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刘仪伟:从烹饪高手到百变主持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刘仪伟:从烹饪高手到百变主持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家可能会觉得节目不一样,但其实我就是一个载体,就像一辆车一样,可能会拉西瓜、冬瓜、南瓜,但这车没变,我都会用同样的态度来完成工作”

最近,网上传出已在东方卫视主持三年“东方夜谭”的川籍主持人刘仪伟将改换门庭。出于好奇,笔者打电话给刘仪伟。很巧,电话一打就通。他说,他的去留将在一个月后见分晓。那时再采访他最为合适,但笔者还是有些迫不及待。先避开敏感话题,我们的谈话就从他的成名作――主持中央电视台“天天饮食”开始。

用锅碗瓢勺开启事业风帆

上个世纪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上教烹饪的节目一时间多了起来,而惟有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天天饮食”节目最为抢眼。

1999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一档轻松实用、充满乐趣的饮食文化节目――“天天饮食”,这档节目很快吸引了无数观众的视线,节目的收视率一升再升。节目中介绍的菜肴经济实惠又简单易做,十分适合居家过日子的百姓家庭。当然,最重要的是主持人刘仪伟在节目中的出色表现,他让人们看到了会做饭的主持人及厨师也能主持节目的别样风采;他不仅用油、盐、酱、醋料理菜肴,还能言善道,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地用他的智慧、知识、幽默带给观众开心、快乐,让观众在轻松、愉悦中学做菜,边学边做中长知识。于是,大家见到刘仪伟,就想起“天天饮食”,看了“天天饮食”,就想到刘仪伟,刘仪伟也由此成为了明星主持,成了当下的名人。

在人们的印象中,厨师一般都是长者,年龄越大,厨艺越高。然而,1969年出生的刘仪伟当他的厨艺誉满全家族时,他还是个孩子。他说,他从3岁半的时候就光荣地跨入了厨房。听起来有些夸张,但不管怎么说,他确实出生在成都一个会做饭的大家族中,尽管他是他们家中惟一的一个男孩,但还是步入了家族中男人们最擅长的行列――下厨房。家族的男人:爷爷、外公、舅舅、姑夫等等无一例外都是下厨做饭的好手。刘仪伟也沿袭了这一优良传统,对于厨房情有独钟。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在电视上教做菜吗,其实不然。刘仪伟潜心厨艺可不是一朝一夕,从爷爷的“白油猪肝”,到老爸的“粉蒸排骨”,再到舅舅的“响铃肉片”,既保留传统,又带有新潮,并推陈出新,把人们看来复杂、铺张的“满汉全席”演绎得道道像做家常菜一样简单,既养眼、养胃还养心。在欣赏节目的过程中,观众不仅看到一道道菜是怎么烧制出来的,而且,在刘仪伟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讲述中,实实在在体验了一种心情,一种用油、盐、酱、醋料理出来的好心情。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款款风味别致的大众菜谱、娓娓道来的饮食常识和妙趣横生的心情料理,使观众再也不会觉得学做饭是一件枯燥、烦琐的事。这一切,都来自刘仪伟长期的知识积累与沉淀。

我永远都是个学生

1989年,大学一毕业,刘仪伟就决定只身来闯北京。尽管他是家中惟一的男孩子,全家老少千不舍万不舍,最终开明的家长还是给他发了通行证。殷实的家境没让刘仪伟吃任何苦头便在北京租到一个带冰箱的二居室,在这儿开始了他所谓的创业。在那个年代能拥有一台CD机算是十分奢侈的,刘仪伟不但拥有CD机,还有许多国外或国内、港台的音乐碟,他在房子里没日没夜地听,凭着他对音乐的了解,加之大学所学的文学知识,很快,他就能依照所听的外国曲子填上好听的中文词,拿到唱片公司,每一首也能挣上一二百块钱,一个月下来,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有节余。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他又想着干点其他的事,于是,他又到一家外企应聘了一个不低的职位,颇丰的收入又促使他雄心勃勃,他开始与几个音乐界的朋友合伙注册了一家唱片公司。哪里想到自己投资的十几万元的公司,没几天工夫,投资就全打了水漂。一夜之间,他便一无所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想起了他的一个在京城开餐馆的亲戚,这下,他真正成了一个名符其实再也不白吃白喝的大堂领班。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许多来此吃饭的各路名人,其中不乏著名的电影导演。没过多久,不安分的他又跟着导演去拍起了电影。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使他如虎添翼,他再也不满足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前跑后了,他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于是1999年初,由他参与策划并担当主持人全新理念的学烹饪节目――“天天饮食”在中央电视台新鲜出炉。

刘仪伟除了在节目烧得一手的好菜外,还是一位知名专栏作家,因为他大学所学的专业就是文学。他不仅用油、盐、酱、醋料理菜肴,还用一支妙笔料理“心情”。他说,他到现在还是一个文学青年,他现在仍在坚持写作,准备写一本小说,并在写剧本,写一些专栏。在他心中,当作家一直是最美好的,只可惜能力有限、机遇不巧,没当成。

