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民族声乐对京剧唱腔艺术中“喊嗓子”的学习与借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民族声乐对京剧唱腔艺术中“喊嗓子”的学习与借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国戏曲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的声乐技术和情感表现手段,它经历数百年文化积淀,形成了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表演、武术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其中京剧是中国戏曲大家族中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各种艺术门类的结晶。在我国民族唱法的表演、作品中融入戏曲元素,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专业音乐创作领域、声乐领域的趋势。本文着眼于民族唱腔对其融入戏曲元素的必然性以及尤其对京剧唱腔中喊嗓子的借鉴作了分析。

关键词:民族声乐,京剧唱腔,喊嗓子,借鉴。

一、京剧唱腔的艺术特点

我国的京剧艺术它的唱腔发声方法科学,表演配合唱腔融为一体,声情并茂,扣人心弦。京剧演唱时要求,必须由丹田气托住声音,才能神气足,用气既稳又灵活,根据唱曲的需要而采用的相应的用气技巧,根据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需要来控制使用气息,气少也不弱,气足也不浪费等。

京剧非常注意混声的动用,如:“小声哼,大声调”大小嗓转变不留痕”等。“小声哼”“大声调”唱腔的色彩更加丰富,强弱相济,抑扬顿锉,刚弱并举。其发声状态是随着音高的变化对真声和假声作一定比例的调节,以充分发挥这两种机能各自的长处,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声的潜力。

二、民族声乐对京剧唱腔借鉴的必要性

我国民族声乐的唱法不同于西方美声唱法,我们的民族声乐要求声音明亮甘甜,语言清晰轻巧,感情真实质朴以及熟练的演唱技巧等。它既能给听众以美的享受、美的感动,又能表达人们的生活情感,引起听众内心的共鸣。所以挖掘弘扬我国民族传统声乐遗产,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继承是我们的责任,弘扬乃是我们无尽的义务。众所周知,国内民族声乐界具有一定建树的歌唱家几乎都与京剧有着不解之缘,如:出色的歌唱家李光羲,他最先以京剧为根基,同时还广泛的借鉴其他剧种和民歌,把他们融会到新歌剧与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演唱当中。其他类似的像刘斌、刘秉义、胡松华、任桂珍等,他们的演唱之所以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她们不仅具备西洋发声方法,而且还善于借鉴京剧的精华,掌握语言的分量、韵味、美感等,达到字声相和谐的气质与神韵。

三、民族声乐对京剧演唱方法中喊嗓子的借鉴

由于民族声乐与京剧在追源探本的上溯过程中可以找到许多共同属性,因此成熟相对比较晚一些的民族声乐对发展已经很完善的京剧借鉴将是一条行之通畅的道路。

民族声乐发轫于一些戏曲和说唱艺术,而那些处于源头的声乐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传授方法,但有一个公认的技术则几乎是通用的方法,那就是“喊嗓子”(或叫吊嗓)。这种依靠“喊嗓子”来突破声区界限的方法,在戏曲和曲艺行当中从祖辈沿袭下来并保持至今传统练声方法,在曲艺和戏曲界不仅没有人对此提出过异议,甚至还常常被声乐界“拿来”,但在原生态声乐中使用较多,在专业音乐院校则不大受青睐,有不少人对它心存疑虑,认为此方法“太土”、“不科学”,甚至几欲采取否定的态度加以排斥。然而通过对大量的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和歌唱家艺术生命的对比发现,他们的艺术生命普遍比较长久。如: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尚长荣等年逾花甲或将至耄耋之年了还登台献艺,并且仍然散发出炉火纯青的艺术魅力。还有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出身于戏曲家庭,她演唱的每一首声乐作品咬字、吐字时有的放矢地将字音衔接的轻华圆润犹如吐珠,将京剧中的“珠走玉盘、晶莹丸珠”巧妙的结合到了声乐作品中,对作品进行了超越一般意义的诠释,这就是音乐中“活”的传统的再生和移植。

所以“喊嗓子”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我认为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同时这道理应该是有科学性的。持枉然否定、盲目排斥的态度显然是错误的。这种“喊嗓子”并非一般人认为的“扯着脖子喊叫”,而是科学的训练。首先它强调的是打开喉咙,使其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然后由弱到强,由低到高的“喊”,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就是所谓的“打开喉咙喊嗓子”。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在世时曾说过一句话“打开喉咙喊嗓子是最科学的发声方法”。

京剧喊嗓用的“yi”,是在说话的位置上的唱,从低到高再到低一连串音包括了钢琴上所有的半音阶,而且状态不变,声音统一,一口气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感觉到身体的镇定和打开,并能听到自己的音响,“yi”字从高到低音都是一个咬字状态,并且口型很自然始终不变,从而保证了共鸣和音色的统一。当演唱的时候就在此基础上稍微夸张一些再配合上最大的腔体,就是正确的歌唱状态。这是很值得我们在声乐练习中学习借鉴的,我曾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练习京剧吊嗓,确实对声乐的提高很有帮助。

我认为打开喉咙喊嗓子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使鼻翼张开,口盖抬起并积极收缩成拱形,咽腔中会厌卷起,咽壁直立,喉头放在深呼吸的自然位置,这样发声通道畅通无阻,在这条管道中喊嗓子,声音是具有穿透力的。

(2)使口、鼻、咽、喉各器官张开,畅通的管道使歌唱者能获得人体各个腔体(胸腔、喉咽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声音高低、强弱上下无阻,使真假声混合得不露痕迹,天衣无缝。做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相济,浑然一体。

(3)使所谓没嗓子的变成好嗓子。“没嗓子”并非真正的没嗓子,只不过是因为方法不当而导致嗓子的优美音质被湮没罢了。打开喉咙形成的管道,使演唱者越喊管道越通,音质、音量、音色也会随着有明显的改变,这样一来使原本感觉音质弱的“没嗓子”逐渐变成有嗓子继而是好嗓子。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余叔岩初学京剧演唱时由于声音不出台,被父亲从台上踢了下去,之后他发奋喊嗓子,终于成就一代有名的京剧金嗓子。其实戏剧界的喊嗓子已经成为其练声的公开秘密,这种“喊嗓子”的练声方式对于京剧艺术家来说是他们练声的看家本领。只有掌握了以上喊嗓子的技法才能更有效地为民族声乐所用,才能信马由缰地奔驰在属于自己的广袤艺术原野上。

四、结语

“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之所以能够得到民族声乐学习者和大众认可,正是因其具有独特的地方音乐风格和醇厚的艺术魅力。而我国的民族声乐不可能从任何音乐表演艺术中照抄照搬的借鉴过来,包括京剧,但京剧作为一种成熟的声乐艺术表现形式,其自身许多合理的技法和表演却不失为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特别是在世界音乐多元化的今天,任何一种艺术都可能与其它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找准学习和借鉴的目标对于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非常实用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京剧演唱方面地研究,找到了一些学习借鉴的切入点,以便为我国民族声乐事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感动世界其他文化族群。我们一定要让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光辉灿烂,在继承的基础上使其发扬,这是历史与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也深切期望同行们对我国传统民族声乐寄予更深切的关注,使我们的民族声乐之花开得愈加灿烂。(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聪.曲艺音乐现状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2年3期

[2] 翟社全.关于我国民族声乐的继承问题.[J].四川戏剧.2005年第5期

[3] 吴碧霞.试论鱼与熊掌能否得兼.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