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然而学生普遍讨厌习作、害怕习作,习作成了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只有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乐意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体验到交流的快乐,学生才能对习作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从而提高习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 兴趣 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习作教学是语文的教学重点,然而学生普遍表现出“谈习作脸色变”,畏难情绪严重,习作总是东拼拼西凑凑地写上那么几段,习作思路狭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面对这样的情况,想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乐于交流,乐意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以口头的形式或笔头形式。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一定要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不限定标题,写自己想写的

小学生的活动范围毕竟有限,但是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却很丰富,他们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东西结合自己的想象编造出丰富多彩的故事来,在无拘无束的情况下,学生会放开手笔,无所畏惧,所写的习作也千奇百怪,甚至不成文,但是它们出自学生之手,它们会调动学生习作的欲望。所以,在习作启蒙阶段可以说是“漫无边际”地去写,写出来就好;到了高年级阶段,教师可以设置话题,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去“漫无边际”地去写。

(二)创设情境,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习作十分有效,既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又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习作课上老师可以和学生玩“猜词游戏”。规则是:一个学生看了老师指定的词语后,用动作表达出来让另一个同学猜词语。学生可以分成多组,赛一赛哪一组猜出的词语多。游戏中,学生们肯定都表现得很兴奋,场面很热闹,这时教师可以在一旁启发学生注意观察游戏者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游戏结束后,教师再让学生谈谈这次游戏的感受,并把那热闹的情景写下来。这样情况下,学生们的习作自然写得真实且内容丰富。有内容可写,写下的是乐趣,学生们能不对习作有兴趣吗?

(三)畅所欲言,激发写作兴趣

习作教学,必须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能“会写”,所以上习作课时,教师不必告知学生现在要习作,以免增加学生思想负担,让学生感到压抑。教师可以指定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自己也参与其中,并从中旁敲侧击指导他们如何正确用语言表达,或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在这样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们更能够畅所欲言,把心里话说出来。“用我手写我口”,既然能说得流利,就能写得流畅。这种方法既操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同时也为习作做好素材积累;既提升了会话兴趣,也提升了习作兴趣。

(四)分享喜悦,提高习作兴趣

学生是否愿意并自觉地习作,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满怀信心地去写。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习作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所以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以免打击了学生的习作热情。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评价,坚定学生的自信心。哪怕学生写得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词或好句都要给他们圈出来,为之叫好,甚至把一些学困生的习作修改好后在班里展示,分享成功的喜悦,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觉得自己原来有能力把习作写好,消除畏惧心理,从“能写”过渡到“愿写”乃至“会写”。

二、让学生有表达的素材

刚开始习作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习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因此为了让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教师应做好以下两点:

(一)努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老师在习作教学中应加强提高观察能力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学生的生活内容其实是丰富多彩的。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娱、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外出旅游等各种形式活动。然而学生面对这么多的材料仍无从下笔,那是因为他们不留意身边的事情,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他们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教师应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并乐于把观察的结果与他人分享,这样学生在捕捉素材之后,就为习作打开了源泉。例如,在教学《三亚落日》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了学校,引导他们去发现、捕捉平时忽略的美丽。观察时,教师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仔细观察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动机和习作的欲望,他们就能够写出了一篇篇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作文。

(二)教会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

习作过程实际是学生以书面语言形式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娱乐中遇到的事情拿来与他人分享过程,为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应守住“真实”“具体”的底线。教师应要求学生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套话。在一篇习作中学生是这样写的:“凡是食物煮熟了都是漂的,煮熟的鸡蛋也是漂的。”这句话就是很典型的套话、空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他还没有学会认识食物的方法。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知。煮熟的鸡蛋是漂的还是沉的,应视具体情况。新鲜的鸡蛋煮熟了是沉的,但是,经过孵化了的鸡蛋在即将出小鸡时煮熟,鸡蛋是漂的。这位学生所犯的错就是实践不够。所以,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写在具体的实践中所见、所闻、所感。

(三)注重引导学生词汇积累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鲁迅先生讲过,要把作文写好,最可靠的是看课外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段的阅读就作了明确的要求:“课外阅读适宜的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幻作品等,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但读课外书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阅读的作用就会大大减弱。因此,阅读更要注意精读,积累词汇,把文章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如能把平常积累的词汇和精彩的部分运用到习作当中,习作定会增添光彩。词汇积累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立足语文课本内容,重视文本知识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一些好词、佳句为习作做好铺垫,学生就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写。比如:在教完《烟台的海》这篇课文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并用其来写写熟悉的景物。

2、多读课外书或报刊、杂志,摘抄佳词、警句。课本的容量是有限的,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不够,老师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习作材料。在阅读时,教师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让学生做好笔记,遇到好的名言、佳句以及典型事例就摘录下来。勤写心得,与所读文本对话交流,这本身也就是在习作。这样,学生的知识丰富起来了,写起文章来也就自然地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