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坚持对话理念 打造对话平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坚持对话理念 打造对话平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中国网络媒体的阵列中,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地级市新闻网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强兵。2001年创办的中国宁波网又是其中佼佼者之一,始终立在潮头,保持着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态势。

2002年2月,一个全新形态的新闻互动栏目《对话》上线。它以百姓议政、官员问政为特色,以全媒体记者互动和论坛互动为基础,以视频与文字同步直播为主要传播方式,让网友与嘉宾面对面互动沟通。如同任何事物一样,《对话》走过了初创期、发展期。从2006年起栏目基本实现了每周一期的播出频率,从2008年起则每周平均播出一期以上,截至2011年3月底,共播出了417期。该栏目在九年中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扩大,传播形态不断创新,成为中国宁波网的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品牌栏目。

中国宁波网是一个名称中带有难得的“中国”字头的新闻网站,但这也让网站倍感重任在肩。从《对话》栏目九年的努力可以看出,它证明了自己不仅是对话理念的坚持者,也是对话践行的推动者,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有所担当,不辱使命。

《对话》的坚持

对话的初始涵义在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两个或更多的人用语言交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今天对话已成为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言语相互作用的形式,再扩而大之,其范围已包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党派的种种言语交际行为和方式。从历史发展来看,凡是对话普遍、充分的时代,一般来说都是政治开明、思想解放的时代。因为按照相关理论,对话的对立面是独语。在专制时代,往往是独语取代了对话并成为社会的主导话语形式。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黄婷于2009年在《重庆行政》第三期刊文认为,“传统独白式的领导理念强调人治,以领导者为核心和主导,领导者的角色更多的是控制与命令,广大的被领导者只能追随或服从领导者,被领导者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现代对话式的领导理念则凸显和张扬居于多数的被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领导理念从独白到对话不只是一种言说方式的转变,而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革,是现代性的超越”。在中国的改革向纵深发展之际,《对话》的创办,反映了中国宁波网敏锐感觉到了对话时代的到来。

从媒介特征和功能来看,在纸媒时代无法实现实时对话,在广播电视时代,无法充分地实现实时对话。只有到了网络时代,才能实现充分的实时对话。中国宁波网于2001年6月创办后,仅八个月时间,就利用当时已具备的网络技术,搭建起了对话平台,将对话理念转变为对话现实,显示了中国网络媒体的担当。今天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呈现出观点多元、价值多元、利益多元的斑斓景象,对话应成为社会运行中的一个普遍理念。今天的中国又处于一个矛盾凸现期,对话更应成为社会各方充分沟通、达成共识、解决问题、促进和谐的一个有效机制。

对话是一个探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双向互动过程,因此,对话平台一定要具有包容性,要让社会不同层面和群体都能在上面发声并进行充分沟通。参与对话的双方和多方,要相互尊重,对话应该是真诚的、坦率的、平等的,任何一方不能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对话的内容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联,它决不是一种话语表演或游戏,一定要体现出社会价值。

在社会各方的对话中,政府与公众间的对话最为重要。因为如果政府拒绝各种形式的对话,改革的共识几无可能,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途中的矛盾和问题。中国宁波网总编辑田勇在谈到《对话》的宗旨时,有着如下表述:“旨在构筑政府与群众交流互动的平台;旨在搭建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桥梁;注重从市民最直接的利益入手,聚焦市民最关注的焦点话题,反映社情民意,成为党和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重要渠道。”田勇在这里用了平台、桥梁、渠道等不同表述,但强调的是同一个意思。

