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时期企业实时成本系统特征探究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面对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传统的会计管理系统由于受到管理技术的制约已经难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成本信息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经济业务。成本信息主要反映财务方面信息,难以反映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情况,难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2)成本信息的时效性差。企业一般只在期末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成本信息不能进行实时反映,企业经营管理者无法对企业成本进行实时控制;3)企业费用分配局限于财务动因,主观性强,无法真实反映产品对资源的耗费。论文百事通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平台上,运用成本管理的新方法,构建出企业实时成本系统,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
一、构建企业实时成本系统的前提条件
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实时技术的使用。这些实时技术为实时成本系统所需要的实时成本采集、分配,实时成本的控制提供了技术性保障。也为新成本管理方法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这些实时技术主要有:
用技术从头到尾把整个流程武装起来,没有死角,消灭边界,减少重复,压缩延迟。ERP系统是一种很好的整合企业流程的工具,在实施了ERP之后,企业可以改善自己的库存,提高响应速度,压缩了各种业务活动的延迟。
据集中的情况下进行分析,这个分析才可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主要是从财务角度对经济业务反映,往往不能反映经济业务全貌,不能反映业务在各业务子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网络集中管理技术,企业可以实现成本信息的综合管理,生成的成本信息更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资源耗费情况,最终在企业整体价值链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据事先制定好的规则,我们可以实现对企业成本信息的实时反应。运用信息技术中事件触发技术,只要相关的成本业务发生了,成本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生成成本信息,即使发生的业务是以前未曾发生过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成本生成规则的交互系统,及时制定新规则,保障系统的实时性。
二、网络环境下企业实时成本系统的一种模式——基于作业的成本管理模式
信息化实时技术的应用为成本相关信息的实时采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但是要实现成本信息的实时生成,间接费用的实时分配又成为了制约实时成本系统实施的一大主要障碍。这里我们引入作业成本法作为企业实时成本系统的主要管理方法。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一种先进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基于“成本目标消耗作业,作业进而消耗组织成本”的原则,强调成本动因和结果关系,进而对产品、服务、客户等成本目标进行系统的成本分配(costassigning)。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有两点:1)产品成本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作业成本法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2)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是以作业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管理人员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即“成本动因”上,而不是仅仅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作业成本法把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成本动因)和后果(作业耗费)上,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控制,更好地发挥会计和规划决策、控制、业绩评价方面的作用。
络环境下实时成本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实时成本核算系统;另一个是实时成本分析系统。这两者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实时成本系统。
1、实时成本核算系统
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新成本核算方法,把分散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各个子系统中的成本信息加以归集分配,实时生成成本信息。它有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以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构建的实时成本基础数据库;另一个是以作业成本链为基础构建的实时成本分配标准库。
数据库是运用网络数据库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建立在企业一体化整合系统基础上的一个实时成本数据采集系统。根据数据仓库主题不同,可以构建三个中心。这三个中心分别为:1)产品和服务中心库,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设计出能够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一系列成本的耗费都可以视为为完成产品和服务而发生的;2)企业资源库,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归类管理(如设备、原料、人力资源等),企业成本的消耗最终体现为这些资源的消耗;3)企业作业库,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企业中进行的各种作业(例如原料的耗费、人员的服务、设备的使用等等)进行归类整理,这些作业的实际发生是直接针对产品和服务的实现,并且成为企业资源消耗的直接动因,即成本动因。三个中心的建立要充分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对来自企业不同业务子系统的数据进行充分整合和动态反映,消除冗余的、无效的作业,优化增值作业。
实时成本分配标准数据库通过对各种作业链完成过程的分析,依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思想”,制定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分配标准,并最终确定某一产品耗费的成本。
2、实时成本控制系统
成本信息系统,除了本身能够为管理层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之外,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价值链分析方法(valuechain)、平衡记分卡(balance-scorecard)、经济增加值(EVA)等一系列管理方法的运用,建立作业管理系统(Activity-BasedManagement)以及作业预算系统(Activity-BasedBudgeting),从而优化组织的长期战略和短期决策的制定,同时改进业绩考核系统、预算系统等诸多管理活动。
主要有两个阶段:一个是企业只在部分子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如财务、仓储、销售等系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够结合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展开,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求不是很高,容易实施,缺点是系统整合性不高,企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种模式是应用了ERP系统,它的优点是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再造,能够充分整合企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但是缺点是投入成本高,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求很高。无论是哪种模式都没有现成的实时成本系统可用(ERP系统虽然在某些子系统中应用了一些作业分析的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在企业原有的信息化管理基础上构建新的实时成本系统。
模式也分为两种模式。对应于企业部分实现信息化的模式,由于原有的系统集成度不高,需要依据作业成本法的要求,在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建立资源库、作业库,进行作业链的分析,进行作业成本的归集、分配和作业成本分析。由于这种模式下企业实时成本的相关信息几乎都是重新构建,在初始化时所需的投入较大,可以考虑选取重点产品进行试点,逐步推广。
ERP模式,由于企业原有的流程就已经依据供应链重新设计,集成度高,实时成本法需要的相关信息在各子系统实际上都有所反映,我们需要做的主要就是设计出一个实时成本采集系统,把分散在各子系统的作业成本信息集成起来,进行归属与分配,进而开展相关作业成本分析。
三、企业实时成本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要实现实时成本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建立相关的数据标准。这类标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首先是成本生成规则的标准化。实时成本实现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间接费用的实时分配。所以成本生成规则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关于生成可以直接归集、分配到产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规则。这类规则完全可以事先设计好,依据信息技术事件驱动的模式,一旦触发了相关经济事项,就自动生成相关成本信息。另一类报告生成规则是关于不可以直接归集、分配到成本与服务的费用。对于这类规则需要成本信息的管理者依据作业成本链,自行确定费用分配标准。但是对于此类规则实现也要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成本信息管理者的参与成本生成机制的行为,在保证生成的成本信息决策相关性的前提下,也保证生成信息的可比性与一致性。(2)其次要规范企业各业务子系统间以及与财务报告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现代企业信息系统是涉及多系统的集成体系,财务报告系统需要从各个业务子系统采集数据,因此必须要制定各子系统间的数据接口标准。从2005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财务软件的接口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务各系统间数据传递、交换、处理的问题,但是业务子系统与财务报告系统间的数据接口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而在于消除无效作业,优化增值作业,在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有必要依据作业成本法对企业流程进行重新整合。在全部作业里面能够增加产品或顾客价值的作业,称为增值作业;反之,就是非增值作业。非增值作业又可分为必要作业和非必要作业,必要作业是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行所必需的作业,即使企业实现信息化之后,也不能将其消除;反之,即为非必要作业。作业又直接与动因相关。动因就是驱使一种作业或一组作业的原因,即为什么要进行业务活动。
品增值的角度把业务流程中的动因划分为三种类型,即:直接增值的作业称为有效动因;辅助增值的作业称为辅助动因,如加工前的准备活动、检验等作业;非增值的作业称为无效动因,如管理类活动、信息的统计和传递活动等等。
BPR过程中,主要的思路是:1)对于增值作业要予以保留,但是要注意进行作业优化。2)对于非增值作业如果是必要作业,也要予以保留,但要努力控制其成本。3)非增值作业中的非必要作业要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