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澎湖印象 第6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澎湖印象 第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海中浮萍

在飞机上俯视澎湖,最大的感觉是地势非常平坦,没有高山,没有丘陵,最高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当地人对山的概念是只要高于海面20米以上的土堆都称之为“山”,为了突出“山”的挺拔,他们喜欢用公分(厘米)来作为衡量高度的单位。我在岛上见过的最高的山是望安乡的大猫屿,海拔7900公分,为境内最高处。64个岛屿或聚集或游离的撒播在蔚蓝的海面上,如同飘浮卷的几片翠绿的浮萍,让人没有安全感,好像潮水稍涨就随时会把它吞没似的。因为地势太平坦,风在岛上畅行无阻,特别是七八月的台风和十月的秋风,剪刀般的锋利,所以大型的树木很难存活,只有一些七零八落的灌木丛,而且树冠都只剩光秃秃的枝杈,这是被海风剃的头。

古厝褒歌

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中往往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而在相对孤立的海岛上,却常常能传承古老文化的精髓,成为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西屿的二莰村正是一个很好的样本。走进二莰村,就像回到童年的海边渔村。独具闽南特色的七架子双护大瓦房顺着地势蜿蜒散落在绿油油的农田之间。屋脊是拱形的。没有大九架屋脊的张扬。但显得温和而实在。只是建房子的石头有些陌生,既不是条石,也不像是鹅卵石,更不是土坯,走近细看。竟然是一块块珍贵的珊瑚石。不单单砌墙,围院子、垒田埂,随处可见的竟也都是珊瑚石,本岛人称之为“蜂巢墙”。原来岛上建材缺乏,别说石头,就是泥土也极其珍贵,相反,海岛四周丰富的珊瑚石反成了粗贱的东西了。澎湖的男孩子从十来岁起就要下海捞珊瑚石。长大了才可能有资本建造自己的房子。古厝的装饰也是就地取材,简洁古朴而又别具一格,打鱼的人家墙外悬挂着几串鱼骨头;卖“土仁棵”的门外钉着一块大大的木制棵印;卖茶的用一块方砖写上一首褒歌:“上天赐福澎湖地,人客来游二莰街。二莰出名杏仁茶,喝了一杯续一杯。”让人读了真有些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褒歌也是二莰闻名遐迩的另一道风景。几乎家家墙上都用拱形的瓦片或方砖写上一首首朗朗上口、雅俗共赏的民谣,当地称之为褒歌。如:“船边双双鱼仔影,可比初恋半带惊。青春你咱来相疼,纳凉赏月听水声。”情景交融,一对热恋中羞涩与甜蜜的小青年让人无比羡慕。一位欧巴桑(老大娘)据说是唱褒歌的高手,在我们切的邀请下,为我们演唱褒歌,悠扬的曲调,通俗的歌词,原生态的嗓音,让每一个倾听者都为之陶醉。澎湖褒歌与闽南童谣如出一辙,只是闽南童谣大多是儿戏童玩。而澎湖褒歌描绘更多的是男欢女爱、创业打拼、伦理纲常,是大人们的歌谣。

七美人故事

相传在嘉靖年间,有七位豆蔻少女结伴在海边捡柴嬉戏,不幸被上岛抢劫的倭寇发现了,邪恶的魔爪扑向天真的少女。七个少女惊惶失措地向岛上奔逃,身后的色狼穷追不舍,少女们眼看逃生无望,又不甘受到倭寇的蹂躏,毅然相继跳下路旁的一口水井,舍死保节。后来,村民用石头把井填满了,这就是七美人。第二年,在七美人的四周,长出七株奇特的小树,小树长到一人多高时便开出米黄色的小花,但只开花并不结果,所以到目前为止,全澎湖没有长出相同的第八棵树。村民们都说,这七株树是七个少女的化身,因为她们生前都待字闺中,所以七棵树也不能繁殖。如今。七个少女被尊为仙女,七棵树也敬为神树,供人们顶礼膜拜。

望夫石传说

在离七美人不远的海边,有三堆礁石,远远看去就像身怀六甲的孕妇平躺在海面上。这就是望夫石。相传古时候岛上有一对新婚夫妇,丈夫打鱼,妻子种地,在清贫中过着甜蜜的日子。后来,妻子怀孕了,丈夫更勤奋了,起早贪黑,哪怕风雨天也不停歇。一天,丈夫又冒着风雨出海了,妻子在家坐立不安,就挺着大肚子来到海边,望着一望无际的海面,寻找那熟悉的身影,焦急地等待丈夫平安归来。等啊等,望啊望,一直等到天黑,也见不到丈夫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第七七四十九天,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妻子最终倒下了,连同她尚未出生的婴儿,倒在海边的沙滩上。化作一堆人形的礁石。仍旧一天又一天的等待她丈夫的归来。

