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编辑出版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出版业遭受着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介的强烈冲击,为出版业发展提供了挑战和机遇。中国出版业有着几千年历史,积淀了丰富的资料与文献。纵观中国出版业从出版传播、编辑出版物,直至近代新式传播媒介变迁,其中隐藏着一定的规律性,因而本文就此研究了媒介演变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以期为新媒介环境下的图书出版业寻找一条传承与创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编辑出版;传播媒介;文化传播;基本规律;现状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3-0016-02

新世纪伊始,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给传统出版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数字技术带来了媒介革命,媒介革命又能给图书出版业带来什么值得人们持续钻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我国出版业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孕育、总结、探索、完善、发展的过程,其反应的不仅是媒介变革与文化传播的变化,更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精髓浓缩。在图书出版业遭受到数字技术严重冲击的当下,有必要从中探索出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为当前现状下的编辑出版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使其更为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

1我国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基本规律探索

1.1出版传播与复制技术

之所以将出版传播与复制技术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原因在于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必然联系。以复制技术发展过程为线索,可将出版传播分为手工传播、机械传播和数字传播三个阶段,手工传播主要存在于中国古代,我国古代印刷业的繁荣态势为世界所惊叹。最初,古代传播主要以竹简为媒介,直至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文化传播形式,以书籍为载体承载文化传播,而雕版印刷术则被称之为一种媒介变革。发展到近代,西方使用了石印技术后衍生了被大众十分喜爱的画报、报刊,引进到我国后则打破了我国以书籍为主体的传播格局。西方印刷技术引进我国时,我国正处于政治比较动乱的年代,在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促使下,报刊等新型媒介载体得到了广泛使用,逐渐发展成为四大传播媒介之一。

图书作为精神与文化的传播媒介,是一种流通于世的物质商品,必然受到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作为文化与精神传播的载体,图书等出版物有着文化构建的重要功能,也反映着时代当下的文化与知识构成。从这一角度来看,研究图书这种记录时代特征、思想潮流的出版物可以发现其与文化传播、社会变革、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对探索数字时代下图书编辑出版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近现代时期,我国传统出版物在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冲击下,虽然根基尚存,但是相对而言出版量有所下降,并在社会效应上远不如西方书籍来得大,由此走上了中西文化融合的漫长道路。由我国近代出版物比例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知识结构的转变与新文化体系的构建,其中的转型不难看出社会需求、时代背景所产生的强大动力。

1.3新形式传播模式与媒介变革

在出版业日渐繁荣的趋势下,出版机构营运而生,改变了中国古代印刷出版事业的发展版图,成为了推动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报纸、期刊、图书虽都是文化载体,但也是各具特色。从出版机构角度分析,由出版机构运营出版的图书、期刊等文化产品,不仅能够有着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中国古代书籍出版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尤其,报刊出版社所印刷的报纸和期刊,不仅对知识结构的转变起到了重大作用,也拓宽了普通百姓的视野与知识面。发展到数字时代后,网络、手机等电子传播媒介在传播速度上的变化,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时间概念,且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更为重大。在数字化电子传播工具主宰的现代,传播工具逐渐大众化、普及化,即使一个普通人通过微博、博客等平台也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源头。在网络十分普及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喜爱用电脑、手机看电子书籍,看纸质图书的人越来越少,媒介发生演变的同时社会文化也呈现出逐步变化的态势。

2我国出版业现状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准确把握我国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应对其当前发展现状有个简单的了解和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不仅表现在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成绩上,知识与文化传播格局也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出版业的规模逐渐壮大,书刊、期刊等刊物的出版数量急剧增长,并在发展过程中拓展了地域范围与书刊类型,形成了地域广阔、类别齐全等特征。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普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手机不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掌上电脑产品,人们对它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由此可见,电子技术在出版业中的普及率逐渐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技术装备上来看,普遍应用了数字化排版技术;从装帧设计上来看,使用了自动化绘图软件;从装订上来看,运用了联动装订系统;从媒介发展过程上来看,上世纪末全国出版录音制品才不到1万种,现在已经超过了数十倍,十几年的发展历史足见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成绩。

多种渠道发展的书籍、报纸、期刊等刊物,即使在多种营销手段推动下增加了出版量,但在大量电子产品的冲击下,销售量并不乐观。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了一系列发行体制改革,为了适应新时展要求,又进行了新一轮体制改革,以期适应新时期出版业的发展走向。尽管几十年发展过程中,我国出版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但是就目前来看,发展仍然停留在数量规模上,数量规模的壮大体现着出版业横向发生上的一定成绩,但并不表示其在纵向发展上也有长足进步,如类型发展上不够齐全等。除了此类问题,销售结构不合理等也是重要问题。

通过上文内容分析,我们了解到每一次文化传播、媒介工具的重大转变,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有着必然联系。俗话说,“媒介是党和国家舆论的喉舌”,从这一个角度来看,出版物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部分、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参与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并在政治组织支持下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出版刊物等媒介的文化传播作用。另外,出版物作为一种物质化的文化商品,也是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出版业的发展规律除了适应时代要求外,也应遵循经济活动的发展规律。由此,我们可以从这一个角度探索出一条数字时代下适合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道路。

目前,全球经济逐步呈现一体化、多元化发展形势,经济在国与国之间的渗透是另一种形式的征服,且让人无法反抗。如果这样的话,文化在国与国之间传递就如“经济”征服世界一样,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传递也是一种“征服活动”。在网络全盛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传播速度相当迅速,通过文化传播了解外部世界,实现文化传播与交流。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应联合包括出版在内的文化手段共同抵制西方文化、意识形态中消极的一面,吸收西方文化中先进的文明成果。为了实现这一点,出版业应该走集团化经营模式,组建出版集团,用以作为同西方媒介相抗衡的力量,同时消除电子刊物带来的威胁,以推进出版业持续发展壮大。

我国出版集团目前不过十几家,却已经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出版业发展之路,那就是利用资产重组、资本运营等手段,跨地区构建适合时代要求的大型出版集团,同时通过合法、合理手段多渠道利用社会资金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为了扩大收益,也应多加利用电子产品的优势来创造新的经济点,为自身开拓多种渠道的销售模式。例如,持续发展与壮大“网上书店”,吸引那些不愿走进书店的人订书刊和期刊,并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方式。当前,当当、卓越等网上书店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人们越来越喜爱这种简单、便捷的购书方式。传统的出版社应看到这一情况,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办实体书店的同时还可利用网络手段开办网上书店,拓展销售渠道,并为自身创造更为广阔的效益空间。

除此之外,应加强版权贸易和对外合作出版等事业,这是出版界谋求新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从文化角度分析,出版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当出版集团发展为一定规模,集团化发展较为成熟时应加大与国际媒体合作,这种发展对我国出版事业无疑有着的巨大的意义和价值。为此,应抓住发展的机遇,有效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一切有用资源,为自身发展创造条件。

4结论

新时代环境下,我国编辑出版行业在新体制下逐渐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国环境的发展道路。传统的编辑出版面对西方文化、意识形态与电子产品的强烈冲击,应走集团化经营发展模式,并逐渐扩大集团规模,为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了持续发展壮大,应吸收西方文化、电子产品二者的优势,有机融入自身并为自身所应用,以求为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数字化电子产品对传统的编辑出版而言,不仅仅是一种冲击,更是促使其发展的强大动力。电子产品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这种情势下传统编辑出版既要紧抓机遇又要迎难而上,为自身创造更为光明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道盘辱.书籍缠辑学概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2]阿英.中国画报发展之经过.晚清文艺报刊述略.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3]张岱年.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中国古代书籍纸墨及印刷术[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