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涪江号子的艺术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涪江号子的艺术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涪江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境内岷山雪宝顶北麓,是川西北地区可以通航的主要河流之一,由川西北高山区自西北向东南进入盆地丘区,流经平武、江油、绵阳、三台、射洪、遂宁、潼南,至合川县钓鱼城下汇入嘉陵江,是嘉陵江右岸最大的支流。涪江流域历史悠久,文化丰厚,不仅有饮誉海内、外的川剧,还有吸引八方游客的各地民俗文化,有多项被列为世界、全国或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涪江号子就是近年来受到人们关注的重要文化之一。然而,随着涪江断航,航运工这古老工种业已经退出了涪江流域,同时,涪江号子这一承载涪江航运文化的古老民歌也濒临灭绝和失传。因而,对涪江号子的研究和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涪江号子概况

在我国的交通史上,水运是旧时最快捷的运输方式之一,尤其是在地势陡峭的山区,由于修路困难,顺水而下则是最便捷的运输方式。尤其是蜀道旧时交通困难,正如李白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而货物大多走水运。涪江自然是川西北地区重要的通航河流,关于涪江河运的繁荣景象,唐代诗人杜甫客居四川时,曾作过多次的生动描述,如:“动映江幕,风鸣排槛旗”、“舟楫诸侯饯,车舆使者归”以及“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等。由于不同区域的船工,在演唱涪江号子时也多有不同,在此,笔者仅以绵阳市三台河段的号子为例。

(一)涪江不同河段的号子

在我国漫长的河运史上,纤夫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行船的动力。在河运中,无论是顺流还是逆流,船夫们为了应对激流险滩、统一步调、协调劳动、缓解疲劳,唱(喊或吆喝)号子是必然的。而对于涪江而言,从平武至江油河段,水情变化多端,因而“号子”内容丰富。当从下游往绵阳、江油方向来的船舶属逆水行舟,很多时候都要靠人力牵拉,因而在这一段河流的号子则会用力吼唱。如:《幺二三号子》、《抓抓号子》、《烟泡号子》、《逆水斑鸠》、《斑鸠夹橹》等。而由平武往江油方向过来的船舶一般较少,主要以放木筏者居多。因此一般只唱《沱沱号子》、《过滩号子》、《撂觇号子》偶尔也唱《背船号子》(只在木筏或船舶搁浅时唱)。由绵阳至遂宁方向的水流相对平缓,一般多唱《边桡号子》或《二流桡号子》居多。

(二)不同劳动流程中的号子及其作用

在不同的河段,由于水情不同、行船的方式不同,因而纤夫们唱的号子也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号子有不同的作用。如“上水船”、“下水船”的工作流程不同,因而所唱的号子就不同。

1、下水船所唱的号子主要有:

⑴“退当号子”(亦称“退船号子”):常用于停靠在码头上的船只,当它需要启航时先把船退出来就边退边口喊这种号子。

⑵“开船号子”:常在要速将退出的船只推到江心这一过程中使用这种号子。这种号子节拍紧急,果断。

⑶“交架号子”:常在船只即将投水入滩直至下滩的过程中使用这种号子。此号子节奏紧迫,声音宏亮。

此外,还有 “斑鸠号子”(大斑鸠)、“呐呐河号子”、“螃蟹号子"、“逗力号子"、“龙船号子"等。

2、上水船所唱的号子主要有:

⑴“起纤号子”:一般常在开船时将船拉动这一过程中喊唱。节拍短,声音较高且急切。

⑵“咋咋号子”:一般在将船只投水这一过程中喊唱。其节拍紧凑、激烈,声音高昂而拖长。

⑶“斑鸠号子”(小斑鸠):用于船只投水过程喊唱。与 “大斑鸠”相似,但是相比之下,“小斑鸠”节奏缓慢而有力。

此外,还有“螃蟹号子”、“抓抓号子” 、“拖浅号子”、“数板号子”、“追追号子”、“逗脚号子”(亦称“”号子)

二、涪江号子的艺术特色

涪江号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当它在指挥、协调船员拉(或推)船时,是典型的劳动号子,而当水势平稳且船下行时,它又如山歌一样充满情趣而悠闲松弛、诙谐幽默、自得其乐。可以说,涪江号子热情、豪放、充满力量,但粗犷中却又不失细腻。涪江漫长而发达的水运历史、复杂而艰险的水运环境,形成了“涪江号子”所具有的特点:船工队伍大,号子工专职化,涪江号子名目众多,其行腔不同而自成体系。而涪江三台河段的号子又是一个综合体,除了涪江三台河段本地的号子外,还吸纳了嘉陵江的“岩湾号子”、嘉陵江的“抓抓号子”、凯江河的“喳喳号子”、 “长江号子”、“渠江号子”等。另外,涪江号子中同样名称的号子音调和唱词在解放前、后都有较大的不同。

(一)音乐特点

1、音调特点——与川剧的渊源

一般人认为涪江号子的很多音调多取自于川剧唱腔,也有一些人认为,川剧发展的历史没有涪江航运的历史长,自然涪江号子形成的历史比川剧形成的时间要早得多,因而,应该是川剧音调吸收了涪江号子。其实,涪江号子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在一代代船工们的传唱中,不断地进行口头创作和持续地演变着。在这一过程中,涪江号子也在不断地吸收一些山歌、戏曲的音调。因而将一些较能表达大家意愿的且被认为可以作为号子的川剧唱腔吸纳为涪江号子,那是非常正常的,自然,也就最后形成了大家都较为认同的各个水域的号子。从涪江号子的音调上看,有一些就是非常完整的川剧高腔曲牌或高腔曲牌与灯调音乐混杂。如:解放以后《交架号子》的领唱音调,与川剧高腔《营门斩子》的唱腔十分相像,仅仅在节奏、速度、装饰音等方面有所变化。如谱例:《交架号子》片段

川剧高腔《营门斩子》薛应龙演唱片段

还有《下水呐呐河号子》则是川剧灯调音乐的变化,还有《螃蟹号子》也是如此,不仅音调是川剧高腔音调,就连唱词也是多个川剧唱段的内容。因而说它吸收了川剧音乐并非无依据。如谱例:

《下水呐呐河号子》片段

演唱:三台航运公司吴德海、周建民等;领唱:魏银祥;录音(1983.4.15):邱平邦;记谱:景安东

另外,就川剧音乐而言,其声腔系昆、高、胡、弹、灯五大声腔,其声腔形成的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四川是一个移民省份,毫无疑问,在川剧五大声腔的形成中,除了灯调外,昆、高、胡、弹四大声腔均是外来声腔与四川当地民歌(当然也包括川、渝两地的各类号子)相结合的产物。准确的说,无论是川剧还是涪江号子都吸收了四川民间音调,他们在音乐上总是有着非常微妙的渊源。但是,就涪江号子目前的音调来看,又有很多是川剧高腔的较完整的曲牌音乐,因而说涪江号子的音乐多来源于川剧,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