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语文动态生成教学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动态生成教学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着重从营造民主氛围、弹性预设目标、尊重个性解读、整合各种资源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动态生成 教学思考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封闭与开放、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要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那么,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开展呢?

思考一:营造民主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语文教学动态生成的“催化剂”,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课堂自主发展的教学资源的不断生成,使课堂成为掀起师生头脑风暴、不断涌现灵感、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的场所。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一个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对话,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教育他们学会正确面对学习中的不懂或难以理解的问题,引导他们放心大胆而又毫无保留地提出问题,从而放飞思想,自由张扬个性思维,打下动态生成的基础。

思考二:弹性预设目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空白”。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完整即有“缺陷”或“空白”的形状时,会在不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在进行这种预设时,教师在充分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同时,还应深入钻研学习的对象――文本,给自己预留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弹性空间,让自己能够很有把握地接受并进行课堂生成。教学实践表明,预设目标越精简,生成空间越广袤;预设目标越明确,课堂生成时的自由空间就越大。教师通过课前预设,将文本的解读目标从宏观上浓缩为几个根本性的问题,能够起到化繁就简、融会贯通的作用,从而保证在偶然性的课堂生成中左右逢源,引领学生在正确的教学方向上精彩生成。

例: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我设计了宏观性的教学问题,给学生留设足够的弹性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交流。(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洪教头是一个骄横无礼的人?(2)通过课文的学习,你了解了一位怎样的林冲?通过读读、画画、议议,学生读出了自己的个性,读出了属于自己的结论,为课堂的精彩动态生成创造了可能,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思考三:尊重个性解读

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腾豪教授在论及人文学科课程实施时,在所提出的五条原则中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护不同观点,并对课程学习的质量标准承担责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强调“生本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从传统的“事先预设”中走出来,尊重并珍视这鲜活灵动的课堂生成。实践表明,允许并尊重、激励并赞赏学生基于自己实际的发现,就是对文本的超越。

例: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设置了说话训练题:“青蛙跳出井口以后……”

生1:小青蛙跳出井口以后非常高兴,因为它看到了高高的山和一望无际的田野,田野里的花草都在招手欢迎它的到来呢!

生2:小青蛙跳出井口以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乘坐飞机,做了一次环球旅行。

看到美丽的世界,它禁不住赞叹道:“世界真是太美、太大了,我再也不回井里了。”

之前学生的想象都朝正常方向发展,但此时一生回答说:“老师,我想的和他们都不一样。我认为小青蛙跳出井口以后,它还会回到井里的。”同学们一阵哄笑。这种“意外的声音”打乱了课前预设的“教学流程”,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笑,而是用一种信任的目光注视着这名学生,沉着引导:“你能告诉大家,小青蛙为什么又要跳回井里去了呢?”生答:“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当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刚要喝水时,却发现河水是那样的黑,还不停地散发出恶臭。正当它犹豫的时候,一只钢叉飞来,幸亏它躲得快,钢叉从它的身旁穿过,吓得它一身冷汗。它不禁感叹地说:‘外面的世界真是太危险了,还是回到井里安全。’于是它又回到了井里。”多么精彩的回答,多么丰富而现实的想象。我不禁为之鼓起掌来。在我所创设尊重和信任的教学氛围中,又爆发了另外几种“另类”的声音,如有学生说:“老师,我和他们想的也不一样。我认出小青蛙很难跳出井口。因为我从资料上了解到我们现在地球每年的水位都在不断下降,小青蛙会离井口越来越远,因此它很难跳出井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关注了学生的生成,尊重了学生的独到见解,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敢想敢言”的课堂氛围,因此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使得课堂拥有了一幕幕精彩生成。

思考四:整合各种资源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凸显知识的活性。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决定了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生活、其它学科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语文教师应学会创造性地挖掘、使用教材,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进行整合、迁移、深化,并善于利用开发教材以外的各种文本性课程资源、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课堂生成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夯实生成性教学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艺红.课堂精彩缘于生成[J].陕西教育,2004,(11).

[2]陈杰.课堂: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中学语文教学,2004,(11).

[3]王芳.课堂是生成的[J].四川教育,200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