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四位海归妈妈的快乐图书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四位海归妈妈的快乐图书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万柳社区的皮卡书屋是我国第一家公益性质的少儿英文图书馆,它是2006年由四位毕业于清华、北大的海归妈妈们一手创办的。如今,皮卡书屋在劲松、凤凰城和望京又有了分部。四位海归妈妈的梦想是,让皮卡书屋在北京遍地开花。

适合孩子看书的地方太少了

2003年,大学时代就是好友、现在都做了妈妈的四个女人宁爱东、王奕、罗鸣、胡碧榕陆续从美国回国。聚会时她们聊起了一个共同的困扰:回国后适合孩子们看书的地方太少了。在美国,社区性质的图书馆很多,开车不出15分钟肯定能碰到一个。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平时去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家长也放心孩子们放学后呆在图书馆。可回国后,孩子们很难找到一个看书的地方,社区图书馆是没有的,几家公立的图书馆不但远,而且少儿图书的种类很少,英文原版图书更加少。

这四个妈妈之前在美国的工作各不相同,一位在通用公司任高管,一位在美国著名的安捷伦公司,一位在斯坦福大学从事科研工作,一位在硅谷从事软件开发。四人一商量,干脆先放下手头的工作,开办一家公益性质的社区少儿图书馆。她们为这个图书馆描绘了蓝图――

这家图书馆要装满很多很多的原版英文书;

这家图书馆书架要足够低,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取书;

这家图书馆一定要装木地板,还要隔出个视听室,小朋友们可以脱了鞋,光着脚丫跑来跑去;

这家图书馆要有很多老师,英语发音要很地道,最调皮的孩子也能被她讲的故事吸引;

这家图书馆不禁止喧哗;

这家图书馆要能为孩子开很多PARTY,比如圣诞节,比如万圣节,想怎么闹就怎么闹;

……

2006年1月10日,第一家皮卡书屋在万柳社区开业了,地点是大家一起找的。因为这个社区孩子多,一年的房租下来要二三十万。书架、小桌子、小椅子、地毯、墙上的画,都是四个妈妈精心挑选的,一排排整齐的英文原版书来自不同的地方,有国外的朋友捐助的,有自己家孩子拿过来的,也有通过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购买的,选取的大多是一些在国外优秀、经典、流行的儿童读物,还有一些在别处很难见到的立体书、游戏书和精致的绘本。

周围的孩子都喜欢来这里,因为除了书,这里还有老师讲中英文的小故事,有手工制作,有游戏时间。万圣节的时候,四位妈妈带着老师从菜市场买来一袋袋的南瓜,做南瓜灯成了皮卡每年固定的活动。小朋友们早早就开始惦记着这一天,他们不但能亲手做南瓜灯和面具,还能穿上皮卡书屋为他们准备的万圣节服装,装扮成蝙蝠侠、骷髅、小兔子……天黑之后,老师就带着大家提着自己做的南瓜灯去外面玩,孩子们别提多开心了。

皮卡书屋的外国客

假期的时候,皮卡书屋会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小朋友。苏菲、Mimi和顺子2010年夏天在皮卡书屋成了好朋友。这三个女孩年龄相仿,都是十岁左右,最有趣的是她们都是半个中国血统的混血儿。

苏菲的妈妈是中国人,爸爸是德国人,她是这个假期第一次来中国。Mimi来自澳大利亚,妈妈是中国人,每年妈妈会不定期地带她来中国住一段时间。顺子是和父母在半年前来到中国定居的,她的妈妈是日本人,爸爸是中国人。来到夏令营的第一天,三个来自三个国家的女孩说着英、德、日三国语言,谁也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没办法,只好用大家都会一点点的语言――汉语来交流了。

Mimi的汉语是三个人中说得最好的,顺子只会最简单的日常对话,而苏菲则只能说“好的,谢谢,再见……”几句汉语,好在她们听的能力都比说要强,所以很快,三个人连比划带猜的竟然就形影不离了。

问她们最喜欢中国的什么?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最喜欢中国饭,苏菲对牛肉面情有独钟,Mimi和顺子则痴迷于饺子,对各种馅的饺子都来者不拒,而且每次吃的时候绝不浪费,肚子再撑也会全部吃下去。她们说这样好吃的东西浪费掉太可惜了。

苏菲将要回国的时候已经能说很多汉语了,皮卡的老师们为她举办了一个欢送会,Mimi、顺子和其他小朋友为她表演了节目,老师们还买了文具送给她。苏菲告诉老师和朋友们,下次放假她一定还会再来。临行的前一天,苏菲和妈妈给书屋送来了好多书和一大罐巧克力,表达她们的感谢。

