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产品外观设计的“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产品外观设计的“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众所周知,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产品外观设计的美是一个不易把握的问题。一件外观设计究竟美不美,不同的人,因不同的审美观,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甚至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时代等原因,会有不同的结论。统一一致的美或永恒不变的美似乎难于寻找。本文在此论述了产品外观设计的“美”。

【关键词】产品外观设计 美

世界许多国家都将“富于美感”作为外观设计的一个标准和条件。既然"美"是构成外观设计的要件之一,对于外观设计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是"美"?怎么衡量"美"?

我们首先来看看设计的概念:

设计就是创新。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失去生命。――刘东利(香港)

设计是追求新的可能。――武藏野(日本)

设计就是经济效益 ――林衍堂(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副主任)

设计是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

可以看出,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区别于兄弟艺术门类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独创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产品外观设计的“美”第一要义就是“新”。

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而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产品外观设计的“美”第二要义是“合理”。

一个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是因为它解决了问题。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设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而产品外观设计的“美”第三要义是“人性”。

归根到底,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自然,设计之美也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对称、韵律、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工艺……凡是我们能够想到的审美法则,似乎都能够在设计中找到相应的应用。

这三条规律,使得设计师有别于纯粹的艺术家和纯粹的工程师,他们注定的命运,就是带着镣铐而舞蹈。

产品外观设计“美”的依托

市场法则时而维护严格的科学设计原理,时而纵容设计师单纯的个人表现,时代的进步以及某些历史的偶然因素造就了设计风格的不可预见性和意趣盎然,充满挑战和迷乱。

风格瞬息万变,唯一亘古的是市场及其规律。

从历史的长梦中惊醒,我们遗憾地发现自己仍然是设计长河中的一粒微尘。我们不是天才,不能一挥袖而天下应。我们多半无力创造划时代的设计革命――纵观现在所谓设计的革命,十之九点九九是闹剧。将来我们大则肩负着祖国工业兴起、进军国际市场的重任;小则需要养家糊口至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因此,脚踏实地,直面人生乃是我们应该做的头等大事。

把握市场脉搏,紧跟时代潮流是对一个普通设计师最起码的要求。我们的目标暂且定为――设计出60分的产品。

这个及格分数实际上很难达到。目前国内很少有几家大型企业现在能够做到国际市场的60分。这60分需要设计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抽象能力,而这些能力靠理论很难培养得出来。只有在真正的市场中多做、多干、多失败才能磨练得出来。

美感因人而异,不同人的审美价值判断也是不尽相同的。设计的难处也在于此,如何才能创造“通用”的审美价值?这可就不容易了,从设计师来看,有两种基本方式:

第一种就是创造人人都认为是“美”的东西,现在对这种类型的设计有很多形容词:炫,酷,奢华等等,总的来说,就是要“秀”,秀出与众不同的品质和感受,正如设计师拉格尔伍德说的,设计师就像是一个茶包,被放在开水中,也就是“茶”,茶的风味、色泽所表达的个人信念、风格、感情和气质有设计师个人调配,当这种风味超越了个体的审美愉悦,触动了时代背景下的群体美感时,便产生了文化共鸣的机会。只是,大量的设计师都在尝试调制出与众不同的“茶”,而真正令大众欣赏的、色味俱佳的茶的出现却看上去往往是偶然的、随机的,为了把握这种“随机性”,把审美价值转化成为商业价值,设计与商业走得越来越近:一方面,设计风格既有多元化的探索,又有跟流行的风潮;另一方面,成功的消费产品的设计研发成本往往远远低于广告宣传的成本。知名的设计师的名字往往演变为一种商业标签,成为大众对产品质量认知的“保证书”。菲利普斯塔克设计的酒店一向以“设计”知名,当然价格也是十分高昂,不过只要有人愿意买帐,这种现象会一直存在。?

第二种方式则更像是一种对设计的哲学思索,这一类设计不以强烈的形式化设计语言见长,而是在各种具体的环境下,通过对设计的本源的一次次具体的探索来创造一种更加合理的、进步的以及有益的生活方式。当然,这种设计也很注重形式感的表达,但这种表达是建立在满足实用价值的基础上的“谦虚”的审美倾向。日本设计师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要设计一个伞架的话,只要在离玄关墙壁十五厘米的水泥地上挖出一条宽八毫米,深五毫米的小沟就可以了.想放伞的人,肯定会用伞的尖端去寻找这个小沟的位置.当伞的尖端进入这条小沟后,伞就可以很整齐,自然地靠在墙上了.这个时候,沟槽起到的就是伞桶的作用.但是,使用这个"伞桶"的人也许根本就不会意识到这是一个伞桶.虽然这是一个下意识领域的行为,但却能够起到把所有的伞整齐排列的效果。如果运用老子的话语体系,前一种设计师是在刻意追求“有”的境界,即通过设计和宣传,使得“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后一种设计师更倾向于从“无”到“有”,“有生于无”,甚至“有大美而不言”的境界,当然,从老子的观点来看,对二者的价值判断是有明显倾向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但在这里,攸往认为,这两者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只有设计者本人价值取向和认识层面的不同。从宏观的方面,美国的商业设计和法国的前卫设计,其目的并不相同,但同样是追求新奇、追求表现的设计风格,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出发点也不尽相同,但结果属于注重实用,而在审美方面比较内联含蓄的设计风格。

因此,从客观发展的角度来看,设计早已远离了“大师”和“英雄”的时代,因为人性本身是复杂多变的,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社会节奏下,绝对的权威是不存在的,非专业的人同样可能具有超越专业人员的素质和理念,当他恰好掌握了设计资源(触动时代的价值观、恰当的理念和基本的审美创造技能)的时候,同样可以产生文化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