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超越血缘的至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超越血缘的至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沂蒙山区,传颂着一位“傻孝子”的传奇故事:他从18岁开始,20余年如一日,以青春的代价,历尽艰辛,义务照顾9位孤寡老人,像亲生儿子一样替老人端屎端尿,帮老人看病抓药,为老人尽孝送终。请看――

在山东临沂市罗庄区罗西乡涧沟涯村,有一位40岁的村民叫刘书义。小时候,由于家里穷,兄弟姐妹们多,他仅上到小学三年级便辍学了。别看他大字不识几个,但他从小就心地善良,乐善好施,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说他是大孝子,并不是单指他孝敬自己的父母,而是他义务照顾9位孤寡老人的事,深受左右乡邻们称道。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20多年前的一天下午,当时只有18岁的刘书义从地里干完活回家,在村头水井边看到村里年迈的五保老人、瘸子刘兴贤挑着一担水,踉踉跄跄、步履蹒跚地朝家走,但走出没多远,便摔倒在地,额头上也碰出了血。刘书义连忙放下肩上的镢头和筐,帮老人将水挑回家。回到自己家后,刘书义心想,这些缺儿少女的五保老人,虽然村里无偿地给他们提供了粮食、柴草,但他们年龄毕竟大了,生活已很难自理,极需要有人照顾。那一晚,刘书义整整一夜没睡着觉,他扳着手指头,将村里的五保老人一一数了个遍:有盲人孙富有、孙富才兄弟俩,全文广、全氏夫妇,刘大爷、刘氏等孤寡老人。第二天,当他将自己准备义务照顾这些孤寡老人的想法告诉父母及家里人时,立即遭到了全家人的坚决反对,父亲摸了摸他的额头,上下重新打量了他一番,奇怪地对母亲说:“这孩子最近有点不对头。”

尽管这件事没有得到家里人的支持和认可,但刘书义有个倔脾气,那就是自己认准的事,别人用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别看刘书义不识字,他却在脑子里给自己画了这样一张“值日表”:清晨,给每位老人水缸里挑满水,帮老人打扫卫生;中午,将这些老人的脏衣服收集起来,到河里去洗;晚上,为这些老人推碾磨米磨面。每星期为老人剪一次指甲,洗两次头,洗三次脚。这只是他照顾老人的一个基本框架。凡是遇到老人生病了,他往往连地里的活都扔了,一天24小时陪伴着这些孤寡老人,为他们喂药、做饭,替他们端屎端尿,像亲生儿子一样伺候着这些老人们。

有一年秋天,村民刘德丕和妻子刘氏,全都染上了传染病,加上年事已高,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了,吃喝拉撒都在炕上。屋里的臊臭味熏得人鼻子疼,刘氏与前夫生的几个子女都嫌脏,连个招呼不打就走了,再也不肯回来,老两口连口热水都喝不上。刘书义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来到刘德丕家中。当他推开刘家房门的时候,他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刘德丕躺在炕上,脸色蜡黄,额头上地瓜沟似的皱纹里盛满了细密的汗珠,正抱着肚子仰躺着,不停地,妻子躺在旁边垂泪,床上全是屎尿。看着病人解大便痛苦的神情,刘书义对老人家说:“三哥(乡里人的辈分),我用手指头给您抠吧。”刘德丕费力地摇了摇头,死活不依。刘书义动情地劝他:“三哥,论年龄您比我大一大截,您往后就把我当成您的亲生儿子吧,现在顾不得那么多了。”说完,挽起袖子,就忙着给老人家解裤子,并端来了屎盆子。从此,刘书义一直照料着这两位老人,直至数年后老两口去世。

从18岁到40岁,整整22年的时间,刘书义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些孤寡老人,由一个满头乌发、朝气蓬勃的小伙子,熬成了一位未老先衰、饱经沧桑的中年人。在这20余年里,村里有的人靠做生意发了财,有的人靠办工厂起了家,有的人靠外出打工赚了钱,有的人靠养殖致了富,而刘书义却把农余时间几乎全用在了照料老人身上,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村里及周围的人知道此事后,有的对此很感动,但也有人说他“中了邪”,神经不正常,风言风语时刻困扰着刘书义及其家人。更令刘书义伤心的是有的亲人、朋友因为他照顾孤寡老人,害怕受拖累,跟他断绝了来往,真正使他感受到了那句“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古训。同时,他的婚姻生活也蒙上了阴影。在他到了适婚年龄时,尽管热心的村民经常为他介绍对象,但姑娘们一听是“傻孝子”刘书义,都花容失色,落荒而逃。等到刘书义近而立之年,才有人将邻乡的一位患有痴呆症的姑娘介绍给了他。刘书义的父母怕夜长梦多,匆匆帮刘书义办了婚事。新婚之夜,当刘书义和新娘商量让她支持他照料孤寡老人时,新娘只是望着他“哈哈”地傻笑。刘书义一下子明白了,他将妻子紧紧地揽在怀里,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刘书义放弃照料孤寡老人的信念,反而更增添了他挑战世俗的决心和信心。从此,他照顾老人的劲头更足了。