汤姆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大家称他“像哥哥一样的老师”。22岁的汤姆现在美国加州大学读四年级,他出生、成长在美国,妈妈是中国人,爸爸是美国人。因为妈妈是罗鸣的朋友,他从妈妈口中知道了很多中国的事情,也听说了皮卡书屋的故事。每年的暑假他都会来皮卡书屋当义工,每天教孩子们英语,带着孩子们到处玩。义工的工作也令汤姆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他逢人便说,没想到中国已经这么先进,中国的孩子这么聪明,而且英语都很好,还打算等寒假的时候带几个同学一起过来,“不过当孩子王好累呀!”汤姆笑呵呵地说。

皮卡书屋的义工奶奶

张奶奶是皮卡书屋的铁杆义工。两年前,张奶奶带着小孙子散步时偶然发现小区开了一家少儿图书馆,进去一看,里面宽敞明亮,地上铺着木地板,屋子中间有很多小桌子小椅子供孩子们看书,靠墙的地上还铺着大大的厚垫子,四周的书架上则放着好多精美的儿童图书,最让她吃惊的是,这里是免费让孩子们看书的。

退休前,张奶奶是位小学教师,她深知读书对孩子的好处,从心底里支持书屋的发展。寒暑假是书屋最忙的时候,张奶奶义不容辞地帮着照顾这些孩子。每天,她都会带着小孙女来这里呆上两个小时,当小孙女看书、听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她就帮助工作人员整理图书,给书编号,核对图书的借阅和还书情况。

在和四个海归妈妈的交往中,张奶奶知道了她们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别看是四个高学历、活跃在美国硅谷的职业女性,可对于经营,她们却一窍不通。平时的家庭开支都不知道每月花了多少攒了多少,可办起书屋来,房租,水电,买书的费用(原版的英文书是很大的一笔花销),老师的费用,需要买电视、书柜,需要专门为孩子订做舒适的座椅,购买扮演故事角色的道具……常常让四个人忙得团团转。虽然四个人全部不拿工资,可每月结账的时候,花费还是令四个人有些吃惊,而房租更是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搬家是不行的,因为答应了孩子的家长不会走。虽然困难很多,但四个人没有一个人抱怨,她们总结了一下,最大的问题是房租,如果能省去这部分费用,她们让皮卡书屋“遍地开花”的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张奶奶想到了自己的女婿,他在一家房地产中介工作,认识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如果能说服开发商提供场所,在自己建的小区内开办图书馆,不仅提升了社区的品位,是一项很好的宣传,也是为社会做了慈善,应该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在女婿的热心张罗下,事情居然很快办成了。劲松附近的一位小区开发商在看过书屋之后,二话没说,答应提供一套200多平方米的房间,于是皮卡书屋劲松店顺利开业了。

在皮卡书屋,还有很多像张奶奶这样的人。很多家长都在这里义务帮过忙,第一个办会员卡的美国妈妈坚持做了一年的义工直到回国;孩子们捐出了自己的旧书,走的时候也会把书整齐地放回原处;老人们主动来教孩子们扎风筝、捏糖人……人们用不同的方式默默地支持她们。

闹市中的一片净土

皮卡书屋逐渐步入正轨后,四个妈妈也陆续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但每周四她们都会聚到一起,商量皮卡书屋的工作。宁爱东还倾注大量心血编写了英语授课教材,并耐心地培训书屋的老师们。四位妈妈睿智、开朗又平易近人,她们的爱心和人格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皮卡。万柳店的店长陈欣以前是一名幼儿园老师,细心的她发现班上一名从不说话的孩子开始有了转变,能主动给同学们讲故事了。问过孩子的妈妈后,陈欣怀着好奇的心来到皮卡参观,结果被这里纯净友好的氛围吸引,辞去工作加入进来。凤凰城的店长则是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和她们打了一段时间的交道后,也坚决辞掉了待遇颇丰的工作。

四所皮卡书屋都处于北京的繁华地带。窗外,是车水马龙的街道和熙熙攘攘疾步如飞的人群。窗内,是明亮的灯光和一张张手捧书本的稚嫩脸庞。墙上挂着歌德的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四位无论是教育背景还是工作经历都令人赞叹的妈妈,在这里则成了最有耐心的老师,她们的脸上挂着恬静的微笑,“孩子,是我们做过的最成功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