,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林磊明表示,“在金融云方面,建行构建了生产云、桌面云、开发测试三个云平台,可以进行资源配置、监控管理、资源申请、资源一体化的管理,支持企业业务、个人客户业务,以及银行办公三种云服务。在大数据方面,主要是在做数据仓库和风险防范、营销管理这些服务。用金融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方法,来处理结构化的数据,能够更好地防范风险,以及做客户管理、客户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大数据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能够真正把数据,更快反应到智慧的银行应用当中去。全渠道协同方面,提供多场景体验一致的金融服务,能够做到人工和自助互为补充、线上与线下相互融合、远程和柜面服务相互配合,随时、随地、随需、多场景体验一致的金融服务。”

林磊明认为,智慧银行必然离不开金融IT的支持,金融IT的创新也将引领整个金融服务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机构

进入金融云 3.0时代

开放平台是现在金融机构考虑IT架构的基本要求,面对金融业务创新和传统业务改造的双重要求,应该怎么去选择开放平台,怎么去考虑开源架构,怎么去考虑开源,华为技术有限公司IT产品线金融行业解决方案总监邓兴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目前国内银行开放平台已经明确了x86+VM(虚拟机)的架构,大部分银行已经完成中间件和应用在这个领域的适配,很多银行要求新的应用100%部署在虚拟机上,这是金融云的1.0阶段。”邓兴表示,“我们知道这个阶段有显而易见的问题,在这个架构下应用部署是在数据中心层面来考虑,但是未来以虚拟机为中心的资源管理,对于存储和网络大量运行在物理机上的Oracle集群和数据库、关键的基础设施,也需要进行云适配和管理。一般一个银行网络控制需要上万条,所有的数据更改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邓兴认为,一个完整的方案要综合考虑计算、存储、网络,三个资源池统一协调,甚至还要考虑这些资源在多个虚拟中心的协调,实现自动化。这就是金融云2.0,即x86+OpenStack。为什么是OpenStack?因为OpenStack是目前最主流的开放云架构。

“华为对OpenStack架构进行了加固,基于OpenStack模块解耦、分布式架构优势,可以一个一个模块地成形,对业务没有任何影响。举例来说,众所周知Linux操作系统每年都要打安全补丁,亚马逊可以做到在50%情况下打补丁不需要重启。华为通过内核加固,可以实现75%的情况下不需要重启虚拟机,切实减少了数据中心云上业务的风险。”邓兴表示。

华为除了对OpenStack的内核进行了加固,还对网络方面进行了加固。华为提供的SDN智能防环加强,通过网络状态进行分析,原来数小时定位问题,通过华为解决方案能够将故障排除时间缩短到数分钟。

邓兴认为,在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只考虑x86+OpenStack层面是不够的。“计算网络存储的协调自动化调度,只解决了应用的快速部署上线,资源统一管理的问题,而银行面向移动互联网创新的应用,比如各种宝、各种Pay、各种小微,从基因上就要求各种部署和弹性的解决方案。从应用开发到上线、测试、升级,整个周期必须有快速迭代的能力。”邓兴表示,“为了支持金融行业的创新应用,我们认为ICT基础设施,云平台还必须具备PaaS中间件,以及大数据服务的能力。ICT基础设施的资源池,除了支持物理虚拟化资源,还要有基于容器技术的资源部署管理能力。容器轻量化,应用部署性能可以提高4倍,应用部署上线时间就可以由几分钟缩短到十几秒。在中间件方面,华为可以提供微服务、分布式数据库、容器等原生云和分布式平台。”这也就是华为认为的金融云3.0。

金融机构从传统架构、Cloud1.0、Cloud2.0到Cloud3.0的演进过程中,保持开放性十分重要,华为在开放架构的解决方案上战略投入,一个平台可以适用所有场景,并联合全球150多家金融ISV投入到创新开发研究中,为全球300多家金融客户提供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华为将用开放架构的软件和简单易用的硬件致力成为金融云架构转型的首选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