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污水处理厂:花开各处,结果几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像我们厂这样能建成并保本运营的非常非常少,我们实际上也是勉强度日啊!”在山东曲阜市污水处理厂匆匆赶来的李新国厂长向记者吐露苦衷。
走进水处理区之后,记者看到所有的机器已经“趴窝”了。李厂长告诉记者,由于机器出现故障,需要检修,已停工3天。污水处理设备是德国进口的,本地没有技术员,必须从上海请专家,再过几天专家才能来。
在临沂市污水处理厂记者看到的场景是:进水口是一条河沟,部分污水通过滤网进入厂里处理,部分污水则通过橡胶坝流人下游,厂里排水口水质清澈透明,呼啦啦流出去,与上游流入的水汇到一起,一股清水,一股浊水,同流合污继续向下游流去。
据记者了解,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少见。
花瓶处处
据国家审计署的城市基础设施国债项目审计公告披露,辽宁省鞍山市西部污水处理项目投产一年来,由于运营资金不足,仅从事维护性运转,污水仍被直接排人太子河和大辽河,未实现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集中处理城市污水、改善辽河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投资目标。
山西省榆次、阳泉市两个污水处理厂由于项目建设时没有考虑相应的管网建设,2000年建成后一直无法投入运营。
参与审计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很多不能正常运转,要不时开时停,要不只开部分生产线,有的干脆全停了,根本达不到设计能力。县级污水处理厂更为突出,花了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资金的项目闲置比比皆是。结果是没建成污水处理厂的时候,污水遍地流;有了污水处理厂,污水集中流。
审计署济南办的分析认为,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是“吃不饱”,配套管网建设滞后,回收污水久建设规模中只包括主管道建设,不包括支管网建设,而配套管网的建设涉及城市规划和改造,建设进度慢,污水进不来。
都江堰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为每天4万吨,因管网不配套,仅能流进污水0.15万吨,达不到进水量的最低要求,生化处理根本无法运转。
经济发达国家在排水管网建设时,将雨污管道分离,有的甚至生活用水、工业用水、雨水三条管道分开,在我国多年来连基本的管网配套都做不到。
通常―个污水处理厂的施工方案包括三部分:一是水处理区;二是脱泥塔,将污水处理过程中沉淀的污泥进行干燥压实等无害处理;三是配套管网。而我国污水处理厂竣工验收的仅仅是一期工程水区部分二期、三期工程还没建就通过了验收,国家在这方面没有具体规定验收合格的标准。
二是“眼大胃小”,建设规模过大,不少地方为了争上项目申请更多的国债补助资金,在编写可行性报告时,用当地国民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作参数,估算城市未来供排水量和污水排放量,结果是设计预测值与实际排放量大相径庭。
三是建厂钱缺,运营依然缺钱。钱缺的原因,一是污水处理费标准偏低,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靠收取污水处理费,而收费标准偏低,即使足额收取也无法负担运营成本。
经费短缺的另一个原因是收费管理体制不畅。通常污水处理费与自来水费、水资源费、建设附加费都包含在水价中,统一由自来水公司代收,然后全额上缴财政,再由财政拨给污水处理厂。因为缺乏相应的利益机制,自来水公司收费的积极性不高。
以污养人
然而污水处理厂多在亏损中度日的深层次原因存在于体制内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坦言,中国城镇市政公用行业的亏损,多半是体制性亏损。
长期处在行政垄断之下,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行业形成了“低价+亏损+财政补贴”的经营模式。以供水为例,2002年全行业盈利企业的盈利总额为5.99亿元,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则为 14.74亿元。2003年上半年,全行业的亏损面仍然高达57.71%。
加之污水处理厂是事业单位,人员“只进不出”,机构臃肿。有业内人士称,国际上通常是供应1万吨水配置8名员工。而以山东省为例,建设部门批准日处理能力10万吨以下的污水处理厂的初步设计时,人员定编均不少于120人。据一家专门生产污水处理设备的企业老总介绍,现在使用的设备大多是国外技术,基本上全自动化,处理10万吨水50人绰绰有余。
设计时就定编过高,建成后人员严重超编。来自滕州市污水处理厂的数据显示,该厂现有人员160人,2004年上半年共处理污水255.84万吨,直接运行成本约为177万元,人员工资及管理费用113万元,占污水处理成本的63.7%。按照同等规模污水处理厂人员编制,该厂最多40人即可。
按照通常的做法,建污水处理厂,管线、设施放在后面,首先是建办公楼。某环保局长从国外考察回来介绍说,在英国,和中国同等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一般有6个工作人员,哪里还需要什么办公楼?而中国最少得60人。一些必要的化验等设备,国外是尽量提高社会化程度,尽量通用,中国却统统要自建一套,成本高、使用率低就是必然的。
而已投入运营的污水处理项目中,相当部分的处理指标未达标。据审计署相关报告称,直接原因是“项目设计不合理,擅自减少建设内容,降低建设标准”。
据某专营污水处理设备的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环保企业全国有18万家左右,上市公司10多家,很多设备还可以从国外引进,虽然设备质量良莠不齐,但“关键是政府是要个摆设,还是真要做实事,要做实事就要广泛考察比较先进的工艺设备,引进就要引进管用的”。
开放市场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数据,淮河治污“九五”计划要求投入166亿元,实际投入约110亿元。“十五”计划要求投入256亿元,目前仅完成83亿元。
淮河流域原计划到2000年要建成 5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但是到2000年底,能按生产规模投入运行的不足5座。淮河水污染防治目标的时间已经被推后到 2010年。而原目标本应在“十五”计划的2005年完成。
“污水处理厂,尤其是国债项目投资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面临很多问题,距离国家‘十五’计划只剩一年了,不单国家的‘十五’计划项目要拖延,而且还会影响整个流域地区甚至南水北调沿线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审计署济南办的仇立华处长说。
因为资金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治污设施的建设。淮河全流域161个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中,仅完成28项,47项在建,尚有86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未动工。据悉,大部分污水处理项目是国家拿40%~50%;其余资金由地方财政配套。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影响了工程进度。
建设部城建司王天锡副司长在一个高级论坛上曾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有认识方面的原因,但长期“计划投入”,政府包揽,中央和地方政府财力又比较有限,也是毋庸讳言的事实。
政府方面对短期内看不到效益、体现不出政绩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项目,舍不得花钱。更关键的是地方政府没钱可拿,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县级政府,还没有脱离吃饭财政的困境,机动财力匮乏,根本无力支撑城市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因此,引进市场力量配置资源就成了题中应有之意。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 40.6%,6成污水没有得到处理。中国政府“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大城市污水处理率必须达到80%,中小城市达到60%。要达到此标准,预计在未来lo年间,需要新增大量污水处理设施,其资金需求量近3000亿元人民币。
2002年12月,建设部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确定了允许外资和民资进入市政公用设施项目。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也明确鼓励消除体制,放宽市场准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人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出现了BT(Build-Transfer)、BOT(Build-Operate-Transfer)及 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等模式。
但有专业人士指出,对污水处理厂的特许权经营,从中央到地方,必须形成包括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内的一整套法律体系,对民营化的实施程序、准人制度、定价制度、监管制度做出详细的规定,这样才能保证规范有序。
从2003年开始,深圳、北京、河南鹤壁和江苏无锡等地相继出台地方性的《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相关法规也在谋划之中,而建设部正在加紧制定“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指导意见”。