中国宁波网执着地坚持对话的理念和出色地把握对话的原则,因此在运作《对话》栏目中力求达到“问政零距离”的境界,实现“对话常态化”。《对话》从最初的《对话・热点民生》、《对话・问政进行时》两个版块的基础上,在2008年和2010年又拓展出《对话。网上新闻发言人》和《对话・网上厅》两个版块。这四个版块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形成了较完整的对话常态机制。宁波市党政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基本上都在《对话》栏目与市民作过交流,而市民可以针对政府的施政坦率地提出批评、建议。2009年3月和4月,《对话》先后邀请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和时任宁波市市长毛光烈走进直播室,实现了宁波市最高党政领导与网民的在线交流。这场对话在线网民人数分别超过31万和30万,页面访问量累计达到250万人次,网友留言5000余条。访谈结束后,网民反映较多的问题被分别落实到55个市级有关部门、11个县(市)区以及有关方面,要求限期答复落实解决。针对中国宁波网《对话》栏目产生的现象,《网络传播》曾撰文指出,“网民(市民)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与沟通,妥善地解决民众的诉求,有效地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扩散之前――这就是网络民意、网络民声、网络问政、网络对话等栏目的运作模式。”中国宁波网《对话》正是通过有效的运作,达到了充分沟通、达成共识、解决问题、促进和谐的目的。

《对话》的作用

《对话》栏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沟通政府市民。《对话》的运作绝不仅仅是停留在邀请市委书记、市长或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访谈层面,更看重的是建立政府与市民间日常沟通的有效机制,运作的创新之处便是将网络发言人嵌入其中。2008年10月,宁波在全国首次推行网络发言人制度,30多个宁波市局级部门通过《对话》栏目平台,以“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名义定期与网民在线交流,权威准确的官方信息,第一时间回答网民关心的问题,保障公众的知情权。针对网民的问题,要求以政府部门名义在24小时内给予受理,七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涉及本部门的突发事件,要求在事发后四小时内在网上新闻信息。栏目共设有“我来发言”、“最新回复”、“热点话题”、“记者追踪”、“在线访谈”、“网上会”、“图说民生”、“在线点评”、“特别推荐”、“部门在线”、“办理统计”等12个栏目。以访谈、网上、网民在线讨论为主要节目形态,再辅以追踪报道、在线点评等形式,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信息面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优势,真正起到对话沟通的作用。2010年10月21日,《对话・网上厅》作为宁波市市级部门网上发言人统一平台正式开通,展现出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

二是助力当地建设。地方新闻网站的一个重要职责,是要立足本地,让 “共同家园”的理念深入人心,推进当地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对话・热点民生》始终以“关注热点,服务民生”为宗旨,话题涉及内容广泛,从衣食住行、教育、医保,到就业、收入、生活环境;从政府决策,科学规划到经济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等。如为解决交通拥堵难题,《对话》连续制作了七期节目,网民纷纷献计献策,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再如针对2010年初的用工荒,中国宁波网推出了“温暖-返城务工”系列节目,邀请宁波市新老外来务工者代表、甬企人事部负责人代表、宁波市劳动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与网民进行交流。此外,中国宁波网还与《宁波日报》展开报网互动,以及与外省网络媒体合作,迅速将宁波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的信息覆盖到了中西部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宁波网等媒体共同推出的“跨省招工”活动,已使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多人走进了宁波企业,切实缓解了当年的“用工荒”。《对话》在先进典型树立乃至城市形象树立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有代表性的节目,从“甬黔携手・万人助学”到“温暖午餐・万人助学”,从“宁波人民情暖青海教师罗南英”到“记林萍捐肝救女童”,将宁波人的大爱做了最生动的阐释和宣扬。

三是及时释疑解惑。《对话》的议题设置从市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人手,聚焦市民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回避敏感话题,这些正是《对话》栏目的生命力所在。如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和核泄漏灾难后,国内网络上出现了核辐射危害的谣言并迅速引发了食盐抢购潮,《对话》制作团队仅用一天就完成了主题策划,并迅速在第二天(3月16日)上午进行网络直播。这期节目邀请相关领域的三位专家到场解释疑惑,分析事实,给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法,从而疏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这期节目受到网民的广泛关注,当天点击量超过40万人次。有网民看后留言说:“这期对话不错,专家的回答让我安心了不少。”

《对话》的魅力

与很多已达到电视专业级视频直播条件的网站相比,《对话》直播室的空间显得狭小,技术显得简陋,但这没有限制栏目九年来在传播形态上的不断创新。

团队的敬业与创新精神,是网站栏目长时间保持活力和魅力的根本所在。作为视频访谈节目,主持人是核心人物。话题的展开、递进及对话火候的适当与平衡,全依赖于主持人的引导、启发和控制。王尘从《对话》栏目创办之初就担任主持人,一干就是九年。通过实践的锤炼,她已不仅是现场主持人,还是每期节目的主要策划者,甚至是众多新闻现场的采访记者,对栏目的创新发展倾人全部心力。

