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峡地区楚墓考古发现和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峡地区楚墓考古发现和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 选题背景

楚墓的定义,张正明先生曾在《楚墓与楚文化》一文中将其归纳为三类见解:其一是墓址在楚国;其二是葬俗为楚制;其三是墓主为楚人。按照第一种见解,楚墓即楚国墓,所持的是国家标准;按照第二种见解,楚墓即楚式墓,所持的是文化标准;按照第三种见解,楚墓即楚人墓,所持的是民族标准。”。对于本文来说,针对三峡地区的楚墓而言,第二类见解“楚文化墓”的说法似乎更为贴切,但亦不可一概而论。因为上述三类认识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有交集,按照每个时期历史背景的不同而交错存在的,所以很难用某一个定义来诠释。但从考古学的意义上来说,墓葬的葬俗、葬式、随葬品仍然是我们对其文化性质进行判定的最为客观的依据。

本文《三峡地区楚墓考古发现与研究》中的三峡地区是指西起重庆江津,东到宜昌的广义的三峡,包括了重庆大部和湖北西南部以及三峡水利工程长达 600公里的库区范围。近 20 年来,为配合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由国家文物局出面调集了我国许多家考古文博单位以及相关高校对三峡库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为研究三峡地区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其中对于巴、楚关系的研究是三峡考古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三峡地区发掘的古遗址、古墓葬中出现了大量的楚文化遗物,证明了楚文化一步步西进的历程,对此不少学者也有过相关论述。鉴于墓葬研究在考古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对三峡地区的楚墓进行整体分析研究可以对三峡地区东周时期的史实有进一步的了解,同事提供了更多的客观依据。所以本文试图就近年三峡地区发现的楚墓资料来进行整理分析和耙梳,对这一地区楚墓的特点和产生原因试作讨论。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从三峡地区楚墓的年代来看,主要集中在东周时期。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东周时期是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关键历史时期,同时也是各地方区域文化逐步统一融合到汉文化中的关键历史时期。而从考古研究的对象来看,墓葬往往能够详实的反映古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层面,又因其出土随葬器物通常比较完整,在考古学研究中的意义重大。而楚墓在三峡自涪陵以东至宜昌地区都有发现,这些楚墓为巴楚文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对楚墓进行研究,可以更加详实的了解三峡这一特殊地区在东周这一关键时期的历史进程。通过对三峡地区考古发掘的墓葬资料进行研究,反映出两种直观的现象,一是纯粹的楚墓,二是带有楚文化因素的墓葬,在三峡地区的宜昌、秭归、巴东、巫山、奉节、云阳、开县、万州、忠县、涪陵等地区都有发现,从现已发表的资料显示,楚人在西周晚期开始向西部地区扩张,大概到战国中期,楚人势力范围向西已发展到巴国腹地的忠县,而就楚文化的波及范围而言,到战国晚期,其最西缘已经影响到了涪陵地区。

2 三峡地区楚墓的分布与考古发现

楚墓在三峡地区主要分布于自宜昌以西至涪陵以东,在此区域内的各个市、县、区几乎都有发现,由东至西包括宜昌、秭归、巴东、巫山、奉节、开县、云阳、万州、忠县、涪陵等地(图 1)。

2.1 峡东地区

峡东地区目前可见发表的典型地点有:

2.1.1 宜昌

2.1.1.1 前、后坪

战国墓地前、后坪战国墓地位于宜昌市北郊长江东岸和包括葛洲坝江心洲在内的二、三级台地上。自 1971 年至 1981 年由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组织共对该遗址进行了五次发掘,发掘战国、两汉墓葬数十座,其中战国墓皆为楚墓形制。

2.1.2 秭归

2.1.2.1 何家大沟遗址

东周墓何家大沟遗址位于归州城东约 6 公里,香溪口以西约 4 公里的长江南岸,属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邓家坡村三组。2002 年 3 月至 12 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受湖北省文物局三峡办委托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清理陶窑,墓葬,房基,灰坑,灰沟等遗迹单位共数十处,出土了一批商周时期,汉六朝时期和宋,元,明,清时期的遗物。在该遗址发现的东周时期墓葬有:M2,M10,M11,M12,M14,M17,M18 和 M19,共八座,皆为楚墓形制,按照报告中的年代推断,这些墓葬的时代为战国晚期,时间前后差距不大。

2.1.2.2 卜庄河遗址

东周墓卜庄河遗址位于秭归县郭家坝镇卜庄河居委会一至五组的长江南岸边,该遗址于上世纪五十年现并于九十年代开始陆续发掘,至 2006 年共发掘十五次。清理东周时期的墓葬六座,编号为 M4、M24、M49、M53、M59 和 M97,楚墓形制。这六座墓葬的年代跨度不大,按照报告的推断都为战国中晚期。

2.1.2.3 庙坪遗址

东周墓庙坪遗址位于香溪河宽谷的山前缓坡阶地上,系长江南岸的二级阶地,隶属秭归县郭家坝镇楚王井村 11 组。自 1994 年至 1997 年,由湖北省考古研究所主持共对该遗址进行过四次清理发掘,总面积达 14150 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至明代灰坑 31 个,墓葬 107 座,房址 2 处,灶 1 座,灰沟 1 条,各类文化遗物达 1472件,其中东周时期墓葬 43 座,皆为楚制,年代跨度从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报告共将其分为两期 5 段,既第四期为春秋时期墓葬,第五期为战国时期墓葬,1 到 5段分别对应春秋中期、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战国中期和战国晚期。

3 三峡地区楚墓的规模及形制特点............................. 28-69

3.1 墓葬规模............................. 28-40

3.1.1 大型墓 .............................28-31

3.1.2 中型墓............................. 31-36

3.1.3 小型墓 .............................36-40

3.2 形制特点............................. 40-56

3.3. 葬具及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