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个人层面论积极心理学对老子道法自然精神的借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个人层面论积极心理学对老子道法自然精神的借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以《幸福的方法》为例谈从个人层面谈现代积极心理学老子道法自然精神的借鉴。主要从关于幸福的定义、协调现在与未来、幸福的冥想三个方面来结合论述。

关键词:积极 心理学 道法自然 祸福相依 冥想 婴儿

积极心理学称为“幸福学”,又称为“帮助人类发挥潜能的科学”,1998年由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的马丁・塞里格曼提出的。后由哈佛大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将其发扬光大,幸福课超过《经济学导论》成为哈佛选修人数最多的课程,泰勒教授也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人生导师。泰勒教授将学术研究的价值为真正推动人类的幸福着眼,采用各种实操方法,引领人们实现主观幸福的感受。在《幸福的方法》中文版中,他特地写作了《致中国读者》,他认为积极心理学虽然是心理学的新流派,但很多核心元素都来自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尤其提到身心合一的重要性、中医养生的神奇、按摩和传统冥想方法的运用等。同时他本人也大力倡导中国读者阅读《道德经》,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实质其实就是在诠释 《道德经》的精华,只不过是更系统化、科学化。现在的年轻人都热衷关注潮流,其实回归传统才会让我们更幸福”。

然而,通观《道德经》全文并未出现幸福二字,那么积极心理学又是如何将道德经要义贯穿进去的呢?下面我们通过泰勒的著作《幸福的方法》看看古今对幸福的共识。

一、关于幸福的定义――幸福至上,道法自然

心理学上关于幸福的定义,主要关注的是主观幸福感( SWB),主观幸福感是个人对幸福的主观感受,许多人将主观感受等同于感官感受,甚至说感觉器官的满足。《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第十二章》),讲明了现代社会一些人过分放纵感官欲望的弊端。老子又说:“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第十二章》)此处并非要求人们过度克制甚至压抑人的正常欲望,而是要求节制过度的感官享受,以免因物欲或感受而误入歧途。

老子核心理论是“道”,所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即天地万物都有他遵循的规律,万事万物包括人均应顺应自身情况遵循规律地发展,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不妄为)。在《老子》五十一章又再次强调:“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命而常自然。 ”可见,老子非常重视“道”、“德”对于生命的本质意义,世间万物无不尊崇“道”重 “德”,其中没有任何外在的强加与干预,一切自然而然。作为人个体来说,遵循道表示遵循规律,不轻信,不盲从,不妄为。

泰勒教授认为幸福是人类的终极追求,因为没有任何人或国家或事物能剥夺人享受幸福的权利,享受幸福是人与生俱来的要求。如果将幸福视作人生的最高追求,必须为更幸福遵循道,并建立良好的习惯。如每周运动3次、每天早上冥想15分钟、每个月看两场电影等。每次建立新习惯不要太多,在一个习惯被固定下来之前,不要增加新的习惯。而老子的道的本质即揭示了万事万物遵循规律的问题,人遵循生活规律也是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生活、作息、学习、工作习惯,对建立或提高幸福感至关重要,以达到自我和谐,甚至“天人合一”。

二、协调现在与未来――祸福相倚,自助助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老子》五十八章)这里所说的福并不是人的幸福感,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福。祸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道理说明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本质,不必苛求福,对祸不要太在意,如后世范文正公范仲淹所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中,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人产生正常的欲望是可以理解的,但贪欲却是祸害的根源。无数故事道理验证了老子的观点,贪欲造成了人的堕落、人际关系的不协调、人对自然的破坏甚至国家间的战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道德经》三章)道家认为有比较就有争执与烦恼,提高幸福感的方法是不去比较。金钱、名望都会变化,幸福与不幸的关系是辩证的,是互为基础的,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泰勒教授认为:幸福,在路上。人们应该为自己的幸福负责,而不是他人。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幸福付出努力,而不是将个人的幸福托付他人。可设定幸福目标,包括事业或生活的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行动计划。成立自己的幸福董事会――成员是那些关心你和你的幸福,并对你的幸福有重要影响的人。幸福面前人人平等,改变对工作或学习的偏见,活到老,学到老,主动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快乐和优势。幸福还包括美满的婚姻――无条件的爱与被爱。学会释放爱的能量,培养爱人的能力。要体会爱,找到爱,表达爱,加固爱自己和关爱他人――消除自爱与爱他的边界,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不是一个常量,而是一个变量。它与其他物质性的事物不同,它不会因为给了别人而自己就失去,而会因为传递了幸福,幸福扩大了,正能量更强了,人的内部更加和谐统一了。

《道德经》里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意思为圣人不积攒财物,财物用于扶持别人,自己更加充实。越是乐于助人,自己得到的也越多。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分享快乐可以使快乐加倍,分担痛苦可以使痛苦减轻。自助与助人是辩证统一的,自助可以更好的助人,助人为乐这个成语充分说明了助人对自助的意义所在。

三、幸福的冥想―― 活出真意,复归于婴儿

有研究报告指出,有规律的冥想可以为生活带来深刻的改变。找个安静的地方,盘腿坐在地上,找到一个舒适的姿势,保持背部和颈部挺直。闭上眼睛,感受呼吸,用意念慢慢扫描全身。深呼吸,将积极情绪灌注全身。可以什么都不想,让积极的情绪在身体里流动。可以用二十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练习冥想,并将冥想变成每日的必修功课。

道家提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经》19 章) 。冥想可以使人清空大脑,返璞归真, “复归于婴儿”状态。这也是老子追求的最高境界――赤子境界。这样世人可以摆脱现实生活的纷扰,活出本我、真我、大我来,活出质朴仁厚、豁达超然来。冥想状态容易让人达到“复归于婴儿”状态,无妄念,不妄为,达到自由自在的无我状态,对身心合一、身体健康极为有好处。

人是一台精密运转的仪器,身心合一方能周行不怠,冥想清空大脑,感受身体,达到身心合一的至高境界,甚至学习的涌流状态(无杂念,全然投入当下的工作或学习)。大脑思维运作高效,判断力精准。学会冥想可以放慢生活的脚步,学会活在当下。

泰勒教授认为,增强幸福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尝试、汲取经验,同时关注内在的感受,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而许多人太忙了,忙着赶路,忙着登顶,没有闲暇问问自己:我做的事对我有意义吗?它能给我带来乐趣吗?我的内心是否鼓励我去做出不同的尝试呢?我们必须留心地去听,倾听我们的内心和头脑――情感和理智。长期下去,拥有开放的思想加上有分辨力的头脑和心灵,幸福还会远吗?

参考文献

[1]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 (以)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3] (德)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4] (英)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5] 朱翠英,付在汉,胡义秋.道家思想对现代幸福感理论的审视[J].船山学刊,2012(2).

[6] 曾勇.《老子》“尊道贵德”与老年幸福生活[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7] 袁洪娟.哈佛博士呼吁阅读《道德经》[N].京华时报,2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