《对话》栏目常规的运作形式主要是嘉宾和网民在线互动交流,探讨分析社会热点话题或社会突出现象。在运作上,每期节目开播前,都会在首页显著位置进行预告,同时在中国宁波网“天一”论坛征集网民的问题,届时要将网民的声音如实体现到访谈中。在节目进行视频直播的过程中,也开通实时互动功能,保证网民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随着不断实践,《对话》栏目总结出了两条重要的经验:一是网络节目新闻化;二是网络新闻节目化。

网络节目新闻化在运作中表现为,在节目结束的第一时间,编辑便将全程视频分段剪辑制作,再以视频新闻形式在首页头条,同时还配有现场文字、图片以及相关新闻链接。2009年初,中国宁波网成立全媒体新闻部,更是将网络节目新闻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全媒体记者的一个重要职能便是与相关人员组成对话小组,全面参与节目的策划和报道。在每期《对话》主题确定后,由全媒体记者从“天一”论坛内搜索相关问题的帖子,经与发帖网友证实事件真实性后,就问题所涉及相关部门展开采访,在取得多方信息反馈、整合后,再邀请有关单位领导走进直播室,同时全媒体记者对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视频跟踪报道。每当网站推出重大主题、重大典型报道时,《对话》都会安排专题访谈,作为深化、延伸主题或扩大宣传面、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使新闻宣传更有成效。如关于“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主题宣传,中国宁波网连续在首页头条区推出了三期“调结构促转变――走进县市区”系列对话。这次访谈不再局限于直播室中,而是走进县市区进行现场访谈,并在现场布置了《对话》的背景板,使得访谈形式更加活泼且现场感强。这次访谈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以“对话深入”、“新闻分解”的样式进行同步编辑报道。每期《对话・调结构促转变――走进县市区》播出后,全媒体记者都对节目进行二次编辑制作,对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内容做一一分解,并以文字、图片、视频、后期配音等形式制作完整的独立新闻,大大提升了报道实效。

正是由于《对话》的创新努力,使该栏目至今不仅具有网络议政、网络问政平台的功能,而且具有网上全方位、多形态新闻平台的功能。《对话》的一个杰作便是2007年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报道,这一报道事后为网站赢得了众多荣誉,包括曾获得2008年中国新闻奖网络访谈类二等奖,更重要的是这一栏目开创了网络新闻节目化这一报道形式。2007年6月26日,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对话》栏目组精心策划、精心运作推出《对话・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看自主创新》,通过文字、图片、视音频全方位、动态式的报道方式,对大桥贯通的过程进行了全程实时报道,《对话》将现场直播与专题完美结合为一体,通过多媒体优势及受众主动参与,创作出立意高、富有感染力的报道。当天,《对话》栏目除特邀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的负责人就杭州湾大桥自主创新主题与网友进行了交流外,中国宁波网的采访报道队伍还亲赴现场对杭州湾跨海大桥进行全程视频直播,第一时间发回现场图片和文字直播,随后推出长达80分钟的直播记录片。《对话》还对接《大桥贯通》专题,通过与网民互动,形成了动态式的图文多媒体展示,深刻挖掘了大桥贯通的历史性意义和自主创新的精神。新华网、新浪网、千龙网等多家网站与中国宁波网做了链接,并分别在首页要闻区等,转播了这一报道。据统计,当天有260余万人次点击观看了中国宁波网的报道。这种将访谈与新闻一体化运作的形式,在诸如《记林萍捐肝救女童》等很多报道中均加以运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对话》话题的设置,绝非只是宏大主题,日常生活、欢度节庆、民俗文化等都纳入选题。在2011春节前夕,该栏目一连推出五期《对话・带你找年味儿》,通过市领导给网民拜年、网民给网民拜年,以活泼生动的视频和网民参与的互动方式,展现出市民过年的喜悦心情和对新的一年的期望。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媒体传播手段的综合运用和传播形态的创新,全在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