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提高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提高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应把握教育的契机,充分满足幼儿在活动中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指导下,我园尝试了几种提高科学活动有效性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可以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开展有效的科学活动;其次,要明确提问的方向和内容,进行有效的科学指导;再者,应该做好活动的准备和反思,制定有效的科学目标;最后,要改变固有的观念和态度,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提高;幼儿园科学活动;有效性

近几年,我园从幼儿的天性和实际出发,认真进行着科学课题的研究,对“如何提高幼儿园科学活动有效性”这个问题,总结了一定的经验:

一、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开展有效的科学活动

在实施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幼儿在想什么。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幼儿喜欢的东西也是他们最愿意学的,也是最希望学会的。所以,我们就应该抓住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主动“投其所好”,把学习内容转化成幼儿感兴趣和需要的东西。

1.资源的利用

生活中总有一些资源是可以利用的,我们可以筛选一些有利用价值的、幼儿感兴趣的题材生成科学活动。如我们小学里的“碧波娃少年科学院”,里面的动物标本、昆虫标本、植物标本应有尽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给幼儿以最直观、立体的感受,最后可以选择诸如蝴蝶、动物等标本生成系列的科学主题活动。

又如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玩具、游戏等,也可生成有趣的科学活动。如圆锥体的糖果盒可以用到科学活动《不倒翁》中,普通的电线可以生成科学活动《旋转滑梯》,科学区域的纸牌可以生成科学活动《纸牌站起来》。

2.环境的创设

结合主题教学,创设、展现科学的主题环境,可以让幼儿在与墙饰的对话中感知科学知识,萌发热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参与科学的兴趣。比如中班上学期的主题“各种各样的锁”,引导幼儿自己设计锁和进行钥匙印画、收集,展示各种锁和锁的设计图,将之张贴在墙上,能充分激发幼儿观察学习的愿望。又如大班下学期的“小问号”主题活动,除了一些科学知识的渗透,教师更注重和幼儿一起梳理“怎样提出问题”、“通过哪些渠道可以知道问题的答案”,“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最后将幼儿提出的、收集的问题及答案做成挂饰挂在走廊,使幼儿有一种全程参与的愉悦感和自豪感。这和以往的“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传统模式截然不同,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

3.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幼儿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材料来表现,科学活动尤其如此。适宜的材料,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变得更聪明、自信。教师在材料投放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差异、已有经验、以及是否有拓展空间等。如在小班科学活动《空气空气快进来》中,教师一开始投放了塑料袋、垃圾袋、环保袋三种袋子,但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只要一种塑料袋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了。所以材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效才好。

二、明确提问的方向和内容,进行有效的科学指导

集体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一种“你问我答”的交流互动,教师的问题设计对提高教学的时间和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科学活动中提问的设计是否巧妙很重要,这是引发幼儿探索兴趣和活动成败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幼儿感兴趣的教育内容,根据年龄班特点,设计一些具有悬念的问题,支持和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究,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提高幼儿的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真正体验到科学活动的乐趣。

如在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杯》第二环节,本来教师是这样提问的:“纸杯为什么不漏水,它有什么秘密呢?”由于提问范围太宽泛,幼儿猜测了一大堆可能的问题,但都没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后来,通过一课三研的教研活动,教师把问题改为:“纸杯为什么不漏水呢?请你看一看,摸一摸一次性纸杯的纸和普通的纸有什么不同呢?”把问题范围缩小后,幼儿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找到了较为科学的发现。而有些提问,则需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但我们进行了科学课题研究后,发现直接教给孩子一种方法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采用了科学的方法,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探索出帽子口子的多种剪法,由此可见,科学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可以使我们尽量避免以往在指导科学活动中存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的缺点,使活动目标更明确,更能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三、做好活动的准备和反思,制定有效的科学目标

教学实施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个性化,而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包括教案),就不可能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心中有数”,教学目标、准备、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是经过个人的“深思熟虑”、“精心安排”。对于一些科学性的知识,教师首先要查询到最正确的答案,组织活动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如在科学活动《多米诺骨牌》中,教师要了解“一个带动几个”的原理;而在《陀螺转转》中,教师应该了解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能加速的原理等。

在科学活动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改进。如果一次教学活动后,孩子们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时,应该反思的是老师。或许是目标的定位偏离了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或许是教师的教学准备不够充分、到位;或许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因此,只有在不间断地反思、总结中,教师才能有真正地“质”的提高和飞跃。并在下一次的教学活动中,更完美地展现出个人的教学特色,从本质上优化教学,从而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过程。

四、结语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做一个有心人,不断关注细节、调整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出版

[2]罗伯特.E.洛克威尔伊丽莎白.A.舍伍德.《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9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