通梁古榕

榕树对福建人来说并不稀奇,有村庄的地方都有榕树,人烟稀少的野外也常见榕树。但通梁的古榕绝对有特色,虽说有三百多年的树龄,但不是以粗壮高大而闻名,相反,它的主干很细小,最粗的主干一个人就能环抱的大小。长得也不高,树旁的保安帝庙就比它高出一个屋脊。它的特色在于气根,当地人把榕树的气根用管子接到地下,让它扎紧,长粗实,成为一个支柱。每十米左右就接一桩,这样。榕树就顺着人的意愿不断向四周伸展,整株榕树覆盖面竟达七百平方米!有的气根甚至比主干更加粗壮,远远望去,盘根错节,枝繁叶茂,苍翠葱郁。独木成林,着实令人惊叹不已。

双心鱼

七美岛上的石头是火山爆发产生的柱状玄武岩,这种石头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与海浪冲刷,形成许多形态各异的天然景观。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固然神奇。但最令人叹服的却是一处人工的建筑,那就是双心鱼。在海边的礁石滩上,有一个美丽的巨型图案。那是岛上渔民用碎石垒成的两颗巨大无比的心型石堤。两颗心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清澈的海水如同血液一般从一颗心的心口流进来,又顺着心尖流进另一颗心中,真是心心相通,心心相印。这个双心渔其实是一个捕鱼的陷阱,石头长期浸泡在水里就会生出苔藓,海水上涨后,小鱼会到石头堆里吃苔藓,大鱼会跟踪来吃小鱼,当海水悄悄消退之后,一些贪吃或贪玩的大小鱼便被困在心型的石堆中难以逃生,渔民轻而易举便把它们捕获了。双心鱼还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几十年前,岛上一位沉默寡言的小伙子爱上一个漂亮的姑娘,可是又羞于表达自己的爱慕之心,于是,他利用每天两个小时的退潮时间,独自一人在海边修筑这个双心鱼。经过13年的坚持不懈,他终于完成这项宏伟的工程,也用他的智慧与真情捕获到那个姑娘的芳心,有情人终成眷属。如今,双心鱼成了许多情侣表达爱意的圣地。

外婆的澎湖湾

和许多人一样,我对澎湖的向往,是因为小时候会唱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引起的。“阳光、海浪、沙滩、脚印、仙人掌、老船长和拄着拐杖的、慈祥的外婆”带给我们太多的温馨与梦想。一登澎湖岛,我们就一直嚷着要导游带我们去看澎湖湾。虽然在吉贝屿感受到阳光的热情,金沙的温柔,海浪的奔放;在望安岛观赏到仙人掌的壮观,品尝到仙人掌冰激凌的甜美,然而,我们却不满足,总觉得余兴未尽。导游小许的神神秘秘也吊足了我们的胃口,上岛两天。甚至连那首熟悉的旋律也没有听到,让我们困惑不解。终于在最后一个半天。小许带着我们七拐八弯走进一个破落的村落,叫笃行十村,据说原来是当年军属的居住地,当地政府正准备把这个村落按原貌进行翻建,开辟成一处新的景观。《外婆的澎湖湾》的词曲作者潘安邦小时候和他的外婆就居住在这里。到了潘安邦的故居,便看到了两尊真人大小的塑像,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坐在矮墙上,笑眯眯地看着一个小男孩在沙滩上嬉戏玩耍。无疑这两人就是童年潘安邦和他的外婆了。广播里永不休止的《外婆的澎湖湾》,让我们一起陶醉在小潘安邦的幸福之中。后来,我们又观赏了仰慕已久的澎湖湾,结果大失所望,没见到沙滩、脚印,没有了仙人掌,更没有老船长和外婆。只剩下夕阳斜照,海涛声声和岸边杂乱无章的黑礁石。原来,由于围堤建桥,影响到海水的流向,回流的海水把金黄的沙子全冲走了,外婆的澎湖湾成了全澎湖最羞于见人的港湾。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导游迟迟不安排我们游览澎湖湾了。

海岛教育

澎湖人最引以为豪的除了风景如画、物产丰富之外,还有他们的教育。几乎在20个住人的海岛都办有学校,小学称为国小,中学称为国中。中学大多只设初中校,高中部只马公市岛才有。群岛的学生上高中并不困难,政府设有专船在每周一送学生上学,周六送学生回家。大多数的国小办学规模都很小。当地人都自夸他们孩子就读国小时个个都很棒,成绩都在班级前10名。因为每班生数都在10个以内。还有一个更棒的,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班级第一名,就是考得再烂也没人超过他,小学毕业的时候,把班级、学校、村庄、乡镇设立的各项助学金一人独揽,乐得家长一连杀了两头大肥猪,把全村人都请遍了。原来,这个班自始至终就一个学生。办学规模虽然小,政府对教育的关注却一点也不马虎,许多教师都是从台北聘请的。年薪在60万新台币左右,相当于人民币12万元。教师在澎湖工作几年后,回台北建家立业就不成问题了。我们没时间很深人地考察当地的教育质量,但从所接触的一批年轻导游、艄公、码头与景区的工作人员中,从他们的言谈举止、服务水平、人生态度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的青年人,都是那么敬业、坦诚、乐观、自信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