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天然气管输定价方法与利益均衡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天然气管输定价方法与利益均衡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随着我国新建天然气管道数量的增加,跨区域天然气管网逐渐形成,我国将逐步推进天然气管网区域化管理格局。文章从天然气管网区域化运营的利益分配不均、成本和效益不配比等不合理现状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总结出我国天然气管网区域化运营的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根据以上的理论研究成果,并运用文献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建立适合于我国天然气与管道业务发展需求的天然气管网区域化运营的均衡模式,形成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流程和规范,使该模式更能适应新的管网区域化运营的需要,保障天然气与管道业务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 天然气管网; 区域化运营; 利益均衡

引 言

天然气被誉为是21世纪的能源,其优质、高效、清洁的特性,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消费市场已经从局部地区向全国发展。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也将进一步提升。管道运输是天然气的主要运输方式,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了管道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天然气管道建设将全面提速,新建管道总数将是“十一五”期间的两倍,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将会得到飞速发展。但是,随着国家对天然气管道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投资的进一步多元化,各种不同的投资主体将加入到天然气管道建设中来,各种利益冲突也将不断加剧,如:中央与地方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各种不同投资主体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的矛盾逐步显现和加剧。因此,对天然气管网运营中的这些矛盾进行分析和研究也将十分迫切,并对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开发和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天然气管网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天然气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管道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快。自“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的投产并完工,我国天然气管网的格局也基本形成。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天然气管道总长已经有3.6×104km。随着西气东输、忠武线、涩宁兰线、陕京一线和二线等管线的建成投产,川气东送等开工建设,以及西气东输二线等项目的深入开展,一个覆盖全国的天然气管网正在逐步形成。初步预计,2015年中国天然气管道长度将接近10×104km,其中主干道和支干线的建设将达到2.5―3×104km,支线建设将达到3.5―4×104km。尤其是新世纪初开工的“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田,向东最终到达上海,延至杭州,途经11省区,全长

4 000km,设计年输气能力120×108m3,

最终输气能力200×108m3,于2004年10月1日全线贯通并投产。与此同时,二线工程已经于2008年2月全线开工,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向东向南,途经14个省(区、市),包括1条主干线和8条支干线,总长度9 102km,项目总投资1 422 亿元。主干线全长4 843km,设计输气能力300×108m3,已于2011年全线贯通。目前三线工程也已开工建设,干线管道西起新疆霍尔果斯首站,东达广东省韶关末站,从霍尔果斯-西安段沿西气东输二线路由东行,途经8个省、自治区。按照规划,2014年三线工程将全线贯穿通气。同时,西气东输四线、五线工程已在规划当中。综合上述,我国现阶段管网的状况如下:

(一)全国已经形成“两横两纵”的输气大干线格局

以干线为依托,逐步完善的次干线和储配气系统逐渐形成,在长江三角洲及以北地区形成比较发达的陆上天然气输配管网。

(二)国内国外两大供气体系逐步形成

从气源结构来说,为考虑能源安全和保持能源的战略储备,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战略思路。2000年以来,我国已经开通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输气管线,以及进口LNG的管线。

(三)天然气运营机制从干线管理走向区域化运营

随着管网的完善,天然气干线、支线和面向最终用户的配送管线已经形成网状结构,传统的干线运营机制将走向区域化运营的新体制。

二、国内天然气管网区域化运营状况调查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内外天然气管网区域化运营状况的调查

我国目前对于天然气管网的区域化运营采取的还是基于单条管道的管理模式,管输定价、结算只针对单条管道。所以,对于复杂的天然气管网区域化管输定价、结算相关财务和区域化运营的利益平衡等问题的研究尚未开展,标准管理模式都还尚未建立。

国外如欧洲、北美等国家和地区,天然气管网发达,二战后管道建设高潮迅速兴起,一直持续到6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天然气管网区域化的相关标准已经成熟,管理体制已形成稳定模式,在其管理和费用核算等方面也已趋于完善。到1966年美国本土48个州已全部通气,目前天然气输气管道共计1 490条,管网干线总里程超过48.81万公里,其跨国及州际管网纵横交错,由同属于美国能源部州际天然气协会(INGAA)的160个管道公司经营,由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REC)监管,其管网的网络化、区域化运行已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在管输价格的制定中,经历过有监管过严到逐步趋于合理化的过程,所以拥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对于各公司的预算结算环节也有与经营体制对应的管理方式。在区域化管理方面已实现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管输价格制定、结算、税收等管理模式的区域化匹配。

(二)我国天然气管网区域化运营的特点

通过对上述国内外天然气区域化运营状况的分析可知,现阶段对天然气管网定价和区域化运营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国内天然气管网运营实践表明,管输价格是解决各种利益冲突的关键所在,而构建以天然气管输成本为基础的管输定价机制更适合我国天然气管道的运营模式。但与此同时,研究发现很多文献对天然气管输定价的探讨大都停留在单条管线上,很少涉及多气源、多通道的错综复杂的管网定价问题。

