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无用”之大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德、智、体、美”,这四者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美”。“美育”在中小学中的地位,还远远没有得到落实。甚至,许多校长连什么是“美育”都未必能回答清楚。常见的表现有:窄化美育,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或者美术教育;看低美育,把美育看作其他诸育特别是德育、智育的附庸,甚至有的地方还提出向美育要“质量”的口号――这里的质量说穿了就是考试、分数,要美育为智育服务。因而,使美育在学校教育中严重缺失。
美育就是美育本身。蔡元培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什么是宗教?简言之就是信仰,就是向往。以美育作为人的信仰、向往,是很有道理的。正如蔡元培所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人的健全心灵,涵养超越精神。美育诉诸于人的情感活动,以激发和陶冶情感的方式进行,与科学活动的理性思考、概念判断截然不同。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点。
回顾这些年来我们学校的发展,就是从追求“美”开始的――从校园美,走向课堂美;从物质美,走向精神美;从制度美,走向行为美。我们通过重视美育,努力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在无功利乃至超功利的审美活动中,对周遭的一切采取审美态度,能让我们从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我们的校园之美集中体现于学校对书院气、书卷气、书生气的营造和对“文化自觉”的追求,具体表现在校园精神之美、校园环境之美、课堂之美、学科之美、管理制度之美、领导与管理之美等方面。在平常的日子里、平凡的事物中,师生随处都能发现美,挖掘美,张扬美,涵养其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一种感悟能力,即对真理的感悟,对规律的感悟,对善与恶的感悟,对历史的感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
我们的校园浸润于吴文化逾百年,校园内的亭台楼阁、假山水榭、老树古藤、古碑石刻都是传统文化的厚实积淀。所谓书院气,呈现了我们的校景、校貌、建筑、氛围与环境的特色之美。所谓书卷气,呈现了我们的 “文化浸润与情感体验”的教育境界与追求之美。所谓书生气,呈现了我们师生的气质和气度之美。这种美是“无用之大用”之美,能涵养师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心智能力。
现在,我们还致力于审美课堂的构建,努力让课堂呈现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其知识中往往蕴含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容雅致的生活情趣、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和谐发展的生存意识等内涵。在审美课堂中,教师把这些滋养了人类数千年文明的精华与经典挖掘、呈现给学生,把含有深厚的思想内涵、鲜活的能力因子、丰富的情感因素的知识在灵活、主动、多样的教学过程中交给学生。
我们竭力围绕这样一些问题进行实践:校园的美如何转化为美育的要素,并如何来体现?课堂中美的内容与形式如何能完美地结合起来?如何呈现出我们的个性化途径与方式?我们这样做,只是想办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因为我们知道,只有重视美育的教育,才能称之为完整与完美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