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状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状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对设计教育的迅速发展概况作了简略介绍,针对设计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设计要和国际接轨,首先要从设计教育着手,更新观念,大胆改革,逐步完善现有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关键词: 设计基础 观念 教育思维 创新思维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专院校已经达到1400多所,每年毕业生数量约10多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发展数量,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教育引起了我们的思索”。①

几十年前陈寅恪先生指出大学教育贵在: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是针对普遍的大学教育而言的,在面对21世纪的教学,尤其针对美术学院,对于设计艺术学专业,我以为,可以再加上:设计是用艺术的手法来完美我们的生活。对于设计教育而言,亦是如此。②设计是跟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发展的,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无不感受到设计艺术的魅力和伟大的力量。设计艺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着大众的审美时尚、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可以说设计在21世纪无处不在,面对设计的巨大影响力,设计教育该如何发展,是目前设计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虽然迅速,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艺术设计要和国际接轨,首先要从艺术设计教育着手,更新观念,大胆改革,逐步完善现有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以下就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当前所存在的几点问题作简要分析。

(一)基础课程知识结构与专业设计脱节,基础课重技能轻创意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采用色彩、素描、三大构成这一套思路。这套教学方法确实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基础教学中,容易使学生误入写实的困境,过于照葫芦画瓢,从而失去对物体本质的感受。这样,学生学习专业设计课程时,就可能会因为离开具体形象而觉得无从下手,或者只会呆板地再现物体,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模仿就成了唯一的出路。

(二)在专业课程上过度依赖电脑。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介入,让设计变得更为简单和易于操作,它大大提高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更为设计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空间。然而,当学生过度依赖设计软件的快捷方便时,往往会从思维到操作都会被动地以软件的技法效果为出发点,软件功能以外的表现形式都会被自动地忽略。学生的创作个性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从而淡化了对人自身艺术潜质的挖掘和设计思维的调动。电脑操作的熟练带来了作品形式的程式化,而技法效果的运用也掩盖了思维创意的不足。

(三)创新思维的缺乏。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自民国萌发时期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起步与建构,设计教育在改革开放初期得到迅速发展。由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起步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在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思维模式下逐步探索与发展,因此一直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思维模式都是沿用原来工艺美术教育的现成格式和按部就班,讲究循规蹈矩,规范化的课程和固定性的教学方法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而且设计课程闭门造车,与市场相距甚远,理论与实践脱节。在这样的教育思维束缚下,培养出的学生只是一个工匠,创新往往就成了一句空话,思维受到限制,久而久之只能机械地制造与模仿,根本谈不上持久创新能力的发展。

针对以上的教学状况,我对当前设计基础教育作出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思维的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是当今设计行业的主流,现在的设计基本上都由电脑完成。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对于一个设计作品而言,优秀的电脑效果更需要优秀的创意构思,再好的电脑效果如果没有艺术的构思,就只是一个空洞虚壳。艺术创新不是无原则无方向的,而是不断突破旧有的思维与形式模式,不断地提出新思想、新观念。

(二)优化师资队伍。优秀的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目前最重要的是需要对设计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授课经验和技巧的培训和提高,使教师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敏感姓,从而解决教学中的实践与教学脱节的现实问题。其次,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能力。现今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必须改革,而且要探索出一条适合专业办学特色的教学模式。

(三)加强基础教育与和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设计基础的素质,一方面要强调培养学生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力与观察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视觉表现的审美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与改变的兴趣。注重把学生艺术思维的开发作为创造力的基础,并且把艺术的想象力思维和设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结合起来,来开启学生的心智。

(四)开设富有特色和震撼力的基础专业导论课程,建立崇高的价值观和专业目标,形成一个具有理想主义的学生群体,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乐趣,并制订探索的目标。

(五)调整课程布局,整合课程,建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给学生适度的思考时间和依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学习和研究的时间。同时,建立年级训练目标,明确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

总而言之,艺术设计教育学科的发展需要准确定位,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设计者应该有怎样的观念?今天的设计在社会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设计者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设计者应该如何应对世界和构成我们所处环境的复杂因素?在当今,设计的后现代时期,它既要对设计的对象、对公众负责,又要对设计者自己负责,从而把设计的服务目的从单向性改变为双向性,设计师的个性特征就更加明显。

因此,设计教育专业应该根据需要来开设课程,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设计价值观和准确的人生观,建立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习惯,使他们可以作为一个具有正确批判态度的人,体验客观现实的世界,使自身独立并具有认知的能力。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在我国的设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建立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观念,是设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注释:

①视觉同盟网.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大型系列访谈专题,2006.

②周至禹.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建设报告,2008.

参考文献:

[1][德]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世界图书出版司,1999.6.

[2][英]弗兰克・惠特福德著.林鹤译.包豪斯.三联书店,2001.12.

[3]视觉同盟网.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大型系列访谈专题.2006.

[4]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视觉思维[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周至禹.过渡――从自然形态到抽象形态[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