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旗帜下,习作教学别样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旗帜下,习作教学别样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源增加:“各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还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十分重要地位,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那么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更应该立足实际,开发和利用身边习作教学资源,才能更有效促进学生的习作能力形成。笔者浅谈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挖掘生活习作资源,提炼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切创作都离不开生活。孩子的童年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以及对素材的提炼。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来源。

1.从学校生活入手,提炼习作素材

学校作为学生生活的主阵地之一,在一天的学习中,有近七个小时的时间和同学在一起,在接触的人和事中很多都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波澜,都是学生平时写作提炼素材的最好时机。如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都会开展“庆六一”的游园活动,每次我都会让学生在第一时间里把活动的热闹场面写下来;学校开展的活动,如地震演练等,我也让学生把活动的场面和感受写下来;又有学校的偶发事件,如一次,两个学生在操场上追逐打闹,一个学生随手抓起一把竹扫帚扔过去,把一个学生的脸戳了个大口子,鲜血直流,当时有很多人在场,这可是活生生的作文素材,我便让学生写下,这些鲜活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2.从家庭生活入手,提炼习作素材

家庭作文是学生生活的核心部分,是集温情与关爱为一体的地方,是学生真实生活的主场地,所以教师也应留心其家庭生活,不失时机地撷取写作素材。像《第一次炒鸡蛋》这种题材的作文,我要求学生周末向爸妈请教如何炒鸡蛋,并亲自动手炒一盘,然后把整个过程写下来。学生在亲自实践后感叹道:“黄澄澄的炒鸡蛋装上了盘子,还闪着油的光亮,碧绿的小葱点缀其间,黄绿分明,煞是好看。这盘炒鸡蛋色香味俱全,满屋子都飘着炒鸡蛋的香味,我垂涎欲滴了。炒鸡蛋原来也是一门艺术啊!”因为亲身实践体验,真情实感自然流露。

3.从社会生活着眼,提炼习作素材

社会是个大舞台,其生活丰富多彩,它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如通过平时春游、秋游,千姿百态的大自然引发奇思怪想;通过观察乡村的重大建设激发学生对未来家乡建设的热情;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等引导学生感受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印象特别深刻,无形中充实了自己的写作素材。

在教学中,常常可从小处入手,鼓励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如三八妇女节到了,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个礼物;植树节到了,让学生种种树,做回“环保小卫士”;新年即将来临,请学生买一盆水仙花种一种,让水仙花带来新春的快乐……这样就充实了素材,我还时常注意培养学生自主观察、体验、发掘生活素材的能力,为个性习作铺石搭路。

二、利用文本教材资源,积累习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积累”,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已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

教师在解读文本教材的教学中就应该做到:

1.利用优美选文,丰富语言积累

立足课堂,重视文本的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主阵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确实,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优秀之作,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文。许多课文,无论是在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还是在遣词造句、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能对学生的习作起示范作用。

2.巧用文本空白,有效拓展练笔

阅读是写作的桥梁,许多课文的留白处、结尾处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资源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如《月光曲》一文结尾写道:“贝多芬飞奔回客店,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了下来。”可启发学生想象贝多芬在记录曲子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在记录的过程中,他的神情是怎样的,有哪些动作等。然后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它写下来。

三、搭建课外阅读平台,拓宽习作素材

2011年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平时,利用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平台,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活动课时间、节假日时间,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借助文本,给学生推选优秀的阅读书目,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同龄人的优秀作文,学生订阅的《小学生周报》《快乐语文》以及其它报刊杂志,中外名家的精品,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还要求每个学生在开学就准备一个摘抄本,随时把自己喜欢的、感动的、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摘抄下来,养成边阅读边记录的习惯,这既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一种方法,又在记录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培养兴趣。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积累了素材,写作时也就洋洋洒洒,挥笔成文。这种课外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积累语言和语言内化的一个过程。

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真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为今后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学习作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发与利用身边各种习作教学资源,获取习作素材,努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为满足学生习作能力发展需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