2.由于我国天然气管网的建设才刚刚起步,所以区域化运营在国内的研究文献还较少,而管网区域化各利益主体间矛盾冲突的研究和均衡模型的研究还是处于空白阶段。

(三)对我国天然气管网区域化运营的启示

由于我国天然气管网刚刚形成,所以对天然气管网区域化运营的相关研究较少。而现阶段,我国的一些垄断行业如电力、铁路等生产经营方式等环节和天然气类似。电力行业与天然气管道行业有极大的相似性,都属于自然垄断行业和国家计划调控的重要行业。通过对国家电网公司集约化管理的调查分析可知:同样是跨区域经营的天然气运营也可以参照国家电网的集约化管理方式,通过对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达到高效的经营。铁路行业同样也与天然气管道行业有极大的相似性,都属于自然垄断行业和国家计划调控的重要行业。铁路行业以成本为基础,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区分客运和货运等不同运输对象来定价的方法和在收益分配上实行“局内归己、直通清算”方法,都正确处理了区域化经营和全线统一经营的关系。这对天然气管输区域化运营的利益均衡研究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国内外对天然气管网定价问题和电网、铁路区域化运营等问题的实践和探索,为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我国天然气管网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天然气管网定价和区域化运营需要具有操作性与可行性的理论、实践和政策性建议作为指导,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进一步拓宽与深化研究。

三、我国天然气管网区域化运营的调查分析

我国的天然气采购、运输及其销售(配送至城市门站)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公司各自完成,各自拥有自己的天然气气源和管线,相互之间的代输业务也时有发生。最近,中石油集团公司对油气管道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实行区域化管理,由按线管理为主调整为分区域管理,将以油或以气为主的管道运营公司建成输送介质多元化、管理区域化的综合性管道运营公司,并将根据管道建设情况和运营情况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先气后油、逐步到位。此次调整主要包括:增设西南管道分公司,形成以管道分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西部管道分公司、西南管道分公司和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5个综合性运营公司为主,西南油气田公司为补充的“5+1”国内管道运营管理体系。

笔者对中石油集团所属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分公司经营的山东地区天然气进行了初步调研。对于天然气的气源和管线来说,山东市场是一个情况较为复杂的市场:山东市场并没有自己的原始气源,必须全部依靠外部市场的供给。同时,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在山东境内都拥有自己的管线,这使得不同的气源和不同的管线通向不同的公司进行结算。

由于气源不同、管道投资方式不同,导致不同客户甚至同一客户使用不同的管道服务价格。在山东市场目前存在三种不同的管道服务结算价格:

一是单线单价,如沧淄线,拥有一条主干线,所有的结算价格均按中石油内部的结算进行结算。

二是干支非同价,即干线上的用户和支线上的用户结算价格不同。

三是合资管线费用高于独资管线费用,例如有些管线是中石油自己投资的,而有些管线是地方公司和单位独资的,这就导致所用不同管线的用户所支付的费用不同。详细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管道公司从上游进气,向上游所管辖该管道的管道公司结算天然气款和管输费。例如从泰青威管道,泰青威管道的天然气是从江苏北部(苏北地区)开始输进,并沿途经过冀宁线,最后通过泰青威管道把天然气输送到各用户,所以管道公司的做法就是向华北销售公司支付天然气款,向冀宁管道交付管输费;然后,管道公司向下游的不同管线和用户收取不同的费用,各管线的管输费也不同。例如沧淄线,管道销售公司向用户收取天然气款项,其中:城市燃气-居民用气1.06元/方;城市燃气-其

他用气1.166元/方;化肥用气1.06元/方;城市燃气-工业用气或直供工业用气1.606元/方。

通过山东地区天然气市场的调研,并从中国石油管道(销售)公司天然气结算关系中可以总结出现阶段天然气价格结算的特点:

1.建立了统一的结算中心,结算中心向上游的天然气销售公司交付天然气款、向各管道公司交付管输费,向下游用户收取天然气款和管输费。

2.管道公司按照与用户的计量交接量,按照结算中心和各销售公司的内部结算综合价进行结算。

3.结算中心按照气源的不同分别进行结算。

四、我国天然气管网区域化运营中的矛盾和解决途径

长输管线的运营跨越若干省区,点多线长,不仅给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带来困难,而且引起所跨越省区间的利益不均衡。具体情况如下:

(一)地方税收的不均衡

管道运输应该缴纳的营业税属于地方税收,由于我国天然气消费不均衡,东南部省区是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地区,也成为营业税的主要纳税地区,以“西气东输”为例,管道运输的营业税主要由上海等东部地区征收,而提供大量土地的中西部地区,则由于消费天然气较少而征收了较少的营业税。当然,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天然气管网的拓展,中西部地区的天然气消费量也将不断增长,营业税不均衡的问题将得到逐步解决。

