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离不开“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离不开“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中,“读”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手段。在数学学习中,“读”同样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只有通过自己读题,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后,才能准确地理解,正确地思考。基于此,我们应当重新冷静思考“读数学”这一问题,让“读数学”回归到我们的数学课堂。

一、“抑扬顿挫”中读通数学

数学课堂中的“读”不是一般意思上的陈述,或者反复朗诵。有些老师在数学课上也让学生读,但是,仅仅是局限于“读题目”“读要求”“读口诀”……孩子们往往会变得不耐烦,为了应付老师而读。这里的“读”应该带有更多的数学特色,是富于严谨认真的,挖取学生看到的全部内容、意思内核的读,是在思考中的读。比如:我在教学“吨”和“千克”时,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让他们读题目,而是读“吨”和“千克”这两个词,“1吨”比较重,我就让孩子们在语气上读得重一些,而“1千克”比“1吨”轻,我就让他们读得轻一些。由于在读的过程中用语气的轻重将这两个单位区分开来了,孩子们看到这两个单位就都能清楚地区分开来,也体会到了学数学的乐趣。数学概念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只要教师善于引导,数学概念便会在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内化为学生的认知。

二、“反复诵读”中读懂数学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某教授在报告中回忆,自己在童年遇到一道数学难题时,想请求他的爷爷帮忙,可他的爷爷悠闲自在地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京剧,根本没有注意他,还故意装着听不见,让他大声读题,读了一遍又一遍,大概读到十遍后,他终于会解了。

反复读题,就是要让学生将题目的概念、名词、术语进行理解转化,从错综的关系中剥离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舍弃应用题提供的情境,提炼概括,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学生已抓住读的内容的意义内核后,下一步就要思考去怎样解答问题。这种在寻找解题思路时的“读”,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解决问题时,我要求学生能做到“三”读题目。一读:不求快,但必须准确,一字不落,从而了解大意。二读:要能独立地把读到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并且要求学生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关键的字、词、句子或需要转换的单位名称用笔勾画出来。三读:要求学生能做到胸有成竹,重读问题中的关键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通过“三”读题目,要明白以下三个问题:1、你知道的条件有几个?2、要解决什么问题?3、设想可能用到的知识,为什么这样想?例如:学校食堂运来大米和面粉一共160袋,大米的袋数是面粉的7倍,食堂运来大米和面粉各多少袋。学生在读条件时,重读“一共”160袋,从而理解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大米的袋数+面粉的袋数=一共的袋数;另外,重读“大米”的袋数,轻读“面粉”的袋数,感悟面粉是一份的数,大米是几份的数。读问题时,学生重读大米和面粉“各”多少袋,体会要求的未知量有两个。

三、“读读议议”中读活数学

数学教材是教学的主要材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读数学应从教材入手,通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把数学教材读“活”,就是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实践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自读,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教材进行重组与超越,对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经验进行重新建构,从而拓宽学生的数学阅读视野,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我在教学预设时,就将认识长方体的棱和顶点以及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作为课堂自学内容。学生先自读文本概念,接着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说说自己对这两个知识点的理解,并指一指自己所带长方体的棱、顶点以及长、宽、高。这样一来,既避免了课堂上学习概念的单调枯燥,又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读活了文本。

一位好的数学教师,不是教会学生学数学,而是激励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课前:读懂教材,熟悉章节知识。课堂:读透教材,掌握基础知识。课后:读活教材,形成基本经验。

四、“拓展阅读”中读透数学

新课改以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每单元中均设置了“你知道吗”栏目,为学生提供与单元知识相关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既有介绍数学知识的,又有介绍社会常识、生活常识、自然知识的,呈现方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然而,因为这些内容不属于考试范围,许多教师就把它当成学生自学的材料,甚至直接跳过去不讲。实践证明,阅读这些拓展材料可以达到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文化的目的。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学生们很难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反而认为,用字母表示数是因为不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因为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字母的运用主要是在解方程中用来表示未知量。而特级教师蔡宏圣在课堂上结合数学史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了,人类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历程上实现了人类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体会到方程的解答最早是古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用文辞叙述的,之后是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用字母的缩写表示的,直到17世纪才由法国数学家韦达不仅用字母表示未知量,而且用字母表示系数,从而实现了人类认识的跨越,打开了近代代数学的大门。换而言之,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是符号化,绝不是用字母替代某数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工具和语言,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因此,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读”,让我们在“读”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读出数学的底蕴。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