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共教育论文:教育技术公共课教育思路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共教育论文:教育技术公共课教育思路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李又玲 单位:四川教育学院

适当提高综合型、探究型实验项目所占比例就目前现状看,一方面,我国中小学几乎都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在高校学生中,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拥有的比例也非常大,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大部分已掌握很多基本的信息技术,很多原本属于基本操作类的实验则可按需设置;另一方面,学生缺乏综合实践的机会,难以提高创新能力,就需要增加一些综合型、探究型实验,例如,原有的基本操作类实验“教学媒体之一数码相机的使用”可与“图片素材的加工处理”等相融合,重新设计为综合型实验,由学生组成“图文故事摄制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分工担任照片拍摄、配图文字编写、图片后期处理等不同角色,制作成相应的主题图文故事,上传到好看簿以分享展示实验成果。经这样重新设计的综合型实验,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运用教学媒体、加工教学资源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表达能力、创新精神等高阶能力。适时增加体验新技术优化教学的实验项目例如:web2.0社会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3]移动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4]等,可以根据本校实验条件和学生基础增设1-2个此类实验,让学生能亲身体验新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其不断地学习和运用新技术的兴趣。实验项目应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为x+y形式即,x为基础型、通用型实验数量,y为针对不同专业的师范生设计的提高型实验数量;提高型实验可根据不同专业进行有所侧重的设计,在实验使用工具、操作难易程度上都有所区别。[5]例如:音频素材的加工处理实验,对英语教育、语文教育等专业则只需设置为使用一般软件如Windows附件中的录音机、音频转换大师等对素材做简单的录音、裁剪、合并等处理;而对音乐教育专业可设置为使用专业软件adobeAudition对音频素材进行消噪、使用插件增效等深度加工的实验,对其更有挑战性、更能提升专业技能;这样根据专业设置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实验,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使不同专业学生更深入地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更多实用性技术。形成“开放实验室”目前在绝大多数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环境局限于实验室,受实验课时、地点、资源的种种限制,很多实验被迫简单化;针对这种现状,必须充分利用web2.0社会软件、移动技术、云计算等新工具和新技术拓展实验环境,提升实验课的质量。[6]例如,将实验指导、实验报告、实验成果等存储于“云”以便于随时随地获取,利用虚拟学习社区进行实验后经验的分享交流,利用好看簿、视频分享网站等对实验结果进行分享展示,利用手机短信方式为学生提供实验准备告知、成绩通知等服务。形成“开放实验室”后,能解决多数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课时太少而无法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的矛盾。

设计多媒体形式的实验指导在实验实施过程中,一份好的实验指导能指引学生完成实验、解决常见问题,而目前许多实验指导仅仅是简单地以文字的方式说明步骤,在某些步骤较多、技术较难的实验中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可将其设计成多媒体形式,例如:使用adobecaptive软件截取屏幕操作再配上解说,形成完整的示范操作过程,还可上传到网站让学生随时随地观看,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难点,而且方便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后巩固。全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验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特征和需求在设计实验前,应做好调研,将实验内容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学科背景、个性化需求相结合,找准学生能学、需学、爱学的切入点进行实验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协作实验环境很多教育技术实验需要学生协作进行,而构建良好的协作实验环境能极大地提升实验成效。协作实验环境主要包括协作实验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例如: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职责的分配、是否接入互联网、是否使用虚拟实验设备等。从协作小组的划分来看,可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采取多种不同方式划分,常用的划分方式有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专业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兴趣点等进行划分,认知风格不同的学生互相搭配,有利于发挥不同认知类型学生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认知风格的“相互强化”,提升协作实验的成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设计应以创新、实践能力为导向,实验实施过程中应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可参与设计实验、可自主选择实验、可根据兴趣点寻找实验伙伴,同一实验也可由学生选择不同的设备和工具、以不同的思路完成,实验评价增加创新性维度,鼓励学生多分享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等。例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是一个综合创新性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件主题,规划设计课件流程,根据使用的教学场景结合自己的现有技术基础选择powerpoint、authware、flash等完成,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创新性的运用所选软件的功能表达教学信息,完成后再进行分享交流,以对比不同工具运用于不同的学习场景、表现不同主题的优劣。设计情景化、社会化的实验以情景学习理论[7]为指导,利用技术对社会场景进行营造和模拟,学生作为场景中的角色直接参与到共同体的实践中,在一次次观察、行为、反馈、改进中逐渐积累调整自身作为共同体成员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迁移能力,使其不仅通过实验掌握相关技术,更会利用这些技术解决现实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设计操作性实验多媒体投影机的使用时,该实验原本是独立的、在实验室进行的,可以将其设计为在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堂中进行,教师可要求学生轮流在每次课前将投影机打开并调试好供本次教学使用,这样不止一次的实践操作,可能会遇到一些在真实的情况下会发生的突发事件,如:投影机灯泡损坏、投影机遥控器无电、投影尺寸未调整好等,学生在遭遇这些事件后自主判断、自主解决,这一过程中能加深对技术的理解,在今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也能很好地解决。帮助实验教师正确定位角色职责在实验课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担负着对实验的设计、实施、评估等职责,因此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8-9]而目前实验教师常陷入两种误区:第一种认为教师应事无巨细地为学生示范所有的操作步骤、提醒注意事项等,第二种错误地理解为“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放任学生自由选择题目、自己操作实验、自己解决问题。这两种误区都应避免,实验教师应分阶段担负不同的职责,实验前,应担任实验设计、实验设备和资源的准备、实验报告模板的制作、突况的预案制定,实验实施过程中则应负责创设情境、实验指导、现场技术问题解决、督促实验进展、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其他支持,实验结束后应完成实验成果评价、实验课教学经验总结反思、改进原有实验等。促进实验教师的终身学习实验教师的终身学习也能极大地促进实验课程质量的提高,可从两方面入手促进实验教师的终身学习:第一,本校内担任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的教师应形成“知识经验共享”机制,[10]可利用QQ群、博客圈等建立教学型组织,以互教互学;第二,由于教育技术本身位于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点,因此教师在终身学习过程中也应主动、有意识地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习,如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专家、心理学专家、组织行为学专家、学习科学专家、视觉设计和交互专家等,以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

随着教育领域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涌现,学生需求的不断改变,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课也应改变实验步骤、方法、技术一成不变的现状,形成“需求-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改进”的良性循环,应对不断变化的新趋势。本文针对目前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课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多角度提出了优化和提升实验课程内容、实验环境、实验教师综合能力等改革思路和实施措施,希望能供同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