(二)企业内部运营成本不均衡

长输管线运营的各个站点或者运营区域,都是管道运营公司的内部责任中心,由于管道运输的方向性,导致各运营站点的操作成本沿着运输管线方向逐渐降低。还以“西气东输”为例,首站承担最大运输量,运营成本较高;而末站相对首站而言,由于中途的销售,其输气量已经降低,因而运营成本降低。对于管道运营公司的各个站点或者各个运营区域,由于被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应该按照其运营工作量核定不同的运营成本预算,制定这一成本预算的基础就是每一站点完成的天然气周转量,即向下一站点提供的天然气量与运输距离。

(三)站点之间管输价格的合理比价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天然气管道运输成本是天然气周转量的函数,某一站点对外销售的天然气应该补偿该站点以前所有站点因提供周转量而发生的成本。按照成本加成的定价原理,末站的管输价格最高,首站的管输价格最低。

针对天然气管输经营的特点,管输工作量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运输距离;二是运输的天然气量。笔者把运输距离和运输气量的乘积定义为天然气周转量,以成本为基础,结合天然气管输距离的长短和运输气量的周转量,构建适合于我国天然气管输的定价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来解决天然气区域化运营中的诸多矛盾。

站点之间天然气管输价格的比价关系应该以各站点平均输送距离为基础,假设第i站输出气量(销售)的管输单价为Pi,从气源地到第i站的平均输送距离为Mi,则第i站管输单价与第i-1站的管输单价之间的比价关系如下:

1.多气源、多站点的管网平均输送距离的计算

白兰君、匡建超等人在2007年对天然气管输的技术经济问题进行过卓有成效的研究,他们建立的以天然气周转量为基础的管输定价原理得到了国家物价制定部门的重视,并在四川至重庆的天然气管网定价中得到应用。本文根据他们研究的成果,对管网各站点天然气管输价格的比价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见图1)

其中:

Ii――进入管道第i站的管外气源的气量,立方米;

Li――进入第i站新气源的运输距离,公里;

Si――第i站出气(销售)量,立方米;

Mi――第i站出气运输距离,公里;

Qi――第i站输送给第i+1站的气量,立方米;

Ki――第i站与第i+1站的距离,公里。

进入第i站管外气量所携带的周转量为IiLi,进入第i站的管内和管外输入气量所携带的周转量表达为:

2.一个简单的算例

假设一条单一的天然气管线共有三个站点,首站、中间站和末站。中间站距离首站为1 000公里,距离末站为1 500公里。各站点进出天然气量列表如表2。

由于单一管线直接与气源地连接,进入气量不携带周转量,所以,首站出气量的平均输送距离为0。第二站和第三站的平均输送距离为:

M2=(0+0+80 000x1 000-0)

/(90 000+40 000)=615.3公里;

M3=(0+0+0+80 000x1 000-0

+90 000x1 500-40 000x615.3)

/(90 000+0)=2 115.4公里。

假设末站的管输单价为0.27元

/立方米,那么根据比价原理,中间站的管输单价应该为:0.27x615.3/2 115.4

=0.078元/立方米,而首站的出气管输单价应该为0。

五、结论

综上所述,天然气管网区域化运营中的诸多矛盾都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和管输价格机制来解决。其中,最主要的技术问题是实施以顺流周转量为基础的管输作业量计量办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划分各责任中心的成本以及各站点的管输比价关系,至于各地区税收不均衡问题,则会随着管网的普及和新市场的开拓而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白兰君,姜子昂.天然气输配经济学[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 匡建超.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研究 [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马松平,马欣.天然气价格机制与体制[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4] 张海滨.目前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7):25-27.

[5] 杜晓梅,廖特明,张淑英.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18):36-37.

[6] 罗忠良.我国天然气定价问题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1):12-13.

[7] 张微晴,张永刚.我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分析[J].上海煤气,2005(3):45-46.

[8] 白玮,龙惟定,刘仲英.关于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3):28-30.

[9] 胡奥林,黄桂芬.当前我国天然气价格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天然气技术,2008(6):34-36.

[10] 张伟,农冬蕾.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1,18(7):18-20.

[11] Brown,Stephen P.A.,Yücel,Mine K.,2008.What Drives Natural Gas Prices? The Energy Journal 29 (2),43-58.

[12] Brown,Stephen P.A.,Yücel,Mine K.,1993.The pricing of natural gas in U.S.markets.Economic Review.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pp.41-51 (Second Quarter).

[13] De Vany,A.,Walls,W.David,1993.Pipeline access and market integration in the natural gas industry:evidence from cointegration tests.Energy Journal 14 (4),1-19.

[14] De Vany,A.,Walls,W.David,1999.Cointegration analysis of spot electricity prices:insights on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in the Western U.S.Energy Economics 21,435-448.

[15] De Vany,Arthur S.,Walls,W.David,1995.The Emerging New Order in Natural Gas.Quorum Books,Westport,Connecticut.

[16] Doane,Michael J.,Spulber,Da-

niel F.,1994.Open access and the revolution of the U.S.spot market for ga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37,477-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