1994年6月,村里的盲人孙富有病危后,刘书义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老人身边,为老人喂药喂饭,替老人端屎倒尿。因为孙富有的弟弟也是盲人,两个人一辈子都没结婚,根本无法互相照顾,为此,刘书义撇下了妻子和只有一只眼的残疾女儿,搬到了孙富有家里住。刘书义在床前伺候孙富有足有四个多月,他地里的庄稼因此荒了也毫无怨言。

有一天,刘书义看到孙富有老人的病情稍微有了好转,便告诉老人家,他去责任田里看看,很快回来。就在刘书义走了没多长时间,孙富有老人突然病情恶化。旁边帮忙的热心邻居急忙为孙富有穿上寿衣,这时孙富有的嘴还在一张一翕,眉头紧皱,似乎要说什么。经验丰富的邻家大婶以为孙富有害怕黄泉路上缺钱花,急忙将一沓10元的人民币递到他手里:“他大叔,这是你路上花的钱,你放心走吧。”可谁知,孙富有艰难地摇了一下头。这时,旁边有人提醒说,孙富有有一个石雕的精致烟嘴,是老人家一生的钟爱之物。邻家大婶将烟嘴塞到孙富有的手里说:“他大叔,烟嘴给你找来了,这下你可以安心走了。”孙富有的脸色骤然显出焦躁不安。忽然有人提醒说,是不是因为刘书义还没有回来?邻家大婶急忙吩咐人去田里喊刘书义。

当刘书义急匆匆来到老人身边,握着老人那枯柴似的手时,孙富有那双圆睁的盲眼才赫然闭上,眼窝里几滴泪水顺着嘴角滑落下来,心脏慢慢地停止了跳动。在场的人目睹着此情此景,全都流下了泪水。

如果说刘书义义务照顾孤寡老人的情节感天动地的话,那么,他为孤寡老人送终尽孝的细节却足以义薄云天。

1996年6月,刘大爷的病情突然恶化。刘大爷是刘家本宗,论辈份,刘书义喊他大爷。老人鳏居多年,无儿无女,身体也很差,双目几近失明,刘书义一直精心照料着。

从医院转回家中后,刘大爷意识到自己的寿限已到,他将刘书义喊到床前,吞吞吐吐地说:“书义,我,我有一件事想求你,不,不知当说不当说?”望着骨瘦如柴的刘大爷,刘书义含着泪说:“大爷,你讲吧,只要我能办得到,就不会让您失望的。”刘大爷断断续续地说:“书义,我……我不行了。我一辈子……无儿无女的……也,也没存下一点钱,死后,恐怕连件寿衣都……没有,到,到了阎王爷那里,也,也是个穷鬼。”刘书义一下子明白了大爷话中的意思。但刘书义也很犯难,因为此时的他早已债台高筑,为给残疾女儿治病,刘书义已近倾家荡产,根本没有余钱给老人买寿衣。但当刘书义看到老人那渴求的神情时,最后还是认真地说:“大爷,您放心,我明天就去为您买。”

第二天,当刘书义将寿衣、寿鞋送到老人手里时,刘大爷感激得老泪纵横。他哪里知道为了给他买这套寿衣、寿鞋,刘书义忍痛把猪圈里喂了不足4个月的小猪卖了。

10天后,老人带着满足离开了这个世界。刘书义又出钱按当地的殡葬风俗,为老人举行了简单的葬礼。

好人必有好报。刘书义20多年如一日义务照顾孤寡老人的义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单位和个人纷纷向刘书义捐款捐物,村里免去了他家的一切提留。罗庄区政府、罗西乡政府先后授予他“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尊老敬老模范”等荣誉称号,许多上级领导还多次专门前去看望他。

刘书义,这位普普通通的沂蒙汉子,用他那颗无私奉献的爱心,谱写了一曲真情之歌;用他那淳朴、善良的人性,求证了超越血缘的真爱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