离开央视与我个性有关

然而就在他做“心情料理”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离开了中央电视台,离开了天天与观众见面的“天天饮食”。时隔不久,观众又在湖南卫视的新版“新青年”中见到了刘仪伟。他一改往日“名厨主持”风格,担纲被此间的电视专家誉为“有浓度的娱乐节目”――“新青年”的主持人。因为他在节目中“智慧式幽默”的表现与其过去已经深入人心的形象反差太大,因而被媒体戏称为“下得厨房,上得厅堂”的“百变主持人”。

当谈及早已过去的事――为什么离开中央电视台时,刘仪伟十分平静,他说:“‘新青年’以及后来主持的‘东方夜谭’这样的节目可以给我最大的发挥空间,让我充分地说话。央视有它天然的优势,有它垄断的地位,成名它是一个捷径。”他说离开的原因很复杂,可能和他的个性有关。他说他做事不瞻前顾后,不太喜欢太多计较,他是那种“拍脑门”的人,一拍脑门觉得这事行,那就试试吧。

“东方夜谭”让我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从一开始主持“天天饮食”到主持“新青年”到“东方夜谭”再到“淑女大讲堂”,刘仪伟不停地在变换方式,对此,他说:“其实我做‘天天饮食’和‘新青年’、‘东方夜谭’时的状态是一样的。大家可能会觉得节目不一样,但其实我就是一个载体,就像一辆车一样,可能会拉西瓜、冬瓜、南瓜,但这车没变,我都会用同样的态度来完成工作。我觉得主持人关键还是性格,如果性格对路的话,主持什么节目应该都没问题。”

刘仪伟作为上海东方卫视“东方夜谭”第一位竞聘上岗的主持人,曾一度使该节目取得过收视第一的成绩,他用他的心智、口才、幽默、略带少许的狡猾,让他说出的话几乎成为了经典。其实,“东方夜谭”虽然是一档夜间“调侃”节目,但并非一味流俗,它关注社会、关注国际。刘仪伟说,这种节目形式在欧美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节目样式了,就是主持人讲一些比较流行的笑话,把时事用另外的方式来调侃,再采访一位嘉宾,和他谈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当然,不是那种很空泛的轻松,这种比较成型的节目类型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因此,刘仪伟也就做得得心应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东方夜谭”给了他很大施展空间,使他很快在国内“脱口秀”中成为佼佼者。谈到主持综艺类节目,他说,他不排斥综艺类节目,但他对此有点怵,嫌它太闹了,太活泼了,总是活蹦乱跳的,他不习惯这个,有太多的肢体语言对他来说是一件挺难的事。对于做主持人是真正出于爱好,还是另有现实因素在里面?刘仪伟如实说:“我是属于干一行就让自己爱一行的人,当然做主持人可以带给我更好的生活保障,给我虚荣,还有便利,尽管它也会带给我一些负面的东西,但我觉得作为一名公众人物,你所得到的远比你失去的要多得多。所以现在有些名人在大肆呼喊“我也是普通人”、“我为什么没有隐私”,我觉得他根本没有必要去这么呼喊,因为他得到的要比这多得多。”

最让我感到幸福的是家庭

在笔者采访过的名人中,多数都是把工作带来的快乐视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而惟有刘仪伟的回答令笔者意外。他说,他最幸福的时候是和夫人在一起,是过家庭生活的时候,是跟自己的父母、妹妹、小外甥女在一起的时候,工作是这种幸福的保障,但并不能改变幸福。并且还表示,他会在工作和家庭中选择家庭,刘仪伟说,他并不在意别人对他有什么评价,他惟一在意的就是别人干涉他的家庭。没成名之前和我成家这几年,都让他备感幸福。他说:“上小学之前多幸福呀,干什么都没人管,全家人还围着我转,我可以犯错误,也没人会让你承担责任,成家以后是另一种幸福。原来你一直是属于别人的,但成家以后你属于你自己。婚姻的幸福感和父母带给你的幸福感还不一样,婚姻是你自己找的,你会觉得这种幸福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如果非要我选择,我会在工作和家庭中选择家庭,家庭是我的生命。”

从1999年刘仪伟成名以来,我们在不同的节目中看到他的身影,有挥洒自如、有滔滔不绝、有幽默诙谐,也有拘板不安,但无论他这辆“车”载着何物,他都是严谨认真、尽职尽责、小心翼翼的,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爱家的人;还因为他所从事的职业是双项选择的,哪一天观众不买账,他就有被炒的可能。于是,刘仪伟一路走来,如履薄冰,伴着他的智慧、聪明、自信与独特。因此,我们有理由对他抱以更多的期待。

(作者单位:中国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