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凤城市酸冷田改良试验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凤城市酸冷田改良试验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凤城市酸性冷浸低产田总面积52.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65.8%,面积大,分布广,产量低,是制约全县粮食提高的主要因素。2010年底,辽宁省土壤肥料总站将中低产田改良模式――酸性冷浸中低产田改良模式试验研究课题下达给本县,落实在草河乡山东沟村十三、十四居民组,130个农户中,面积1042亩。这项工作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采取有效措施,发动农户挖沟排涝,施用生石灰,增施磷、钾肥,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达到预期目的,为全市酸性冷浸低产田改良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田土壤条件 示范田土壤类型属耕型壤质坡洪积潮棕壤,pH值5.0,有机质1.42%,全氮0.078%,速效磷3毫克/公斤,速效钾40毫克/公斤。由于受测流水和控山水的影响,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地下水位春秋两季为30~40厘米,夏季为0~10厘米,春季返浆水大,地温上升慢,宜耕期短,耕作困难,播种质量差,出苗率低,加上土壤酸度大,微生物活动收到抑制,作物根系生长不良,吸肥吸水能力低,生长后期易早衰枯死,作物产量低。

2.中低产田改良模式试验设计与处理 根据试验田低产原因和研究内容要求,试验设有两个处理:一是对照区,不做任何处理,按习惯方法种植,面积2亩;二是改良区,春耕做垄前每亩条施75公斤生石灰,降低土壤酸度。挖截水渠,修了两条环山渠100延长米,标准是上宽2米、底宽1.5米、深0.7米,动用土方1050立方米,接水入河,既保护耕地,又降低地下水位。挖排水沟,排出田间积水,主排水沟1500延长米,上宽3米,底宽2米,深0.5米;支排水沟8条,标准是上宽1.0米、底宽0.5米、深0.5米,动用土方2350立方米。疏通和清淤河道1000延长米,作业道50延长米,涵洞2处。为了避免河水侵吞耕地,共栽植护岸柳200延长米20万株。在亩施优质农肥3000公斤的基础上,大豆亩底施磷酸二铵5公斤、氯化钾5公斤。选用高产大豆新品种87-5,亩保苗7500~8500株。

二、结果与分析

1.中低产田改良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得出,改良模式显著提高大豆产量,改良区与对照区相比,单粒荚和双粒荚数增加,千粒重增大,示范田大豆平均亩产125.2公斤,对照亩产65.5公斤,亩增产大豆59.7公斤,增产91.1%,亩增收214.92元。

2.中低产田改良模式对大豆生育性状和生育期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改良模式促进大豆地上部、地下部生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成熟期主根长增加4.1厘米,根数增加3.3条,分枝数增加1.6个,茎粗增加0.4厘米,叶宽增加0.3厘米,叶长增加0.6厘米,改良模式各生育期提前,出苗期比对照提前一天,开花期提前2天,成熟期提前7天。

3.中低产田改良模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改良模式具有降低土壤成分,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地温作用,从测定结果看,改良区与对照区相比,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降低0.9%~3.7%,土壤容量每立方厘米降低0.06~0.13克,土壤孔隙度增加0.8%~3.0%,10厘米地温提高0.3~1.5℃,20厘米地温作物中后期提高0.5~0.8℃。

三、结论

三年中低产田改良模式试验研究得出,酸性冷浸低产田采取挖沟排涝、施用生石灰等综合技术改良,可降低土壤酸度和水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温,治本又治标,而且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是农业生产上新台阶和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重大举措。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应投入一定专项资金,加速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